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14日
◎仁丹
各日玛牧民的食物主要有:糌粑、连麸面、豌豆面、大米等粮食、曼青、萝卜、土豆、人参果、菥蓂、藏茴香等蔬菜和野生蔬菜以及酸奶子、绵羊酸奶、牛奶、酥油、奶渣、酸奶饼、包子、所协(乳桶脂)、人参果酥油汤、所协酥油汤、酸奶酥油汤、酥油包子、奶渣包子、土豆包子、野韭菜包子,各种肉类、各种藏式点心(汉族同胞称作三和一)、各种水果等。
喝的主要有:清茶、酥油茶、酥油汤、大米稀饭、牛奶、奶茶、达尔瓦(脱脂奶)、酸奶汤、青稞酒和白酒等。
各日玛村的吃饭的顿数是按照天气的长短、少吃多餐的原则安排的:春夏两季天气比较长,每天要吃六顿饭,但主食不多。秋冬两季天气比较短,每天只吃四五顿饭。
(一)“所协”:在汉语里译作乳桶脂。是挤奶桶里放上细小的灌木,挤奶时在细灌木上粘上牛奶中的沉淀物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一种极具营养的食品。木雅地区“所协”的制作方法是在挤奶的大小桶里把灌木藤条盘置于里面,每天挤奶时都会在藤条上粘上一定的牛奶沉淀物。经过一段时间后,藤条上的牛奶沉淀物很多。这时,牧女们把手洗净后,用木质刮刀把每根藤条上的牛奶沉淀物刮下来放入一口锅里和酥油一起熬。熬开后家人一起品尝,剩余的冷却后,让它自然干燥后存储。存储的“所协”是冬春缺奶季节最好的食品,很好吃。同时,“所协”还对眼疾、耳疾、象皮病、黄水病有一定疗效。现在“所协”已经成为比较稀有的食品了。制作“所协”所用的藤条要把皮刮干净。刮藤条皮是个很难的事情。我小时候多次帮助妈妈刮藤条皮。藤条皮刮干净后就要放入奶桶里,要排列有序,不能乱放。
(二)酸奶饼子:把牛奶放到奶桶里上下抽动搅拌棒,让酥油分离后出来倒入锅中,取出漂浮在面上的酥油,剩下的奶水里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酸水煮。奶水熬开后先让老人和小孩品尝,剩下的做出各种形状放在木桶或锅里,外面裹上衣物保温,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揭开保温用的衣物,酸奶饼子就做成了。酸奶饼子对胆囊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消化等有辅助治疗作用。酸奶饼子是木雅地区独具特色的食物之一。
(三)包子:木雅地区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包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格萨尔王到内地时,在康定、泸定等地逗留了一段时间。当时,由于需要防范敌人而不能白天烧火熬茶。木雅地区的老人们知道这一情况后利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发明了包子。格萨尔王和随从们吃了都很满意,克服了白天不能烧火熬茶的困难。当时的包子是糌粑包子,也就是把糌粑、酥油合在一起做成馅,好吃且比较容易存放,馅里和有糖,味道更好,方便带到路上。因此,格萨尔王非常满意。这是老人们讲的包子的故事。
后来,包子有了各种不同的馅,有酥油包子、酸菜包子、酸奶饼子包子、野韭菜包子、奶渣包子、元根包子、洋芋包子、肉包子等等。包子由木雅人发明,后来传遍整个涉藏地区。包子在藏语中叫“颇洛”。这个名字有两个意思:一是过去所有男性都要出征去打仗。收拾行囊时把衣物、食物全部裹成一个包裹栓到马鞍上。收拾的行囊就叫“颇洛”。还有一个意思是做包子时要把包子做成“大肚子”,人吃了包子,肚子要鼓起来。因此得名“颇洛”(意为大肚子)。
(四)糌粑:青稞变成糌粑要经过三个步骤:先用水把青稞洗干净后晒干,然后把晒干的青稞炒熟,第三步把炒熟的青稞用水磨或钢磨磨成粉就是糌粑。青稞是藏民族独有的食物之一。青稞糌粑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肝病、肺病、风湿等疾病。在有些地方把所有磨成粉的东西统称糌粑。例如,玉米粉叫玉米糌粑,还有豌豆糌粑、荞麦糌粑、人参果糌粑等等。青稞糌粑中最好的是白青稞糌粑和黑青稞糌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