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龙灯碉下沃日镇

甘孜日报    2021年10月01日

◎杨全富

九月初,地处青藏高原末端的阿坝州小金县峡谷间,那些草,绿中带黄。

透过碧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团,阳光就像母亲的手温柔地拂过山川。于是,山间的树木,山顶的积雪,山腰的田地,以及山脊上的白色藏房,都被涂抹成了一片闪着诱人光芒的金黄。

沃日土司官寨就坐落在这些藏房中央,据《嘉绒藏族史志》记载,清乾隆十五年(1750),沃日土司因顺应王朝,为乾隆“一征金川”之役出力,并给清军供粮助战等功绩,被晋封为安抚司职衔(从五品)。沃日官寨,就是由授勋的安抚司主持修建的。“沃日”,是藏语领地之意。而沃日土司官寨旁的一座山脊上的龙灯碉,我却感到陌生。虽然,也有多次前往实地查看的想法,只是每一次都因为琐事羁绊,一次次落寞离开。

而这一次,我静下心,冒着烈日向着龙灯碉走去。在龙灯碉垭口处,两座山峰之间只有几米宽的通道,而通道口,就有一户人家。也许是久没有人居住的缘故,房屋的墙体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青苔。从这里过去,还有几户人家依山而建,也许是山体较陡的缘故,房屋都劲量向着山体一面靠拢,绝不旁逸斜出。

去往龙灯碉的路就在通道口那户人家的房后。从这里上去,路全部开凿在山崖上。有些地方,也许是为了防御,只有几个勉强可以攀爬的石窝。路旁,大多峭壁,天险浑然天成。而没有峭壁的一段,用泥土夯筑成墙体。那些墙体在风雨磨砺和人为破坏下,只剩下残壁断垣,不过,于我而言,在这些残存的古迹中才更能感觉出一种历史岁月沉淀其中。

在一座残存的墙体下,我久久驻足观望。墙体分为两个部分。一面是石墙,而另一面是黄土筑成的墙体。石墙所用的石块,大小不一,每一个石块的放置看上去杂乱无章,其实,却可以看出当时匠人们的匠心独运。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处,填满了黄色的黏土,使得这些石墙增强了其防御能力。而那些土墙,十分厚重。土墙上每隔一定的高度就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细小孔洞,应该为砌筑土墙时,掺杂的树枝在腐烂之后留下的痕迹。土墙厚度底层在两米左右,越往上,土墙的厚度逐渐变薄。这种建筑体底层厚重平稳,而高层时,随着土墙厚度的变薄,土墙底部的承重量随之减轻。土墙外异常的光滑,也非常的坚硬,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最为理想的防御阵地。因此,土墙既牢固,又具有实用性。

到达山顶,一条长长的山脊横亘在眼前。山脊中央,有宽约七八米的凹形土地。而其余的山脊上只有窄窄的一条通道,勉强可以通行。凹形土地中央,有残垣断壁,可以看出这里曾是整个龙灯碉的主体建筑部分。山脊右,陡峭的山崖让人望而生畏。不过,就在这样的山崖上,还有着用泥土夯筑的建筑体。历经几百年,依然屹立在墙壁上,体现出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那些土墙里,有少许的木料,其余均为黄色的黏土。墙壁上,依稀可见累累弹痕。只不过是深为一二厘米的细小孔洞而已,对整个建筑体构不成威胁。据史书记载,清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意欲并吞诸蕃”,又攻明正土司,清政府始用兵围剿,取得胜利。1766年,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联合反清,清廷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清军翻越巴郎山,一路奔袭,势如破竹。然而,当清军攻打沃日官寨时,却受到了索诺木、僧格桑两支藏军顽强抵抗。清军只好绕道而行,直取大金川。在攻打大金川土司索诺木的战争中,清军惨败,温福只好率军退回到沃日土司官寨里。而盘踞在龙灯碉里的藏军居高临下,白日里用火炮轰击官寨旁的清军营地,夜晚则坠索而下,偷袭清军。鏖战中,清军伤亡2000余人,温福自己也殒命于沃日河畔。远在热河的乾隆闻报温福死讯,大怒,再次“急调健锐、火器营二千,吉林索伦兵二千”紧急增援,授名将阿桂为定西将军,严令他剿灭叛乱。清军援军赶到,沃日河畔的龙灯碉下硝烟滚滚,杀声震天。据当地的老人讲,清军围攻龙灯碉半年之久,直至龙灯碉里的守军弹尽粮绝,清军才攻入碉内。龙灯碉里的守军用石块、木棒和大刀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全部战死沙场。

如果说沃日土司官寨是财富权利的象征,那么龙灯碉就是战争残酷的见证者。

而今,龙灯碉上的主体建筑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然而,那些残存的石墙、土墙,以及墙壁上的累累弹痕,无不在诉说着当年的鏖战急。站在龙灯碉的山脊上,忽而有风,从东向西的方位吹过,于是,山脊上的野草、树木随风而舞。一会儿,风力逐渐增强,从那些残垣断壁之间穿过,发出凄厉的啸叫,间夹杂有金戈铁马、刀剑撞击及火铳的声响。难道说,这就是此山传递给人类的一种情绪吗?我们瞻仰遗迹,只是匆匆过客而已。而它呢,却始终保存着这些历史。我想,山脊上的这些草木、这些小径、这些残垣断壁无需多言,静默之中早已将历史展露无遗。我们来过,却如同未曾来过;我们沉思,却始终不懂山的心意。

当我回到山脚时,再次仰望龙灯碉,长长的山脊上,那些残垣断壁还依稀可辨,不知道它们从哪里缘起,又将会在哪里终结。但是它早已在我的心底,激荡起我对历史的渴求。那一刻,我甚至感觉到我已经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沧桑和壮阔。





  • 上一篇:土木建造
  • 下一篇:甘孜州美术70年的发展历程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7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