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吴作人《藏茶传》

甘孜日报    2023年09月22日

讲述川藏茶马古道传奇

《藏茶传》与孙明经等人在涉藏地区考察的影像资料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高富华 文/图

苍穹之下,雪域之上,有一条茶叶铺成的“天路”。

这条“天路”,就是起源于雅安的川藏茶马古道。

79年前,吴作人先生就走在川藏茶马古道上——

上世纪30—40年代,随着南京民国政府西迁重庆,一批艺术家在抗日大后方纷纷踏上西行雅安和康藏高原之路,探索具有民族本土风格的艺术道路。

吴作人先生在康巴高原一呆就是半年多,直到1945年2月初才返回雅安,2月中旬,离开雅安到了成都。随后在成都、重庆进行画展,但有一幅卷轴长卷没有公开展出——

1945年 《藏茶传》悄然问世

1944年6月,吴作人从成都到了雅安,盘桓十余天后,从雅安搭乘军用卡车半月有余,一路颠簸前往西康省会康定。8月至10月,他在多吉扎参观喇嘛庙跳神大庙会,参观藏汉骑兵骑马打靶演武比赛,画了大量当地人物、景物的写生作品,并在国立康定师范学校发表题为《谈中国古代美术》的学术报告。10月31日,吴作人随重庆交通部工程师勘察验收团验收康青公路。从康定前往玉树,一路经折多山、过乾宁、思中,到达甘孜,在甘孜休整几天后继续向西北行进,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安勃拉山,来到长江源头通天河渡口,进入青海地界,于11月中旬抵达玉树。验收团行程结束后,吴作人因为要返回康定取前期画稿,又跟随验收团的另一队,从玉树出发,一路经过通天河、石渠、竹庆,渡雅砻江,过甘孜,于12月10日前后折回康定。在康定举办个人画展之后,吴作人离开康定前往泸定,翻越二郎山,经雅安于1945年2月中旬回到成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1945、1946年相继在成都、重庆举行过画展,但并没有展出《藏茶传》这幅画,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负茶女》、《负水女》等作品,并没有展出《藏茶传》这幅画。记者在网上搜索,除了有一些语焉不详的文字介绍外,检索不到《藏茶传》图片。

《藏茶传》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作品,它是如何出现的?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在“前贤未见——吴作人画熊猫”艺术展策展人谢一禾的帮助下,笔者辗转找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老师陈雅蓉,她曾师从于吴作人先生的孙女婿、北京大学教授朱青山,2014年硕士毕业时,她的毕业论文正是《吴作人<藏茶传>研究》。

陈雅蓉告诉笔者,2013年她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曾参与了《吴作人全集》的资料收集和档案整理。她发现有一些学者研究吴作人先生在甘青、川康的“西行”游历写生以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有的研究者并不知道有《藏茶传》,有的虽然提到了《藏茶传》,但大多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于是,她以吴作人《藏茶传》的研究为硕士毕业论文的主题。

通过陈雅蓉的介绍,笔者还原了《藏茶传》“悄然问世”、“转瞬即逝”的过程。

吴作人在川、青、康采风期间,创作了大量与《藏茶传》相关的速写、素描稿。除了写生外,他还记了笔记,记录了行程,和路上见闻,为他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6月29日到雅安,今天离开,在雅安整整住了10天。”1944年6月,吴作人先生来到雅安,他的目标是到康定采风。为了搭便车,他在雅安一等就是10多天。

7月10日,乘车离开雅安,经飞仙关抵达天全县城,待天晴后继续上路,翻越二郎山,远望贡嘎山。经泸定,过大渡河铁索桥;8月抵达康定,宿于白家锅庄。由于路况车况都较差,时走时停,从雅安到康定,吴作人先生足足花了三周时间……“

“车在蜿蜒山路前行时,看到汽车沿瓦斯沟向山中走去。还有一条道是沿大渡河边走的。路都是在山沿上挖出来的。为人走的路挖得很窄。沿大渡河那条道上,有一个茶背子在行走。从前自雅安做茶砖,打好包,自一处背赴另一处。背茶者手里拄一根棍,休息时把背向山壁一靠,把棍拄在背子下面,人有如三条腿似的,不拿下背子也就休息了……”

回到成都后,他创作了《藏茶传》卷轴画(手卷横轴),画高38.4cm,长299.7cm。卷尾有吴作人先生自题“卅四年夏吴作人写藏茶传”,并有“吴作人”印章。

虽然没有公开展出过,但《藏茶传》在“艺术圈”中非常有名,在画中还有傅抱石“吴作人藏茶传 乙酉冬抱石署”的题签和印章,还有沈尹默“藏茶传 尹默”题字格印章。可见傅抱石、沈尹默等艺术家欣赏过此画,并先后在上面题签、题字。

吴作人和傅抱石落款时间分别表述不同,无论是“卅四年”,还是“乙酉年”,时间都是1945年。

后来,吴作人先生也作了自题:

茶产汉地制成茶砖后以竹篾为包苦力背负入山登西藏高原

输送至打箭炉各锅庄 锅庄乃汉藏贸易商贾之宿栈 茶商复雇茶包缝工改犛皮包

出关期届茶商乃集本地女工复背负至犛队

乌拉娃以茶包上驮 藏语乌拉即徭役

茶帮犛队出关运茶入草地

草地无市集 喇嘛寺僧众兼管商业以物易物 茶既为藏民生活所必需 以亦可代币

牧民煮茶

整个卷轴画面由“汉茶入藏”、“改装汉茶”、“乌拉娃背茶”、“牦队运茶”、“集市易茶”、“牧民煮茶”六个部分组成。根据吴作人先生在卷尾的自题和画面可知,该作品描绘的是抗战时期雅安和康藏高原茶叶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所涉及的各道工序和流程。

1953年 《藏茶传》隐身巴黎

《藏茶传》卷轴长卷除傅抱石的题签在卷轴上外,卷轴内容包括引首(沈尹默题字、吴作人自题长92.5cm)、画面299.7cm,共计长392.7cm。堪称巨幅长卷。

《藏茶传》的悄然问世不久,转眼间就就“消失”在世人眼里。

原来,吴作人先生将这幅画送给了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喜欢文艺,自称“艺奴”。吴作人先生先后两次“西行”,郭有守都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第二次“西行”时囊中羞涩,郭有守介绍他为张群、刘文辉等达官贵人画头像赚取稿费,从而筹措游历经费。同时,郭有守还为吴作人先生的“西行”游历提供了很多方便。

正是为了表达对郭有守的感激之情,吴作人先生创作的首幅水墨《藏茶传》,赠送给了郭有守。

郭有守何许人也?

郭有守是四川省资中县人,与张大千先生有亲戚关系。早年留学巴黎获博士学位,精通英、法、德等多国语言。陈雅蓉在她的《吴作人〈藏茶传〉研究》是这样介绍的:

郭有守曾是中共秘密党员。

笔者在网上查到一篇题为《神秘杰出人物——记抗战时期的爱国教育家郭有守》的文章。文中称:1947年,郭有守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原民国政府驻法国和比利士文化参事。新中国成立后,他遵从中共秘密指示: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身份,长期在国外积极联络海外文艺界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因身份暴露,1966年遭到瑞士警方的拘捕,后经外交斡旋,取道苏联回中国,被安排在全国政协工作,1978年病逝。

1946年,郭有守将此画带到了法国。1947年,法国赛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在巴黎举办“现代中国绘画展览”首次展出了《藏茶传》。1946—1953年期间,《藏茶传》还多次展出。

1953年,郭有守把该作品捐赠给了赛努奇博物馆。

而法国赛努奇博物馆是欧洲首屈一指的中国艺术品藏馆。赛努奇博物馆是法国继吉美博物馆之后第二大亚洲艺术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以创始人——银行家、记者和收藏家亨利·赛努奇(Henri Cernuschi)的名字命名。1871至1873年间,赛努奇曾环游世界,在中国和日本做过停留,他对亚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手收藏了近5000件艺术品。

赛努奇博物馆现收藏中国、韩国和日本的12500多件珍贵文物,长期展品900多件,为法国第二、欧洲第五大亚洲艺术博物馆。其藏品中以中国佛像、绘画、器皿、塑像、陶瓷、金器等文物为主。

1987年,吴作人先生携夫人萧淑芳访问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为此举办了吴作人艺术作品展,再次展出《藏茶传》;2013年,巴西“中国现代艺术展”也展出了《藏茶传》。

由于《藏茶传》长期隐身海外,虽然赛努奇博物馆在定期展出出版的图录也有《藏茶传》简短的介绍,国内报刊偶尔也提及到《藏茶传》,但由于只闻其名不见其画,并没有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以致《藏茶传》这一巨幅长卷声名不显,作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者更是寥寥。

2023年 《藏茶传》重见天日

2023年5月25日,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宁、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担任执行主编的《吴作人全集》正式出版,出版首发式暨“吴作人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第6卷中,收录了《藏茶传》长卷,并附陈雅蓉当年的硕士毕业论文《吴作人〈藏茶传〉研究》(节选)。

2023年8月2日,笔者在成都东部新区参观并采访“前贤未见——吴作人画熊猫”艺术展,当工作人员将《吴作人全集》第6卷中的《藏茶传》折页徐徐拉开后,一幅长达近4米的长卷摆放在观众面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长卷,让人震惊不已。

由于《藏茶传》长期身处海外,虽然赛努奇博物馆在定期展出的图录也有《藏茶传》,国内报刊偶尔也提到《藏茶传》,但由于只闻其名不见其画,并没有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以致《藏茶传》这一巨幅长卷声名不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前贤未见——吴作人画熊猫”艺术展策展谢一禾告诉笔者,由于《藏茶传》原作已捐赠给了法国赛努奇博物馆,在编辑出版《吴作人全集》时,对吴作人先生的首幅水墨画《藏茶传》十分在意,特意请法方发来《藏茶传》高清图片,出版社精心设计,将之制成折页长卷,印在宣纸之上,尽可能把原作的精彩之处展现出来。

《藏茶传》除引首外,整幅手卷从右到左描绘的是汉茶入藏到改装汉茶、乌拉娃背茶、牦队运茶、集市易茶、牧民煮茶的场景,犹如放电影一般,一帧接一帧地扑面而来,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吴作人先生的绘画与孙明经在康藏考察的影像资料有异曲同工之妙。陈雅蓉认为既可相互印证,也可互为补充。

虽然藏茶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过去“藏茶”这一名称并不常用,大多说的是“边茶”或“边销茶”。据《四川茶业史》(贾大泉等人著)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和四川总督大臣赵尔巽兄弟共同主持,在雅安挂牌成立“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藏茶”之名由此诞生。

随着现代保健意识的增强,藏茶不仅受到藏族同胞的亲睐,也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经过多年的的打造,雅安的“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两大区域公共名牌。吴作人先生的卷轴长卷《藏茶传》,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以艺术的身份为“藏茶”代言,这对雅安茶业和雅安藏茶的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眼下,雅安正在做两件与藏茶有关的大事,一是编撰《雅安藏茶志》,二是建设‘中国藏茶博物馆’,《藏茶传》与这二件大事都密不可分。志书应收录《藏茶传》以及研究成果,博物馆也应该收藏《藏茶传》。期盼《藏茶传》‘花’落雅安。”雅安市供销社原副主任、《雅安藏茶志》编写组成员陈书谦获悉这一信息时,十分兴奋。

延伸阅读

吴作人(1908-1997),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安徽泾县,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油画学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中国水墨画新风格的开拓者,学者型的艺术大家。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及名誉院长(1958-1997)、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85-1997),对整个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有守在受赠《藏茶传》时,曾有过评价:吴作人作画的功夫,一生受益最多的,当然是徐悲鸿和巴恩天……在他最近完成的一幅长卷《藏茶传》中,更证明了他老师在十几年前对作人的评价“充满个性的作者”……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见他更惊人的杰作。

学界一般认为《藏茶传》是吴作人先生的第一幅中国画,是一幅极具特色的反映藏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时代性强、人民性强的艺术珍品,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藏茶传》相关图片为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授权使用)



  • 上一篇:窥视者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