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王家年
唐·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说:“天下石砚,以端溪紫石砚论贵贱。”1300多年的中国石砚文化史,仅名见经传的砚石有数百种。能称得上中华名砚的,却寥寥无几,更能经受历史检验、独领砚文化风骚的,仅有端砚。
端砚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被上至帝王、达官贵人,下至文人雅士、藏砚家所钟爱。端砚闻名于世,即蜚声文坛,颂扬备至的诗词赋铭和传说、图片、拓本多姿多彩。论砚著述,蔚为大观。有柳公权《论砚》;欧阳修《砚谱》;米南宫《砚史》;高放翁《砚评》;苏东坡《砚评》;高似孙《砚笺》;高谦《砚谱》;苏易简《文房四谱》;陆游《砚录》等;专著文献有:宋无名氏《端溪砚谱》;李兆铭《端溪砚坑记》;钱朝鼎《水坑石记》;计楠《端溪砚石考》《石隐砚谈》;黄点苍《端溪砚汇参》;高兆《端溪砚石考》;袁树《端溪砚谱记》;吴兰修《端溪砚史》等。
端砚自问世以来,被发现和开采的砚岩有: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岩、宋坑岩、梅花岩、绿端岩、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白线岩、青点岩、木棉蕉岩、沙浦岩、桃溪岩、结白岩、炕头岩、有洞岩、锦云岩、软石洚岩、硬石洚岩、飞鼠岩、菱角肉岩、龙尾青岩、果盒络岩、黄蚓矢岩、虎尾岩、白蚁窝岩、沙皮洞岩、屏风背岩、石梯岩、梨木根岩、茶园岩、将军岩、白婆坟岩等几十个岩坑。
端砚石以深紫色、猪肝色、灰黄色、青绿色为主色调。端石柔嫩,硬度在3度左右。清吴兰修认为:“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石质与石声是有联系的,凡木声的端石皆为佳石,用手抚摸细腻、娇嫩、幼滑、滋润,犹如“孩儿面,美人肤”。古人赞美端溪的石质:“冰雪为肌间紫碧,落落星辰手可摘;天然妙质世间无,虽十五城不与易。”“晶莹可爱,巧夺天工”的石眼;有“微细如尘,隐隐浮出”的青花;有“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的鱼脑冻;有“蕉白初展,含露欲滴,白嫩清净,浑成一片”的光白;有“像秋雨乍晴,蔚蓝无际”的天青;有“如悬崖上的瀑布,一泻千尺”的冰纹;有“像马尾临风,细缕丝丝”的马尾纹;有“紫气围之艳若明霞”的胭脂晕;有“芒色澹而晕”的金钱火捺。听说还有一种新石品:“里层是鱼脑冻,冻内有青花,冻外是一片蕉叶白,均被火捺包围着,而火捺之外却布满天青,看起来像一个开阔的湖面,波纹荡漾连成一片。”它是各种石品的综合品,欣赏价值极高,非常稀少,藏砚家看得比金银珠宝还珍贵。
历代文人和藏砚家对名砚的实用和艺术鉴赏标准:纹斑绮丽,玉德清声;坚劲发墨,下墨如风;经久不乏,仃墨浮艳;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护毫佳秀;滑不拒墨,经磨无声;瓜肤殻理,涤之即净;池润容墨,文作天工。
唐·李贺:“端溪岩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宋·考宗皇帝题端砚:“得之不易,藏之为宝,继我书香,子孙永保。”;北宋·苏轼题端砚:“端土产砚,前守缘贵率取数十倍,以遗经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北宋·包拯:“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宋·岳飞题端砚:“端山片石,玉质金声,蟾班骈趋,鹆眼罗生”;宋·王安石题端砚:“端溪温润石,价重百车渠。一滴无潭水,绳头万卷书。”;宋·陆游:“端砚如池伏,润疑去雨通。粗官不识字,好去伴诗翁。”;明·刘基:“皆一段紫玉,略元点缀。呵之即泽,研试则如磨玉而无声.”;明·毛晋:“古之著书人,必用端溪砚。”;明·徐渭:“端溪之英,石之英寿,斯文房、宝坚贞。”;清·雍正皇帝乙卯促秋月书:“端州多才超卓,晤言一宝君子乐。”;清乾隆帝题端溪砚:“砚朴护村,穷于边幅,取尔粹温,莹然紫玉。泼墨淋漓,馀波四瀑。一线屹然,金堤捍浪,缅想昌黎,百川干障。”;纪晓岚:“绿端溪砚,品物星瑞,可润可方,传经说圣,在水一傍。乌我怀人,子孙珍藏。”;清·曹雪芹题端砚:“羚羊峡如此石,虽百石车渠不可易。端石皆可制砚。惟水岩最贵。”。
《中华古砚》中有端砚为91方。《兰千山馆名砚目录》其中端砚为67方。《西清砚谱》中有端砚为129方。宋代大藏家苏东坡、米芾都酷爱歙砚,可是乾隆收藏到的苏、米二氏的9方砚,均为端砚。端砚自唐宋以来即被皇室列为贡品。唐太宗甚喜爱王羲之的书法,曾把褚遂良所临摹的《兰亭序》铭刻在端砚上,赏赐给功臣魏征。端砚作为中华名砚,在传播华夏五千年之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