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日姆”的传说

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20日

      ■扎西次仁

      藏语“绘画”一词译音为“日姆”。它的创制有这样一则古老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远古时期,在西藏雅隆河谷,有一名叫阿嘎的青年牧羊人,每天去草坡上放牧牛羊。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郁闷,用木炭在石板上描绘花草树木,牛羊及各种动物。一天,细雨濛濛中,青年阿嘎只见远方草坡上出现了一座彩虹帐篷,帐内有一翩翩起舞的美丽姑娘。阿嘎看得入神,情不自禁向草坡奔去。等他走近时,彩虹帐篷突然消失了。青年阿嘎心里十分惆怅。晚上,阿嘎夜不能寐,姑娘的倩影从脑中挥之不去。他起身,借着皎洁的月光在石板上把姑娘的形象画了下来。他担心,不小心会把画面磨损掉,于是用铁凿子把画像刻下来,天天端详。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偶然在他处看到了这幅石刻少女像,便惊奇地问:“这是什么?”阿嘎回答:“日吉布姆”(山的女儿)。

      这位朋友只记住了“日姆”一词。他逢人便说阿嘎那里有一神奇的日姆,大家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件奇物,看后人人赞不绝口。“日姆”(绘画)就此在雪域高原出现了。这则传说生动反映了造像成为真实事物替代品的观念非常久远,他反映了藏民族关于艺术起源于劳动生活的朴素唯物史观。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在藏区除了发现史前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刻划的几何图案、陶塑品以及岩画外,还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这对于研究藏族本土绘画艺术是一大憾事。

      但是我们从远古陶器、岩画多样的纹饰,饱满的曲线,窥见出藏民族对造像张力和图案装饰的古老兴趣。这种审美趣味通过千百年的锤炼,在藏传佛教绘画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这两个特点,是藏族绘画最具民族性的元素,是佛教艺术在藏区本土化的具体呈现。

     远古藏族是崇拜万物有灵的,由此也就产生了赋予造像灵性的巫术思维,这与佛教造像的传统完全相同,也是藏民族接受佛教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令人奇怪的是,赋像以灵的造像传统,仅体现在神佛造像上。在世俗生活中,藏民族历来没有为死者画像的习俗。藏人一旦亲人去世,家人就会把死者的照片、画像烧掉,以免死者的魂灵附于其上,不能转生。所以藏族绘画史上是绝无世俗肖像画的,这种矛盾何以产生,其嬗变过程怎样,目前还不得而知。

  • 上一篇:土家吊脚楼文化
  • 下一篇:新书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