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汪剑英
纳木依,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有人没有听说过这个族群,而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背着相机和行囊,从折西出发,翻过贡嘎雪山,一路高原阳光,经过半天的路,进入了地处藏彝走廊重要地带的九龙县。这里人杰地灵,汉、藏、彝、普米多元文化碰撞共融,在此生生不息,被誉为天边的吉日宗。
独特的地理环境,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分布着几座宁静的村落——子耳和烟袋乡,世世代代居住着古老的纳木依人。按纳木依话来解释,“纳”是“黑”的意思,“木依”是“人”的意思,所以纳木依意为“黑人”的意思。
传说,纳木依的祖先随着吐蕃东征,从藏西、藏南喜马拉雅区域东迁到现今雅砻江、大渡河流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历尽与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但由于地处高山峡谷,交通不便,如同藏彝走廊上的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人文格局条块分割,纳木依藏族民俗文化得以在相对封闭、独立的天人环境中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貌。
根据资料显示,纳木依人约有6000人口。纳木依语,分布在四川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使用不同于藏语的纳木依语。一般使用这种语言的居民被泛称为“西番”,分布在冕宁、西昌、盐源一带的自称为“纳木依”。分布在木里、九龙一带的自称为“纳木兹”。纳木依语与羌语支的语言最接近,特别是与尔苏、木雅、贵琼等语言相比较,同源词多,语法特点接近,许多语法范畴在起源上有很多共同性。
上午,我们从九龙县城出发,沿河而下,至雅砻江边,再沿河而上,午后到达子耳乡。亲朋好友早已在石砌老屋前等候,并用传统的礼节迎接我们。这时,一位美丽清纯的小姑娘身着的服饰引起我注意,尽管纳木依人在各方面变化较大,受彝、汉两族影响较深,但在服饰方面除男子外,妇女的服饰与服装喜用的颜色和地方志所载“摩梭”人基本一样。
纳木依服饰以蓝色或黑色为基调,饰以图案鲜明、颜色鲜艳的绣花,上衣、袖子、围腰上的图案及精美的刺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刺绣纹样对称、色彩艳丽、搭配合理是纳木依姑娘是否心灵手巧,善良贤惠的标志。这美丽的服饰更是纳木依姑娘出嫁时的新娘服装。
第二天,伴随着布谷鸟群此起彼伏的报晓声,我用镜头开始记录。一直以来,唱腔深沉悠远的玛达咪山歌是每家每户生活中寻觅欢乐时光的重要节奏,戴上黑色的头帕,身着家族保留下来的刺绣服装,鲜艳的百褶裙在蓝天白云下摆动,村民和小孩们围在一起,载歌载舞,唱着老调“咪拉卓卓”,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蕴涵美好期望,淳朴的乡音萦绕在山谷间,就如同慢慢流淌的岁月,虽经过世代变迁,纳木依人却依然过着传统生活。
我在与他们交流中得知,纳木依有一卷历史悠久的宗教文献《送魂图》,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历代对于文献的解读都来自于上一代的口头传授,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这就是神奇之所在,是藏彝走廊上不可忽视的一朵古老神秘之花。我要用最朴实的黑白调定格,抓拍那珍贵的美。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