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北门居民点(现体育场对面)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30日

       ◎ 荆林钢

       什么是居民点?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在其它城市,居民点是泛指人们聚居的地点,是个广义的名词。而在康定,‘居民点’是个特殊狭义的名词,特指康定的’北门、南门、东关、子耳坡’四大‘居民点’。这些居民点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离城中心较远,地处偏僻;二是房屋老旧、窄小,不配套,多属建于五、六十年代的石木结构或木结构;三是绝大多数住户是无正式工作的城市居民(康定人常说的“没有工作的纯居民”);四是收入不稳定,生活条件和水平相对较差的城市居民。

       今天重点说一说‘北门居民点’,其实在《老地名》的其它章节中,多次提到过这个地方,我从3、4岁到小学四年级一直生活在这里,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感情颇深,故特辟一期作个记录,以慰自己的童年。

北门居民点由前后两排座西向东的四幢房屋组成。前排临街自南至北,有二幢砖木二层楼,后排靠山南边,是一幢砖木二层楼。北边是一幢石木一层的房屋,四幢居民房共住着六、七十户人家。每家五、六口甚至七、八口人挤在一、两间三、四十平米住房内,根本谈不上客厅、厨房、卫生间了,晚上有躺下的地方就行。如有来客就坐在床边,为了干净,很多人家都在床边铺一张布,便于客人就坐。恰恰那时,人们串门走动的频率要比现在多得多,每家在屋内适当的角落,砌一柴灶,便是厨房。吃水、洗衣、洗菜都是拿着盆、桶,穿过北门广场(县一中)到雅拉河边解决。要方便,得到前排北端对面或后排南端靠山的公厕去。

       条件虽然差,但并不影响人们的生活。每天早起,各家各户开始忙碌,大人们为了生计匆匆地赶去工作、劳动。到处充满了问候声:“游姆姆今天是背泥巴还是放泥巴”、“高老师今天的撮箕卖了不”、“李伯伯今天驮啥子哦”…...

       在大人的问候声中,孩子们也开始了一天的活动。除上学外,到后山可摘‘刺果果、黄泡(儿)’;去北门广场可以’逮猫、办姑姑宴(儿)’;冬天,可以‘滑冰(雪)、堆(推)雪’;春夏可以‘放风筝、踩高脚骡子(高跷)、打仗’……

       北门居民点的人口构成非常多样。有满腹经伦的充叔叔、高老师、高孃孃;有一生靠劳动吃饭的毛孃孃、游姆姆、黄孃孃、李伯伯、张师傅;有居民干部李姆姆、余姆姆;有单位工作的王叔叔、杨叔叔;有慈祥可亲的郭爷爷、郭婆婆;有纯家庭主妇丁孃孃、郭孃娘、李孃孃(我母亲);还有学者型的陈叔叔、贡布叔叔(据说后来调到北京去了)。

      正是人口构成的多样,使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为我今生的道路打下了充实的基础,充叔叔教会了我计算碎石的体积,高孃孃家我第一次接触了童话,游姆姆教我不能浪费粮食,在毛孃孃家里,知道了洋芋、南瓜可以充饥,李姆姆叫我要听大人的话…

      半个世纪过去了,北门居民点的房子早已不存在了,人们也四散各方,但儿时北门居民点的印象却深深地刻在脑海。只是那时没有条件,居然没有一张北门居民点的照片。北门居民点的老邻居们,不知道这篇文字你们能看到吗?真的很想你们!

      附:我能记住的北门居民点的老人们:

      居民点后排:郭爷爷、郭婆婆、陈叔、高娘娘(小兰家父母)、丁娘娘(香娃子家妈)、徐姆姆(平安 家妈)、张师傅、钟娘娘(二娃子家父母)、游叔叔、游姆姆、游奶奶(长生娃家)、郭娘娘(好像叫郭丛珊)、贡布叔叔、曲珍(好像迁去北京了)、张师傅、张娘娘(张利方父母)、王叔叔、毛娘娘(长青家父母)、张娘娘(张莉的母亲)、王老师、王娘娘(王育敏的父母)、范婆婆(康闲家母亲)王叔叔(王永亮邮电局的)。

      居民点前排:余叔叔、阿娘、阿爷(大余娃家)、张娘娘、阿奶(幺幺家)、黄娘娘(泽浪的妈)、贾伯伯、贾姆姆(张娃的父母)、杨叔叔、娘娘(翠霞的父母)、充叔叔、邓娘娘(充芬的母父)、李姆姆(李家明的妈)、高伯伯、王老师(高老四的父母)、古孃孃(应仙家妈)、余姆姆(敬才家妈)、彭健伟家父母、黄守山家父母(这两家记不住名字了)、李伯伯、李孃孃(德操家父母)、王叔叔、孔娘娘(康康的父母)、魏叔叔(魏小丽家父亲)、袁叔叔、袁姆姆(袁勤芳父母)、傲叔叔。

       愿这些老人们健在的身体健康,仙逝的安祥。

      (全是我的记忆,可能有误,称呼也是当年的称呼,如有不妥请愿谅。)


  • 上一篇:游欧洲
  • 下一篇:传统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