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俄尼乌呷。
俄尼乌呷在央视《读书频道》领奖台上。
■ 尼克尔他 沙马鲁石 /文 李尔体 /图
8月的一天清晨,笔者受报社朋友之托,去采访俄尼乌呷伊萨莫一家。因为接连去了几趟都没有找到人,所以这次重重地敲了几下门。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她腼腆而惊讶的看着笔者。笔者开门见山地问李尔体老师在家不,她说在,然后麻利地给笔者泡了杯茶。这时,李尔体已经洗漱完毕,走进客厅说了句“嘎哟啦哦”。“嘎哟啦”彝话,稀客的意思。笔者说明来意,进入正题。李尔体眉清目爽,在九龙县斜卡乡教书,和笔者沾亲带故,喊笔者长辈。他说笔者是长辈,第一次来他家,必须喝杯酒。他的妻子正在厨房忙碌着。虽然我们都同居呷尔坝,相隔百米来远,然而,平时很少往来,了解甚少。
伊萨决赛北京
5月11日,九龙县城小六年级二班学生俄尼乌呷伊萨莫在学校的组织带领下,代表甘孜州到成都会展中心新华文轩美术馆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阳光阅读·文轩杯’第二届读书小明星大赛暨中央电视台‘2014·我的一本课外书’全国选拔赛(四川赛区)”复赛。复赛中的200位选手,是来自全省21个市州、121个区县、961所中小学校、一万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复赛场上的小选手们,各显才能,通过一分钟“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并与中央电视台编导和省内专家评委面对面地互动交流,展示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和阅读积累。5月15日,九龙县城小接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组入围通知的喜讯。随后,俄尼乌呷伊萨莫于5月27日代表四川省赴京参加全国总决赛,以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成功入围全国35强,央视摄制组来到九龙县对俄尼乌呷伊萨莫进行短片拍摄。
随后,俄尼乌呷伊萨莫在父母的陪同下,于5月26日抵达北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余34名选手同台竞技,通过初赛、半决赛顺利进入决赛。决赛中,俄尼乌呷伊萨莫以自然大方的台风、娴熟铿锵的演讲、机智幽默的回答获得了评委老师和观察团的青睐,最终以93.7的高分取得2014-CCTV10《读书》暑假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伊萨成长史
俄尼乌呷伊萨莫,俄尼是她的姓,乌呷是她的小名,象征蓝天,是同辈人喊的;伊萨是她的大名,供长辈喊的,有“幸福”之意。她的降生让父母感到幸福,父母也希望她的一生幸福,故取此名;莫代表她是女孩。她还有个名字叫李鑫湉,是“心甜”的谐音,顾名思义,父母希望她心地善良、生活甜蜜,因为这个名字好记,所以她学籍上用的是“李鑫湉”这个名字。笔者是长辈,自然叫她伊萨。
五岁时,伊萨读一年级,她对学习有种莫名的热爱。渴望得到更多知识的她三年级时开始看课外书。伊萨经常去学校图书室借书看。有一次午休时,伊萨因被书中故事所吸引,故而忘记了上课时间,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一顿。那天过后,伊萨把看课外书的时间转移到了周末或假期。伊萨看了许多课外书。今年假期她准备看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伊萨转过多次学。五岁时,她可爱的弟弟诞生了,妈妈产假呆在县城里,所以伊萨在县城小上了半年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妈妈又回乡下上班了,伊萨也回到乡下上学。刚上完四年级,妈妈考调到一所镇小学,伊萨跟随妈妈又来到这所镇小学。一年后,妈妈又考调到县城小。伊萨再次回到了县城小。伊萨说她运气很好:四岁那年她们学校第一次招学前班,她很幸运地成了三垭小学首届学前班学生;不管在哪个学校,担任她主科的老师都是最优秀的老师;特别是她读二年级至四年级这三年,她的班主任老师、语文老师是三垭小学最认真最负责的她的父亲。不管以家长的身份还是教师的身份李尔体对她的要求都很严,伊萨一刻也不敢放松。所以伊萨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虽然转了多次学,但她的学习成绩没受到影响,一直都是班里前三名。
伊萨说她的性格具有双面性,高兴时,讲话滔滔不绝,一蹦三丈高。有时她又很淡定,什么事情都看得无所谓。《海蒂》是瑞士作家以阿尔卑斯山为背景创作的读物,善良纯真的海蒂引起了十一岁的彝族女孩伊萨的共鸣。伊萨说:“我和海蒂都拥有一颗乐观勇敢的心,它让我们无论在哪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伊萨只有四五本课外书,但她读一本深入一本汲取营养,伊萨说:“我看书的时候,全身投入,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他快乐我也快乐,他伤心我也伤心。享受阅读带给我的快乐。”读了《海蒂》,伊萨说她要像海蒂一样,适应新环境、助人为乐。
伊萨充满感情地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我们山里面,你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林,可以沐浴到阳光,享受黑土的芳香。”听她描述得那么准确生动,评委忍不住问:“乌呷,难道你不想做个作家,将来也写本《海蒂》这样的书吗!”乌呷回答:“我的理想是当教师,教育出一批批金凤凰,让孩子们写出一本本更好的书。”多令人感动的孩子!于是,爱称满场飞,李潘称她“氧气妹妹”,绿灯奶奶叫她“阳光女孩”。这才叫“深山出俊鸟”!第一次来到大城市,落落大方,淡定从容,是经典赋予她的气质,是读书让她如此出众。
寄语伊萨
回到家里,笔者认真翻阅采访笔记,似乎笔记太过粗枝大叶,缺少了某些思考。伊萨只是一个小孩,在康巴这片土地,作为少数民族能够说好学好汉话已经不易,何况是普通话,何况在央视《读书》栏目获此殊荣?为此,笔者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阅读是人间最美的消费,读书让人想起回家的路,至少,笔者那远行的山村还不曾很远。所以,国庆节那天,笔者约文友一道再次拜访了李尔体老师一家。李尔体的妻子也是老师,在县城小教书,叫马海阿甲莫,汉名叫马宏燕,话语不多,却特别热情,因为都是教师,夫妇俩平时比较节俭,领我们进书房看伊萨读小学以来的各类证书和荣誉称号。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桌上一大堆,墙上一大片:2008年三垭小学总考成绩第一名;2009年县三好学生;2009年三垭小学总成绩第一名;2010年三垭小学语文、数学总考成绩第一名、三好学生;2010-2011年三垭小学双考成绩第一名;2011——2012年三垭小学双考和总考成绩各第一名;2012年度县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2013年度县三好学生;2014年度县优秀少先队员;2014年县委宣传部、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局主办的全县中小学生“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第一名等等。看完证书,笔者跟小伊萨说,一切的荣誉都来之不易,但都像过往云烟,时过境迁,一切都归于平静,唯有脚踏实地,努力加油才是真实的。
伊萨的祖辈居住在九龙县最边远而贫穷的小金彝族乡黎明村一个叫老火山的地方,这个地方生长着金色的索玛。金色索玛的寓意是能干的彝家姑娘。除了学习,伊萨还帮着做家务,父母不在时,家里的事情都是伊萨做,如照顾弟弟,做一些简单农活。临近中午了,采访告一个段落,笔者问伊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话吗?她说,除了感谢父母,还有一个她值得感谢的人,那就是她的指导老师,刘晓澜老师。笔者听了,心间突然一阵湿润,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这般懂得感恩。获得殊荣,千般不易,万般祝福,希望伊萨健康成长,以后为建设康巴高原、建设家乡增辉添彩,成为康巴高原最绚烂的一朵索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