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11月27日
◎管淑平
清晨醒来,拉开窗帘,一缕金黄而锃亮的阳光,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照射了进来。顿时,屋里一片敞亮。
等我推开窗,一刹那,涌来的竟还有等候多时的北风。那暗暗积增的寒气,如同长了棱角,冰冷,刺骨。于是,不近人情的冬天,一轮暖阳就弥足珍贵了。大地沉沉,村落寂寂,有阳光在,人们就有了一份看得见的希望。
下楼,那风,似乎更加肆无忌惮了。楼前的树木,不停地摇晃着光秃秃的枝干。那交错纵横的树枝,曾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枚枚绿叶,在叶子的缝隙里,或许还藏着一朵朵小花儿。但是,寒风一扫,只留下一派凋零与清冷。
草坪的草儿们,也未能幸免。霜花压在它们的身体上,仿佛没了元气。还恍惚记得,这风怒号嚣张了一个晚上,好几次,我被呼哧作响的门窗惊醒。那些小小的身躯,是如何承受住这寒风与冷霜的侵蚀的?
过了许久,风渐渐消停。枯黄的草终于卸下满身的疲惫与憔悴。阳光静静地照着它的身体,它慢慢清醒了过来。一株草的生命,顽强,执拗,又坚韧。一个草坪,正是由这些微渺的小草组成,忽然,我感受到了一种属于群体的仪式与肃穆。看着它们能熬过寒冷,不禁心生暗喜。
我素来喜静,平时很少出门,即便是在家,也会待在一个地方,久久不愿挪动半步。安静的冬天,通常一整个上午,我不是坐在阳台,就是泡在书房。静静地翻阅着书页,静静地任凭思绪纷飞。到了这会儿,阳光也会很调皮地跑到我的房间,我的书桌,以及我的身上。大半个上午,身心温暖而通透。这冬天的阳光,给了我诸多温暖,还有一份难得的安稳。
冬天,有了阳光,就有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够触摸得到的幸福;有了阳光,就连回忆也都温暖。
记得年幼久居农村,每每到了冬天,母亲总是忙着腌制冬菜。她先是将刚从农田收获的萝卜、大头菜清洗干净,再平整地放入竹篱笆上晒去水分,等到水分将干未干,撒上盐巴,不必蒸煮,放入瓮缸或者坛子里,等待自然的慢慢腌制成熟。母亲还会趁着太阳正好,将屋头的一些衣物或者被褥,拿出来翻晒。经过阳光晒过的被子,盖在身上是舒心的,仿佛,呼吸间都能够嗅到阳光的味道。
那时,农村的院坝和阁楼,都零零散散地堆放着一些柴火。有时,防护不当,那些柴火不小心淋了雨,就会变得潮湿,发霉,最后腐烂。于是,农人们也会把这些柴火重新整理,晾晒。那些经过阳光照射的麦秸、玉米秸秆,带着一种淡香、酥脆的气息。在我们烧火做饭时,也更为易燃。灶台上的那些可口的食物,都仰仗于这些柴火,以及暖暖的阳光。
天气晴好的时候,母亲也会搬来一个小凳坐在院坝,晒晒太阳。母亲当然是闲不住的,她手里不是码着一堆儿针线,就是我们不小心弄破的衣物,一会儿缝缝补补,一会儿又仔仔细细地整理衣物,经过母亲缝合过的衣物,贴心又舒畅。有时,母亲手里也会放着几个皱巴巴的小本子,一整天事无巨细的安排,母亲全都细细密密地记录在了上面。母亲念书不多,但写的字却很清秀、工整,很有条理,阳光打在母亲写的字上,折射出很有质感的光亮。
白居易《负冬日》里有这样几句:“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在冬天,负暄而坐,沐浴着阳光,心头涌上一股久违了的暖意。冬天的阳光,平缓,轻柔,亲和,静谧又低调。那些悄悄溜走的岁月和经历,会在一缕阳光里,丰盈,厚重。
长长的冬天,我们静静地过,伴着冬阳与炉火,伴着希望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