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22日
◎曲妮志玛
在康巴卫视藏历春晚节目中,我初次看到巴塘藏戏,原以为是寺庙舞蹈,却在唱声里听出类似川剧的喉腔让我觉得新奇,于是找些资料看看了巴塘藏戏介绍。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他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具有人物性格和舞蹈、唱腔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使过去那种单一的跳神舞逐渐地戏剧化,表现手段也不断加强,并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藏剧艺术的雏形。
巴塘藏戏属南派藏戏,藏戏四大流派之一,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已故中国著名戏剧家夏衍誉为“雪山牡丹”。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巴塘弦子并称为该县民族文化“两张名片”。
按照民俗习惯,一般只在送春迎夏的“雅索节”(每年藏历5月)和送夏迎秋的“央勒节”(每年藏历10月)在城郊的“龙王塘”演出。演出剧目有《文成公主》《卓瓦桑姆》《邓月邓珠》《智勉更登》《朗莎姑娘》《朗桑王子》《嘎拉雯波》《茹吉尼玛》等八大藏戏。
清顺治十年(1653年),西藏五世达赖派德莫诸古到巴塘仿照拉萨哲蚌寺洛色林修建了丁宁寺大殿。大殿落成装饰一新,举行开光典礼时,在丁宁寺十四纳卡活佛庚呷洛绒曲珠从西藏请来的藏戏大师群觉纳的指点下,由寺僧表演了《江嘎冉》《扎西协哇》等藏戏剧目。
巴塘藏戏演出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幕(藏语叫“扎西协哇”);第二部分是开场式(藏语叫“恩巴”);第三部分为正式演出(藏语称为“雄”);第四部分是谢幕(藏语叫“扎西交”)。主要剧目有《扎西协哇》《江呷热瓦》《文成公主》《卓瓦桑姆仙女》《洛桑王子》《苏吉尼玛》《智美更登》《顿月邓珠》等。
巴塘藏戏分舞台演出和坝子演出两种,主要为坝子演出。演出时有简单的化妆,通常要戴面具,特别是神话传说中的邪恶形象,更注重脸谱,观众可以从不同色彩的化妆、不同形象的面具与动作,区别出剧中人物的美丑善恶。表演时,通常有鼓、钹等打击乐器伴奏,也有一些剧目用长号、唢呐、笛子、胡琴等伴奏。该项目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巴塘藏戏的唱腔也有多种,男女老幼、喜怒哀乐各不相同,表演者要根据自己所扮角色,保持一种唱腔,一唱到底,并以妩媚、豪放、可恶、凶猛、恐怖、恻隐、温和等多种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巴塘藏戏的唱腔曲调或柔婉深情,或粗犷豪放,使它成为藏族民间音乐的最大宝藏。它古老的舞蹈的艺术价值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舞蹈界的重视。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这是赞美京剧的诗句,以此来描述巴塘藏戏实不为过,我相信巴塘藏戏也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扬与继承。
注:康宁寺原名丁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