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冰雪事

甘孜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贺先枣

   冬季的天气真冷,夜里把身上穿的都压在被子上,睡着了,也还凑合。白天,三岔河这地方风大,随着风,空中一直有干硬的雪的颗粒在飞舞,亮晶晶的,但打得人脸痛,冷极了。为了暖和,我们几个人都挤到招待所的厨房里去,那口大灶前火光熊熊,很留得住人。但招待所里的人都不高兴,与招待所熟悉的人也不高兴,因为我们几个人的到来把人家的靠火边的位置占了。虽然年青,那些阴一句、阳一句的讽刺话也还是听得出来,说的人虽然不嫌烦,我们几个却听不下去了,就离开了那口大灶边,出门去,走走。

   出了门又能去哪儿呢?有个百货转运站,有个粮食转运站,但是没有我们认识的人,不好去。河边有个道班工房,因为冬天来了,除了留了个守门的,道班工人都回内地去了。没有地方走,我们几个就站在那座木桥上看那条河。

   没有波涛,没有声响,那是条静悄悄的“哑巴”河。河面是那样的平整,在一些没有坡坎的地方,河岸到冰面几乎处于了一个平面,要想走上河面十分容易。我们几个人就跑到河面上去溜冰,用石片在冰上刻字,在刻好的痕迹上抓点泥土勾勒字迹,想让刻好的字在冰面上更加显眼。这个时候才能听到有些地方的冰层下面还是有水流的声响,但是那声响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传过的,似有似无,听上去如奇异的乐器发出来的奇异的音响,听着也很好听。

   不知是谁突然发出奇想,说,我们干脆在这宽宽的河面上写几个大字。好像就在一瞬间,几个人就统一了意见,也可能是受到环境的启发,其中,马上就有人提出来,我们就在河的冰面上写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八个字来。真是好想法,这是毛主席的词,这八个字同我们看到的风景一样,我们几个一拍即合。

   在河岸边的灌木丛里,找到了两个破了的柳条筐,捡些树枝、又到招待所附近找了些别人扔掉的厚纸壳垫上。然后,就在河岸边向阳、没有冰冻的地方用石片刨出一些泥沙、碎石来。接着就把泥沙碎石搬运到河的冰面上,整整一下午,从河岸上到冰面上,又从冰层上到河岸上,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好在没有再感到冷,说实话,就连外面穿的一件棉衣也脱来丢在一块石头了。

到了该回招待所吃晚饭的时候了,几个人走到桥上朝下看去,只见“千里冰封”四个大字在冰面上格外显眼,虽然没有真正书法的那种气势和韵味、也没有真正书法的那样的章法和规矩。但那四个黑黑的大字,在那河的冰面上自由自在地舒展开来,以一种无庸置疑的、毫无道理可讲气势扑入人的眼帘。包括那段河面在内,有了那四个张牙舞爪的字,周围一切、甚至连灰蒙蒙的云空,一齐顿时生动起来。让人时刻感受到的荒芜和没有生机,在那瞬间也仿佛退隐了、消失了。

   直到了很多年以后,对人说起当时的那种感觉,有高人指点说,自然风光里有了人文东西的恰当点缀,就能起到弥补纯粹自然里不可能生成的缺失,补上了,那就是一种美。

   当时,我们几个人都被自己的行为和取得的成就鼓舞了,感动了,我们决定明天一定要把“万里雪飘”几个字写出来,然后争取把那首《沁园春·雪》全部写在这蓝天白云之下的冰河面上。

   但是,我们却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愿望。

   回到招待所,才知道,来接我们一行人的马匹到了。当天晚上的晚饭前,牵马来的三个老乡和老傅、老马就教我们怎么样备马鞍,怎么样上马、下马。天完全黑下来,三个老乡不知从哪里买来了一大堆干青草,趁着那些马儿低头大嚼,牵马的老乡就在墙边生了堆火,烧茶,我们几个就围在火堆烤火,烤了很久才回屋睡觉,而那几位老乡就在墙角下和衣睡了。第二天问他们冷不冷,他们回答得很干脆:一点也不冷,墙挡住了风,又有一堆火。

   天刚亮,我们就出发了,十多匹马一路,很热闹。我走在这队人马的最后,听到别人的马儿踏在桥板上的声响,我下意识的拉住我的马儿,一直等到所有的马匹都过去了,我才放马走上桥,听到自己骑的这匹马的马蹄敲打桥板发出清脆、急促的声响,心里很有一些洋洋得意:过去,从没有骑过马,今天骑马了!无意中从桥上朝下看了一眼,看到了在冰面上的那几个大字:千里冰封。心里居然冒出了个从未有过的念头:只要有了马,即使有冰有雪也不要紧。在很多时候,人的脑袋里都会突然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一闪念,就这一闪念,极有可能与你要过的日子有关。

  • 上一篇:纳木依人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7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