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藏戏文化与汉族戏曲文化

甘孜日报    2022年07月15日

◎谢真元

汤东杰布与蓝面具藏戏

后来,汤东杰布回到家乡日吾齐寺后,将白面具改成蓝面具,以表演“温巴萨江萨堆”的开场节目,亦称“温巴顿”,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同时表演的还有“达通”、“达仁”和“扎西”等多种唱腔。这个节目演完后,由汤东杰布手摇嘛呢轮讲经,或以“喇嘛玛尼”讲唱佛本生故事。

迥巴藏戏是蓝面具藏戏中成立最早的剧团,所在地是昂仁县迥·日吾齐,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藏戏祖师汤东杰布的家乡就在这里,日吾齐寺即是他的主寺。日吾齐寺附近的冲萨就是他的家。迥巴藏戏独有的特点就是,在开场戏“甲鲁温巴”中穿插进“波多夏”。传说在修建日吾齐寺经塔时,白天刚盖筑起来,晚上就被鬼怪毁为平地。三个弟子跑到寺内报告,寺主汤东让他们三人中的一个躺在地上,在他身上压上石条,让另两个人用铁锤砸。如果石条碎了,就证明把鬼镇住了。三个弟子第二天按此做后,经塔砌筑的部分果然不再被毁了。以后的迥巴藏戏在演出中,都要由“温巴”轮流表演被砸的“波多夏”角色。我们撇开民间荒诞不稽的鬼怪传说,就其表演内容而论,这很明显是在藏戏开场演出中加进了气功表演,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取悦、吸引观众。而气功表演在西藏早已有之,前面我们谈到的桑耶寺的落成典礼上就有此表演。如果说藏戏在8世纪桑耶寺落成庆典时就已经形成,那么为何早于蓝面具藏戏的白面具藏戏没有“波多夏”的表演呢?

我们认为,此时期的蓝面具藏戏已经形成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其特征标志是:戏剧固定为开场、正戏和吉祥收尾仪式三段,已经形成不可分割而又完整的演出体制;初步形成以唱、舞、白和表相结合的程式化表演,以及直接穿插的民间歌舞、说唱和百技杂艺表演;从所演剧目而言,白面具藏戏只能演一些较短小的剧目,而蓝面具藏戏已发展成为能搬演大型戏曲剧目的剧种;宗教内容和宗教色彩突出,人、神、鬼、灵(动物)同场合演,形成宗教剧、面具戏和广场戏相结合的独特形态,而具有古老神奇的韵致风采。

另据四川德格县藏族学者白玛顿巴和更庆寺艺人叙说,15世纪博冬扎西森格和汤东杰布一起建立了德格更庆寺。寺院建成后,喇嘛们秉承汤东杰布的遗愿,学习借鉴卫藏的藏戏形式,试验性地采用跳神的形式编演过《智美更登》,但不久因效果不佳而停止。这是德格藏戏最早的尝试。这则材料说明用跳神形式演出藏戏并不受观众欢迎,最终失败。同时,印证了跳神不是藏戏的直接母体,藏戏仅是吸收了跳神中的戏剧因素而已。

综上所述,藏戏的形成应该是在15世纪30年代前后,也就是藏民族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大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藏族人民的祖先就繁衍、生存在世界屋脊之上。原始部族的歌、舞、口头文学、祭神仪式等,为藏戏奠定了数千年深厚、坚实的文化基础,提供了可供藏戏破土萌生的肥沃优质的艺术土壤。汤东杰布为架桥募捐邀请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演出团体,融民间故事与歌舞于一炉,开创了藏戏的先声,这无疑有着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上的假定性。其真实性在于汤东杰布确有其人,为民搭桥募捐而首开藏戏之端同属确凿历史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仅仅只是藏戏正式形成的标志。而藏戏的史前史,即藏戏长期孕育在民间艺术中逐步成长的过程,却应另当别论。换言之,没有较为成熟、自成一体的藏戏民间故事、说唱艺术、舞蹈、民歌、曲调等作为藏戏诞生的准备材料,汤东杰布也绝不可能招唤七姊妹或七兄妹共同描绘出藏戏历史的第一幅画面,写出这名垂青史的第一笔。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在藏族各类民间艺术均趋向成熟之际,才有可能出现汤东杰布这样的艺术家,将各分类艺术融汇一处,揭开藏戏诞生的序幕。


  • 上一篇:一群羊啃着春光
  • 下一篇:羌之考问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8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