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4月08日
◎陈显薇
2010年8月,赣中大地酷暑炎热,夏天的风犹如热浪滚滚,广袤的田野镶嵌着点点绿意,那是夏收后播种的希望。这季节,我将告别父母亲人走向远方,踏上未知的人生。在西行的列车上,我望着窗外倒掠的房屋、田野、山川和河流,看着车厢里的人群,凝视那一张张历经人生沧桑的脸,耳畔传来人们交谈和小孩的哭闹声,突然有种莫名的辛酸,因为我们都是赶赴远方的人。
2010年的中国铁路交通网和公路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从东莞到成都的T126次列车极为拥挤,甚至过道都挤满了乘客,到处堆满行李,转身腾挪的空间也有限,我就是其中站客之一。我记得,这是一趟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从江西吉安至四川成都,横跨江西、湖北、陕西、四川4省,历时23小时,历程2000公里之遥。在我身负背包站立17个小时,途经无数遂道、河流、高山,跨越了一道道天堑,直到列车到达四川达州时,才有了空位。我体力消耗到极限,坐下就陷入了沉睡中。睡梦中,感觉有人在呼唤,我从沉睡中醒来。原来,是列车员叫醒了我,终点站成都到了。
那时,已经是晚上十点钟。我拖着沉重的行李和疲惫的身躯,走在成都北站的广场上。我茫然四顾,望着车来人往的繁华街道,因为陌生而充满了孤独,感到我真的走向了远方。在我徘徊愁闷时,遇到几位阿姐问我是否需要住宿,我摸了摸口袋,摇了摇头,又无目的地往前走。其中一个好心的阿姐似乎看出了我的拮据,她追了上来说,有一个地方住宿很便宜,一夜只需要15元。在阿姐的指引下,我走到了车站附近的一个旅馆,走进房间一看,全是和我一样来到这个城市的过客,房间地上搭满了地铺。不过,这对于我一个农家子弟来说,算不了什么苦,能有一个睡的地方就好,那夜我是在如雷的鼾声中疲惫入眠的。第二天,我乘坐公交车到成都新南门车站,一路上看着车窗外高楼大厦和陌生而繁华的街道,心中就一个感觉:成都真好。经过1个多小时,我到了成都新南门车站,买了去康定的车票,踏上了西行之旅。
我一路西行,途经雅安、天全、泸定到达康定,全程360多公里,历时7个多小时。漫长的318国道线,虽旅途劳顿,但风景美不胜收,有种视觉上的震憾和冲击,暂时缓解了思乡之愁。
8月的康定,没有夏日的酷暑,没有冬天的寒彻,是一个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稍作安顿停歇后,我沿着折多河前行,凝望山壁上的彩绘唐卡,体会这民族走廊之历史文化沉淀,用心触摸着这座西部情歌小城。
抵达康定的第二天,我怀着梦想到单位报到,见到了领导同事,安置在单位办公楼,开始了我的人生新历程。在康定,有视我为亲人的李阿姨和谷叔叔,有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有真心以待的朋友……这一切,让我对这座小城充满感恩,用感恩的心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在康定生活,才真正明白川藏线的份量,它是一条西部交通大动脉,跨越无数雄峻天堑,承载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融合和国防安全的使命;是解放军第十八军官兵用了4年时间,付出4963名战士牺牲的代价,修通了长达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这是一条红色之路、筑梦之路和民族融合之路。冬去春来,我一次次途经川藏线,在一次次肃然起敬中,心灵得到淬洗和升华。
不觉间,我已在康定工作12个年头年。在这12年里,我的同事们在无硝烟的法庭交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让人民群众在每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的寒冬雪夜里,他们不忘初心和使命,传递党委政府的好声音,用自己的青春赋写春天里的脱贫赞歌。在社会和谐稳定上,他们高举法治利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动平安康定、法治康定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眺望巍巍折多山,行走在折多河畔,回首来时路,突然发现自己内心中也深藏一个检徽之梦。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之树早已在心中扎根成长,想起雪域高原上那抹“检徽红”,就感到这才是我奔赴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