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遇见甘孜

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21日

       (上接516日第五版)

       行走在丹巴县乡村藏寨,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民居接待示范户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没有能力搞民居接待的农户在民居接待点打工,一天有100元的收入。据丹巴县提供的数据表明,2004年至2015年,丹巴县共接待游客 4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10000万元,旅游扶贫在丹巴县正成为现实。

     20171130日,甘孜州委、州政府与四川旅游投资集团和成华区委、区政府三方就优化甲居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甲居景区成为一个统一经营、运营良好、利益协同、和谐发展的优质景区,把丹巴建设成为藏居文化遗产保护地、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进行磋商,表示三方共同完善基础设施,排出时间表、列出路线图,尽快实施甲居景区的景区规划与设计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生态建设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智慧景区建设工程、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工程、观景与景观设施工程、教育与宣传营销工程“十大工程”,并以甲居藏寨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形成梯次开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注重品牌营销,共同打好丹巴旅游品牌;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参与”原则,优化甲居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和沟通协商机制;三方围绕“把丹巴建设成为藏居文化遗产保护地和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目标,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开展甲居景区创建5A级景区工作。

     不同的时代,造就着不同的乡村图景。

     在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那里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寂寥,亦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静谧;而今,丹巴县依托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丹巴县通过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把广阔的乡野变成有趣的景区,进一步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

     田园牧歌

     美丽风景变身“摇钱树”

     青青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蜂拥而来的游客让牧民接待忙碌不停……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牧民们大多散居在偏远的山沟里,长年过着游牧帐篷生活。过去,他们不仅没有增收的手段,更缺乏致富的技能,如今,他们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都吃上了“旅游饭”。

    2015 85日,四川首个以藏族木雅文化为主题的俄达门巴旅游景区开园,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模式走进了甘孜州的高寒牧区。负责景区开发的公司将村里空置的49套牧民定居房以资产入股方式进行打造,每年出资40余万元为该村724名牧民全部购买医疗保险和适龄人员农村养老保险,公司与村集体按照73的比例,对景区收入进行分红。2015年,全村分红35万元,当年实现保底分红85万元。

     扶贫先扶智,村上通过持续开办语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牧民的素质。随着培训的开展,村民们陆续上岗工作,致富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村民拉措的女儿亚玛是第一批在景区工作的年轻人,她在景区的餐厅打工,一年可收入15000元左右。

   “因为两个小女儿都在外读书,大女儿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拉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无论景区工作人员怎么劝说,她都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去接受培训。如今,她盼着村上支持家里的加水点,建成集副食、藏饰品、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每年能为家里增收500010000元。

     除了在景区工作,四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还为俄达门巴村每个贫困户分发了10头牦牛,并对接牦牛奶加工企业收购牦牛奶,每户每年可增收11000元左右。

    20158月开业的嘉姆尊酒店,是康定市木雅景区携手民营企业联合打造的景区带动型扶贫实体,当地贫困群众以景区入股,不但可以享受景区资源红利,还通过协议,获得在企业就业和由企业购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好处。“这一批学员培训结束后,到康定木雅泽朵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从事餐饮服务、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呷巴乡俄达门巴村主任向多说,景区运行后,这里的贫困户不但能脱贫,而且有望致富。(未完待续)◎本网记者 马建华


  • 上一篇:我州民警暖心服务赢得点赞
  • 下一篇:我州青年大学习大走访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