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30日
铁塔在现场安排相关工作。
◎梁鹏 文/图
11月3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原来垮塌处再次塌方造成断流,白玉县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正在成都照顾早上才做完手术的母亲。得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从成都赶回白玉县。为最快将工程机具护送到指定地点,他在冰点以下昼夜引导,在泥泞湿滑的道路上徒步前行,通过2天2夜的坚守,在陡坡弯急的道路上趟出了一条“生命通道”,让抢险机具提前3小时到达指定集结地,为后续通道抢通创造了有利条件、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抢险救灾工作中,铁塔始终奋战在救灾一线,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忠诚品格,被大家称之为抢险救灾一线的“拼命三郎”。
10月11日和11月3日,西藏江达县和我州白玉县境内先后两次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将金沙江截断,直接威胁着上下游数万群众的生命安全。但在各级党政军警民多方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打赢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战,铁塔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身先士卒 他是第一批到达现场人员之一
10月11日早上7点过,正准备起床的白玉县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的手机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这通电话是金沙江对岸的西藏波罗乡的一名干部打来的,在电话中,这名干部告诉铁塔,“金沙江成堰塞湖了,但具体位置不清楚。”
挂了电话,他立即打电话向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并向县里主要领导汇报情况,赶往白玉县成立的前沿指挥部。同时,白玉县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应急办给各乡镇打电话,转移和疏散群众;形成五个以县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到各个联系点去转移安置群众,并在江边排查堰塞湖的具体地点。
“在查找过程中,我们前沿指挥部所在的这个组主要负责排查绒盖乡则巴村、日西村、生公村这三个地方。”铁塔说,“在排查到生公村时,在村里靠近金沙江的一个坡上,我们就看到坝体,拍照后,将堰塞湖具体位置及情况通过电话传送出去。”
“当时,阿央邓珠县长就决定从生公村前往坝体。”铁塔说,但在向当地村民了解后,发现从生公村前往坝体下方的江口基本没路,且到处是悬崖峭壁。最终,经过询问,由则巴村前往江口的距离只有7.5公里,且道路相对生公村前往江口的道路条件要好一些,前沿指挥部决定从则巴村前往江口。
开车到则巴村后,转乘摩托车到达江口,再徒步前往坝体。7个小时后,当天下午5点过,铁塔与前沿指挥部共12人到达坝体上。
实地查看、拍照、将现场情况通过卫星电话传送出去。然而,铁塔他们并没有休息,“我们还要测量水位,因为没有带设备,我们只能用一米长的树枝,插入手中,对水位进行监测。而且由于时间紧急,走的时候没有带物资,当晚,我们就在距离坝体200米的山上,生了一堆火,喝着江水度过了一夜。”
10月12日下午3点钟左右,物资被送了上来,除了观测坝体测量水位外,铁塔又多了两项任务:对外函接传达信息,以及保障物资供应和管理物资。
“当天专家们都陆续上来了,但是因为道路条件,送上来的物资也不多,所以我必须对物资进行管理和分配。”分配物资让他记忆最深的还是饮用水。“在高山峡谷里,水是最重要的,没得吃的两三天都没问题,但没水就不行。”铁塔告诉记者,当时在坝体附近开展工作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120多人,但因为只有40瓶水,每瓶水必须分给两三个人。
10月12日17时15分许,金沙江堰塞湖坝体开始自然溢流。10月13日22时前后,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实现“出入库平衡”。10月14日14时,四川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结束10月11日16时30分启动的IV级、10月13日18时30分启动的III级防汛应急响应。在现场待了4天的铁塔,跟随前沿指挥部撤离。
虽然撤离回到县城,但作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却依然关注着堰塞湖的情况,与留守在现场的观测人员保持着联系。
担当有为 日夜奋战打通一条“生命通道”
11月3日17点40分许,西昌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原“10·11”山体滑坡点发生再次滑坡。
当天18点左右,正在成都某医院重症监护室外守候刚做完手术的母亲的铁塔,接到了白玉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电话,让他核实是否发生了第二次滑坡。
“当时我就给则巴村村支书打了电话核实,不到十分钟就确认了确实发生了第二次滑坡。”铁塔说,他立即将该情况向白玉县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并第一时间赶回白玉县。同时,安排疏散转移群众。
11月4日凌晨4点过,铁塔到达绒盖乡。在现场了解情况后,他返回到县城参加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随后,接上四川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赶往坝体。
铁塔告诉记者,到达现场对坝体进行勘测后,梁军表示,只有进行人工干预。
11月5日早上,专家组前往堰塞体进行实地勘验后提出人工干预的三种方式。最终通过论证,前线指挥部决定从则巴村打通一条通往江口长约7.5公里的“生命通道”。
“请县长放心,我坚决完成任务。”11月5日15时,接到县长阿央邓珠将上级调配的挖掘机务必于6日天亮前护送到则巴村的任务后,铁塔掷地有声的回答。他迅速赶往绒盖乡俄巴村引导先期到达的从在下游叶巴滩水电站调来的水电五局的2台挖掘机赶往则巴村。
但当拖运车辆行驶至距离俄巴村一公里处时,因道路坡陡弯急,拖车无法前行。此时,铁塔心急如焚,灾害现场的险情不断在他脑海中闪现,心想“挖掘机早到一分钟,险情就会早一点排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就会减少到最小”,他迅速下车查看地形,当即做出决定,挖掘机自行开往则巴村。但履带式的挖掘机最高行进速度只有每小时3公里,而且高速行驶时间过长后,驱动轴承发烫极易损坏。铁塔立即安排了一辆皮卡车,来回运送凉水,每隔45分钟到1小时给挖掘机淋水降温。
从俄巴村到达则巴村需要翻越则巴山,约24公里路程。但这24公里却走得异常艰难。
11月6日0时5分,2台挖掘机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行驶至则巴山顶时,天气突变,下起了暴雪,路面湿滑结冰,挖掘机前行困难。为防止挖掘机打滑,铁塔要求驾驶员将一侧履带骑在路边的排水沟上行驶,自己始终走在挖掘机前方,用手电筒为驾驶员指路,刺骨的寒风打在脸上,冰冷的雪水浸透了衣服,双手冻僵,身体多处滑倒摔伤,他全然不顾坚持工作。为确保驾驶员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他将自己备用的热水和食物全部让给驾驶员,自己忍饥挨饿。经过13个小时的艰难行驶,于6日5时40分将首批挖掘机安全护送到则巴村,比上级要求的时间整整提前了3个小时。
6日7时,还未来得及休整,铁塔又接到第二批7台工程机具的护送任务,他没有任何怨言,迅速投入到新的任务中。当天中午,得知中午1点,挖掘机将正式开始开辟“生命通道”后,铁塔返回则巴村,查看无危险后,便继续返回接工程机具。
一直工作到7日的凌晨6时,7台工程机具及时安全运送到则巴村。这时,连续工作三天两夜的铁塔,终于得到片刻的休息。他立即拿出手机给远在温江医院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了一下母亲的情况。
两个小时后,他再次返回坝体,负责联系沟通事宜,并到设置于则巴村的中转站帮忙清点及安排运送物资,直到11月16日,才撤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