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新康定人

甘孜日报    2023年07月04日

◎杨力

折多河从大雪山奔涌而下,气势万钧,为康定城带去的不仅是惊艳,还有令无数人向往和不舍的情怀。

20年前,遂宁人李英撇下新婚的丈夫到康定打工谋生,很多人往沿海跑,她却往甘孜去,就是因为有人说康定是个旅游城市,机会多。

国道318线不仅是条旅游线,更是一条生命线,西去东来的车辆往来不息,但不管你是畅游甘孜还是向往更远方的雪域高原,进州第一站,停歇在康定是多数人的首选。停下来不仅是为了缓解疲惫,让身体有个适应,也是因为折多河和跑马山值得你一留,从而让你记住康定。

李英留下来,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在康定找了家饭店打工,白天在饭馆忙碌,晚上则和共事的小姐妹去到折多河边的情歌广场看热闹。藏族人能歌善舞,男子的彪悍与女子的柔美天然合一,本身就是康定城的一道靓丽风采,外来的人从围观到参与,让情歌广场变成了又一个“跑马溜溜”的欢乐海洋。

李英在康定待得久了,发现一件事儿,从早到晚,总有游人来找旅店。源源不断的外来客涌入,让李英的内心就像奔流不停的折多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家有经营资质的正规旅店。说做就做,李英在向阳路找到了房源,缺资金,李英就和丈夫商量,把老家的婚房卖了,而且让丈夫也进来帮忙,两口子真正在康定扎下根来。

李英和老公在康定开旅店,正赶上国家政策利好的大气候。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勤勤恳恳干了十多年,不但生下一儿一女,还拥有了两套自己的房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现在两个孩子都在康定念书,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康定人。

傍晚,两口子时常去情歌广场,融入欢乐的队伍,神情间洋溢着新康定人的豪迈。奔涌的折多河,以一往无前的势头,昭示着康定势不可挡的发展和美好明天,而李英两口子的“明天”,永远充满希望。

和李英两口子不同,来自雅安的杨阿姨在康定干的是餐饮,在“溜溜城”里卖面条。杨阿姨在家里就是一位“巧妇”,特别一手炖鸡面做得是远近闻名。

10年前,杨阿姨的老公去外面做事,杨阿姨一下闲了下来,她和一帮姐妹去甘孜旅游,第一站住在康定,晚上去街边吃面条,姐妹们都说没有她的炖鸡面好吃。那晚上杨阿姨畅游康定城,见新建成的“溜溜城”商业圈位置正居城中,将来一定人气爆棚。

那天晚上杨阿姨站在折多河边,看着奔涌不息的河水,内心也涌起浪花。她相夫教子大半生,现在孩子大了,丈夫也有自己的事业,唯独她操劳一生,对外还是个家庭主妇。其实她一直有个梦想,自己也干一番事业,无论事情大小,能证明自己价值就行。

当时杨阿姨没想到,她的事业会在康定落地,她的价值会在“溜溜城”体现。她打电话和孩子们商量,孩子们怕老妈辛苦,都不太赞同,对杨阿姨想在康定开面馆也不太理解。

杨阿姨的头脑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康定城在她心中,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无数的人流和做面条的手艺,就是她在康定谋生的底气。杨阿姨还笃信一点,做生意不能欺客,即便游客只是过客,在份量和价格上也要诚信公道。

杨阿姨诚信经营,也为自己留下了好口碑。其中一次来了几个杭州游客,一吃到杨阿姨的炖鸡面就赞不绝口。那天收店时,杨阿姨在角落里捡到一个小皮包,里面全是现金,杨阿姨判断这就是吃炖鸡面的那几个杭州客人落下的,可又不知道他们住在哪儿,就一家一家酒店找,最后终于让小皮包顺利回到正焦头烂额的杭州游客手上。

5年后,几个杭州游客来康定故地重游,放下行李第一站就去找杨阿姨的小面馆。杭州游客说,这么多年,他们一直记着炖鸡面的美味,一直记着杨阿姨的美德。康定不仅风景美,康定人更美。

杨阿姨很高兴自己被贴上康定人的标签。十年一路走来,她见证了康定的发展,见证了康定城日新月异的面貌,见证了康定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奔涌的折多河,奔放的跑马山,已经让杨阿姨割舍不下,她已经完全融入这片土地,变成一个和“溜溜城”同呼吸共命运的新康定人。


  • 上一篇:越走越荒凉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