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风格探微

甘孜日报    2024年03月22日

◎刘忠俊

叁 汉族地方美术影响下的山水画法

明清时期,汉族地方美学影响到西藏绘画的审美,诱发了西藏画风的大变革。从15世纪开始,西藏绘画开始弱化印度、尼泊尔的影响,主动学习汉族地方绘画风格。于是在唐卡画面上开始增加了山水、动物等许多非宗教的元素,并逐渐发展出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以及其他地方画派、画风。

西藏本教认为万物有灵,藏族人对神山圣湖的崇拜由来已久;加之汉族地方对于山水绘画的推崇,内因和外因的集合,使得唐卡绘画逐步走向了对山水空间的着重表达,背景画面中的山水画法也成为此后唐卡流派、画风归属的重要指标。

一 勉唐派的山水画法

勉唐派的山水画法,是在继承前文所述古格壁画《白度母》的山水布局基础上,缩小了佛像、放大了山水,并用确切的蓝色天空来填充背景。从这时候起,西藏绘画中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法,其特征是:构图和色调。用中原汉族地方的青绿山水来替代之前的“棋盘格”的构图。画面色调也从“红蓝对比”改为了青绿色调;空间纵深。由于青绿山水具有的空间纵深意味,于是画家把不同位置的佛像放大缩小、分别安置于地面、半空和云端,并且佛像之间有了“近大远小”的空间处理;透视关系。随着空间纵深的产生,画中宝座、桌椅、宫殿也开始出现了粗朴的透视关系。日月星辰。画面上出现了日月星辰,说明画家对宇宙的好奇和对遥远空间的认知。画面的右边默认为东方,所以太阳一般会画在右上方;画面的左边默认为西方,月亮也常常画在左上方;骨法用笔。引入汉族地方绘画“骨法用笔”,用“浊勾法”来勾勒山石;平涂和分染。色彩之间增加了过渡、渐变的层次。

二 钦孜派的山水画法

钦孜画派和勉唐派的技法都是“重彩平涂”传统画法的尼泊尔画法。在背景山水的处理上,二者都借鉴了中原青绿山水画,但勉唐派对山水配景比较感兴趣,所绘山水更接近于青绿山水画,其山石树木比较生动和多变。

钦则画派是保守主义,它在沿袭尼泊尔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学习青绿山水并做出了大胆的改变:他引入汉族地方青绿山水画中的石、树、云等画面素材常常处理成大小近似、色彩相同的构件,用这样的构件来排列组合画面或是分割场景,而并不追求背景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甚至还有倒悬于空中的岩石和帷幕以及各种独辟蹊径的处理手法。相对来说,勉唐派和嘎玛嘎孜画派比较注重背景是一幅山水画。灵活多变的画法,在背景山水中会别出心裁地出现大量直线、斜线画面构成,用色块来代表地面或者山体,画面讲究形式感和疏密搭配。有的钦孜派作品中,风景往往只是出现主尊的金刚岩座部分,用绿色暗示出草地、用蓝色暗示出天空。在画面中大量表现印度、汉族地方、涉藏地区的人文风情甚至还有中亚风格建筑。还有把山峰隐入背景蓝天的“渐隐”的手法。正是有了这些特征,使得钦孜派唐卡在山水部分独具魅力,画面很有现代感。

三 嘎孜派的山水画法

永乐、宣德年间的罗汉画及青绿山水画进入西藏,南喀扎西等画家在勉唐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汉族地方青绿山水画法,把绘画的晕染、留白和点描画法,吸收成为唐卡的绘画手法,赋色也由重彩转换为淡彩,开创了嘎孜派绘画风格。

噶雪画派的画法写实、生动,用大量石青、石绿矿物色来绘制山水;而“格孜画风”受汉族地方绘画中大量留白影响深刻,开始追求“空灵”的淡雅审美,甚至将水墨写意画的也带进唐卡创作中。18世纪的“新嘎孜派”。新嘎孜画派的画面追求“薄”“透”的审美,偏爱表现对空间、光和透明质感的表达。

嘎孜派及其子系在画法上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西藏绘画的山水嬗变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山石画法:嘎孜派和勉唐派的山石画法相近,都是从汉族地方的大青绿山水画法中演变而来:即以石青、石绿来描绘山石坡岸,山脚和岩石暗部平涂赭石后再用赭墨分染,边缘勾黑线、再用泥金复勾。勉唐派施色较厚重;而嘎孜派注重点染,保留布底色,画面显得透气灵秀。云的画法:勉唐派大多用同类色渐变的硬边来增加云的边缘层次,而嘎孜派则用花青点染均匀、过渡自然,让云朵轻薄飘逸。空间,天空的技法体现出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嘎孜派常使用花青色在画面上单色点染。这种天空的画法具有空气感、空间感,和山水相得益彰。嘎孜派还有水墨唐卡,仅用墨或黑色点染山石人物。勉唐派画面的长宽比例一般是4:3,而嘎孜派的比例会加大到3:2,甚至加大到2:1的比例,应该是受了国画山水立轴的影响。嘎孜派发展的时代,是中原和藏东风土人情、生活素材大量进入的唐卡山水的时代。内地飞瀑、巉岩、竹林、芭蕉、牡丹、苍树、太湖石,以及藏东的寺庙、森林、雪山、草原、湖泊、河流,这些新鲜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绘画中的山水。也让画家在绘制佛像之余,有一方天地施展自己的艺术才情。画面出现了“Y”字形、“S”形、一字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丰富的构图,甚至司徒·曲吉迥乃所绘新嘎孜画风的佛传故事,还出现了以山水为主,人物为辅的唐卡绘画。空境的表达。在后来的德格新嘎孜画派里,常常省略了对地面和天空细节的描绘。仅仅是用蓝色渐变表示天,用绿色渐变表示地,中间空白交融,少量的树石体现出前后空间关系。有的大树甚至伸出了画面。还有就是场面极为宏大广阔,人物、房屋点缀在画面中,似乎是在追求天地空间的美感。

四 新勉唐画派的“叙事山水画”

在绘制布达拉宫浩大的艺术工程时,新勉唐画派的艺术家需要把西藏人文历史用绘画的形式串缀成一部场面宏大百科全书,比如《藏族人的起源》和《布达拉宫修建史》等作品。于是新勉唐的大师们创造出了“叙事山水画”这一新的绘画形式。叙事山水画是在宽阔的画面上出现巨幅的山水绘画,并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都以“时光切片”形式表现在浩瀚的山水背景中。这是山水画的一种全新形式。它是藏族艺术家用自己的智慧、审美和经验,主动创作出来的绘画风格。

新勉唐画派在康巴有广泛的传承与发展,被称作“康勉萨”。康勉萨的著名传承人是普布泽仁,其山水大量采用不对称构图,构思巧妙。他的作品在德格印经院中大量雕版印刷,在涉藏地区影响深远。如今康勉萨画风主要在昌都地区和甘孜州北部传承。昌都康勉萨传承人曲雄泽仁把山水空间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常用国画的“平远法”来营造出画面空间的深远效果。


  • 上一篇:我家门前的樱桃树
  • 下一篇:最后一个军礼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9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