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德格雕版《甘珠尔》

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15日

德格印经院内部。

德格印经院收藏的雕版。

雕版印刷现场。

       ◎噶玛降村 向秋卓玛

       藏文的《大藏经》是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组成,是佛教经典的总集。

       德格版《甘珠尔》经版均为双面刻版,每一块经版长64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除去手柄10厘米,净长54厘米。共有103函,1108种,版片33013块。

       藏文《甘珠尔》曾经有过12种不同版本,按照雕刻前后的顺序排列来看,德格版《甘珠尔》是第六位。其它版本久已失传,自从该版本刻制以来,藏文《甘珠尔》整理、对校发现凡有异同之处都是以德格版为正确做底本。

       曲甲登巴泽仁执政期间(1729——1739),德格成为西藏多元文化协调发展的大摇篮。他的统治辖区,苯教和佛教宁玛、噶举、萨迦、格鲁五大教派和谐共存,相互包容,共同发展。各教派学说的教义教规经典一视同仁,共同得到完整保存并流传。土司家族曾雕刻过《三体合璧八千颂般若经》等典籍印版,其刻书技术力量雄厚,刻印质量属上乘,并已形成一定的风格、特色,而天时地利和人文因素具备创建印经院的条件。曲甲登巴泽仁首先雕刻了《甘珠尔》印版。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记载:曲甲登巴泽仁52岁,公元1729年7月6日在伦朱顶开始筹备雕刻《甘珠尔》,任命八邦寺第一世司徒曲吉迥乃(1699——1774)为编审师,开始筹划编辑工作。土司调集了辖区内的著名书法家、刻工、画师以及一大批青年僧人,以师代徒的方式让他们学习书法和雕版印刷技术。在7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工作中,由司徒曲吉迥乃、洛萨旺波、噶玛巴珠和克追扎西翁珠等人搜集公元八世纪赤松德赞时开始编写的《旁塘目录》、《钦普目录》和《登迦目录》以及《那塘甘珠尔》、《蔡巴甘珠尔》的手抄本及当时藏区能找到的典籍和目录作为参考,《丽江——理塘甘珠尔》为主要母本。

       公元1730年2月3日,正式在伦珠顶开始进行校对和雕刻工作。为了提高印版的质量,土司规定实行三级审校制度,即书法家们负责对写好的版文进行两校,以便及时修改错漏。然后经编审师们复审和终审后,方可交刻工雕刻。刻完后,编审师们在清样上还要进行三校。版面改动较多的进行重刻,改动较少的进行补刻。规定的校次不准任意减少或改动。雕刻工作由噶玛班珠和次白总负责。经过60多名书写员、10名编审师、400余名刻工以及100多名杂工的艰苦劳动,浩繁的《甘珠尔》刻版工程于在公元1734年完成。印版所用经费,折成茶块共计7622包(每包约20公斤)。

      雕刻完《甘珠尔》印版后,继续雕刻了《萨迦五祖文集》、《佛教源流》和修法仪轨等各种单行本文献60多函,并开始刻制了《丹珠尔》。据有关资料记载 《萨迦五祖文集》是在俄尔堪布扎西伦珠的大力支持下,搜集了噶阿尼当巴所编的《萨迦五祖文集》以及龚垭和更庆等寺庙保存的六种不同版本对照校勘,以晓达桑林寺保存的《萨迦五祖文集》为底本,由木桑银巴嘉措为编审师,于公元1734年4月25日始刻,公元1736年完成。各工种所用经费折成茶块共计1013小包(每包约10公斤)。摘自《藏文雕刻版印刷传承与保护》


  • 上一篇:藏区·茶叶·古道
  • 下一篇:那三条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