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人文化网》 2013年12月19日
“格萨尔仲”是藏族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是以藏族人民心目中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格萨尔的传奇故事为说唱内容。这部史诗不仅广泛流传于我国藏区及蒙、撒拉、土、羌、普米、纳西等民族地区,而且还流传到蒙古、锡金、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有英、法、德.俄等文字的部分译文,被外国学者称之为东方的《伊利亚特》。而格萨尔仲说唱为《格萨尔王传》得以孕育、产生奠定了基础,它是史诗最重要的流传方式和主要扩充手段之一。
1、格萨尔说唱在甘孜州的分布
史诗是一部始终活在藏族民间艺人和普通百姓口头的艺术作品,因而它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说唱形式。被藏族民众称为古之岭国的德格,是中世纪以来康区乃至整个藏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之一。
那里的僧俗民众,都非常喜爱并善于说唱格萨尔仲,尤其是该县城区、麦宿、龚垭、阿须等区及竹庆乡等处,更是家喻户诵、妇孺皆知,那里的农牧民和寺庙僧侣,几乎没有不会说唱格萨尔仲的。格萨尔仲在德格的流传相当广泛,可谓藏区之最。
此外,我州使用安多方言的石渠、色达县,使用康方言的白玉、甘孜、新龙、炉霍、道孚、理塘、巴塘、稻城、乡城、雅江、康定等县,也都有大量的格萨尔仲分布。
2.格萨尔仲说唱的表演形式
据资料记载,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康区的格萨尔仲曾有过乐器伴奏的情况,而今,州内流传分布的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单人坐唱的传统表演形式。说唱方式有三种:—是徒手说唱,另—种是说唱者手中捧一张无字的白纸,两眼定神直视纸面。屏住呼吸,静坐片刻之后,方凭记忆说唱或即兴说唱。一般职业性说唱艺人均用这两种方式说唱。还有一种是说唱者手持词本(手抄本、木刻本),按照书中的词文来说唱。此类说唱大多是以说唱自娱的农牧民,除一人说唱者外,亦有多人合唱的习俗。这—广大藏族民众喜闻乐见而又引以自豪的民间说唱艺术,不仅具有娱人的功能,而且还有自娱的作用。
3.格萨尔仲的结构
格萨尔仲都是说唱体,韵白相同,有散文叙述,也有韵文唱词,唱词有自由体的,也有格律的,形式比较灵活。—般情况下,韵文长于散文,即唱长于说。韵文通常为整齐的七字句或八字句,极少九字句;或以七、八字句间杂成文。七字句是二二三顿,与汉文七言诗顿法一样,八字句是三二三顿。但—般藏族诗歌不押韵脚。在多数版本的唱词中,每段韵文的开头两句,常常是没有实际含义的衬句,只起引出正文的作用:
七字句译音:阿拉阿拉阿拉热,塔拉塔拉塔拉热。
八字句译音:鲁阿拉拉姆阿拉热,鲁塔拉拉姆塔拉热。
4、格萨尔仲的唱腔曲调及演唱风格
“格萨尔仲”的唱腔曲调的使用方法上,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按传统的方法演唱,一种是同字代用的方法,—种是随意使用唱腔曲调来演唱的方法。
传统的说唱法则,要求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鸟、兽等,都必须有各自固定的唱腔曲调。比如“格萨尔·永恒生命曲”、“珠牡·九狮六变曲”、“江洛(格萨尔的神马) ·六变曲”等。不同人物的唱腔曲调,不能相互混淆,替代使用。同—人物,由于故事情节、人物情绪、所处场合不同,所使用唱腔曲凋也不同。比如:格萨尔在抛打石子时,只能用“觉如·掷石晓意曲”;格萨尔在作战时,只能用“格萨尔·英雄勇猛短调”;在号召民众时,则只能用“格萨尔·云集响应曲”等。 —般人物通常只有一两个曲调名称,每个曲调名称也只有—两首唱腔曲调;主要人物有好几个曲调名称,每个曲调名称又有好几首唱腔曲调。使用这种方法说唱的艺人,多数终身只能说唱—部或某几部故事。
目前,甘孜州境内能够用传统方法说唱的艺人只有德格八邦寺格西、 老藏医学者卡德·狄穷洛曲、色达县艺人塔惹和石渠县艺人克珠等。
同字代用的方法是艺人们在长期的创作、说唱、交流、承传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对传统唱法进行改进的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的—种新的说唱方法。现大多数艺人都采用这种方法说唱,德格的卡德·狄穷巴青、阿尼、志玛拉措、色达县老艺人仁真多吉等,都属这类艺人,他们那能说唱多部故事。
随意使用唱腔曲调的方法,既不强调专人专曲的说唱原则,也不要求唱腔曲调必须有曲调名称。目前,州内使用这种方法说唱的艺人并不多。
格萨尔仲的演唱风格,一种是节奏规整、明快、字音清亮、圆润的风格,主要流行于农区,是甘孜州最具代表性的演唱风格,而德格地区是这种风格创兴的发源地和盛行区。另一种是节奏稍自由,演唱时多用波音、回音、喉头颤音、嗽音等方法,发音高亢明亮的风格,主要流行于牧区,色达、石渠等县是这种演唱风格流传较广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