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3年12月24日
在甘孜州,说起踢踏舞就会想到甘孜县,甘孜踢踏是每一次文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精彩节目。笔者我的记忆中,第一次看见甘孜踢踏舞表演是九几年,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好像也是在一次全州文艺节目汇演中,一群身着金黄色藏装的小男孩,脚上的马靴还挂着铃铛,当他们踏着整齐的舞步,铃铛便发出好听的声响,让人印象极其深刻。那一次笔者便深深的记住了甘孜踢踏,记住了一群可爱的踢踏舞男孩,记住了那一串串脚铃声。
康巴高原上的特色踢踏
在甘孜县,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刚刚学步的孩童,人人都会跳踢踏舞,因而甘孜县也有了“中国踢踏舞之乡”的美誉。甘孜踢踏别具一格,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踢踏舞,不只是足下舞蹈,而是更加强调手上与脚下动作的协调配合,动作多而大,节奏感强,踏步明快,长袖飞舞,形成了更为奔放豪迈,欢快舒展的特色舞蹈。
据记载,踢踏舞与藏戏大约在公元八世纪至九世纪传入甘孜。甘孜踢踏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踢踏,甘孜踢踏不只强调脚上功夫,更强调手上和身上的动作。传入初期的踢踏舞,踏步动作多,手臂前后摆动,动作单调,舞蹈的表演技巧受到限制。民国初,踢踏舞成了甘孜寺的扎谐(扎巴舞蹈),从手腕摆动到踏步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表演者皆为男性,一般都在每年秋季丰收时进行表演,流入民间后则无时间和性别的限制。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继承和借鉴,广采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音响,大大发展了甘孜踢踏的舞姿和踏步旋转、侧身腾跃等独特的技巧动作,在此基础上在身态和手型上也注入了本地特有的弦子、锅庄等新的血液,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甘孜踢踏”。
“甘孜踢踏”无论是踏步方面,还是手臂方面动作多而大,挥动着轻灵多彩的长衣袖,踏着变化繁复的舞步,慢节奏时,给人一种舒展轻松的感觉;快节奏时,又是那样的协调而明快,奔放而粗犷,使人眼花缭乱。踢踏舞表演不限人数,少则一人,多则数百人,表演时舞者身着盛装,但不佩腰刀,脚和腰部需挂上一串响铃,以增添音响色彩。甘孜踢踏欢快豪爽、节奏鲜明,踏点缓急有韵,干净利落,主要动作于脚掌与脚跟的交替踏地、搓地。同时,上肢配合动作舒展大方。
现在,甘孜踢踏,已经成为康北地区别具一格的舞蹈流派之一。甘孜县踢踏演出队曾代表甘孜到北京、成都、云南、迪庆等地演出,向世人展示这一优美独特的舞蹈形式。
《传铃》再次演绎甘孜踢踏的精彩
在今年8月全州“爱国、守法、感恩”优秀群众文艺选拔赛中,甘孜踢踏如约而来,舞台上依旧是一片金黄的衣衫,熟悉的脚铃声又一次响起。
《传铃》用舞蹈的形式讲述了甘孜踢踏的传承与发展的故事。一个年迈的舞者拍打踢踏点子的声音,吸引了一个热爱踢踏的小伙儿,他专心学习纵情舞动并带动了一批年轻的朋友,伴着激昂的音乐一起跳着欢快豪爽,节奏鲜明,踏点缓急有韵、干净利落的踢踏,小孩子们也追寻着铃声来了,加入到了学踢踏的行列中,老人看见甘孜踢踏后继有人倍感欣慰,年轻人对甘孜踢踏的未来充满希望。老年、青年、少年三代舞者激情舞蹈,用生命舞动对踢踏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舞台上,当少年们激情舞蹈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踏着变化繁复的舞步,挥动着轻灵的衣袖,我们的眼前衣袖飘舞,我们的耳中铃声阵阵。与以往的甘孜踢踏不同的是,《传铃》里融入了甘孜踢踏代代相传的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甘孜踢踏的发展与传承。三代踢踏舞者,代表着踢踏舞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白发苍苍的老者依然有力的舞步传递着踢踏舞的欢快与热情,青年和少年激情的舞步是踢踏舞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在清脆的铃声里,仿佛这舞台已经在蓝天白云下,在雪山前,在草原上,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舞步不止,欢乐延续。众望所归,在文艺选拔赛中《传铃》获得了舞蹈类的一等奖,甘孜踢踏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观众和评委。比赛结束了,《传铃》将代表全州选拔出的优秀文艺节目深入各县农牧区为广大群众进行表演,相信他们所到之处那飞舞的衣袖,节奏整齐的舞步,还有那动听的铃声,一定会让在场所有人陶醉,舞者们激情演绎的快乐也会传达到每一个人心里。
甘孜踢踏代代传承
作为我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踢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在甘孜县当地,甘孜踢踏非常普及,无论是春节、藏历年、迎秋节,还是平时集会庆典,只要有歌舞表演的地方就有甘孜踢踏的表演。
在甘孜县二完小经常可以看见一个教踢踏舞的老人,他叫陈邦文,今年68岁,踢踏舞已经伴随着他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几十年来,他带领着甘孜县的踢踏舞队,走南闯北,参加过上千场的文艺演出,他们的舞蹈跳到哪里就火到哪里。踢踏舞给老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带来了荣誉,陈邦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甘孜踢踏的代表性传承人。甘孜踢踏是每一个甘孜人的骄傲,无论男女老幼,骨子里都充满着对它的热爱,几十年来,有上万人跟着陈邦文学跳踢踏舞,而最让他骄傲的便是他的得意门生白嘎,他赋予了甘孜踢踏新的元素,被大家誉为“踢踏王子”。
“对我来说,‘踢踏王子’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甘孜踢踏有个特殊的音效就是脚上拴的铃铛声,舞蹈《传铃》寓意把铃铛一代一代传下去,就是让甘孜踢踏代代传承。”白嘎说。
陈邦文的女儿陈娟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父亲的影响,也是一位踢踏舞爱好者,如今她是甘孜县二完小的一名舞蹈教师,还兼任雪莲花少儿艺术团的编舞和作曲。她介绍说,为了把甘孜踢踏这一民间舞蹈传承和发扬,从去年起,甘孜县的学校每周有三天的课间操是在跳踢踏舞。
正在成长起的00后们是甘孜踢踏的新生力量,“跳踢踏舞让我感觉很快乐,长大了我想当一个踢踏明星。”年仅7岁的踢踏舞者仁青泽登说,自己很喜欢踢踏舞,一定会坚持好好练习跳舞。
近年来,甘孜踢踏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传承,成为了代表甘孜县以及甘孜州形象的一张重量级名片。甘孜县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宣传和展示甘孜踢踏。“我们力争打造精品,保护与发展共生,实现本土性的现代化。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重组了金甘孜艺术团,承担外出演出及文化交流的任务。”甘孜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局长孙明春介绍到,2012年县政府投入了20余万元资金,用于甘孜踢踏的挖掘、传承和保护,音像资料、广告牌的制作,服装、道具的购买。 (记者 杨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