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母亲走进新时代

甘孜日报    2022年10月21日

◎ 黄廷付

母亲最近常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过上现在这样好的生活。”上世纪90年代末,时年45岁的父亲突然去世了,那时候母亲的天也塌了。

父亲去世前,给我和弟弟各盖了几间瓦房,也算解决了一件大事。那时,让我们最怕的是农忙,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干活。也就是那几年,母亲学会了犁耙栽种,学会了扬场,学会了所有男人该做的活计,她甚至学会了给家里的牛接生。那年,我们家的牛待产,我跑去找三爷爷过来帮忙。看到露出的蹄子,三爷爷不禁皱着眉头道:“看来是难产啊。”三爷爷卷起袖子,用手把牛犊拉了出来,“幸好我来得及时,不然牛犊可能就会憋坏了。”母亲眼里泛着泪光,连声对三爷爷道谢。三爷爷走了之后,母亲发现老牛又抬起尾巴,又是一个牛蹄子,想到三爷爷说的话,母亲卷起衣袖,有样学样地用手把牛犊拉了出来。一时间,“光儿家的老牛生下双胞胎”这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从此,母亲悉心照料着牛犊,期盼着它们快点长大,期盼着它们能耕地。

后来,三爷爷的儿子买了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等农机,大大地提高了我们村的生产率,我们家再也不用为耕种犯难了。农忙后,我们就可以去外面打工挣钱了。我们在外面打工几年后,母亲做出一个决定——盖楼房。母亲说:“你们父亲留下的瓦房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村里人都盖了楼房,咱们也不能落后。你们该干啥就干啥去,我一个人在家里看着就行了。”我是正月里出门打工的,等到麦子熟了,我回家帮母亲收麦子,发现新楼房已经快盖好了。只是,母亲黑瘦的脸庞让人心疼,我能想象到其中的艰辛。她却十分开心地笑了。

新房造好那年,我们几兄妹都在南方的一家纺织厂上班,我和大妹都做了车间的值班长。过年我们回老家的时候,母亲很认真地对我们说:“光儿,我把你们在工厂里做班长的事告诉咱村里人了,他们还打算让孩子跟你们一起去打工,让我问问你们行不行。”我点点头,“娘,这没问题,以前他们也帮过咱家,咱们能帮到别人是好事情。”

2020年,我的二妹和妹夫突然决定放弃南方城市里的工作。他们说:“父母年龄大了,我们打算留在老家创业,这样也可以陪陪老人,陪陪孩子。”他们说干就干,拿出打工的积蓄,在村里搭了彩钢棚,准备养鸽子。去年,大妹和妹夫也选择留在老家上班了,他们说:“老家现在的工厂也很多,工资比南方的城市少不了多少,最主要的是离家很近,每天下了班,开车就可以回家了。”

去年国庆节,母亲生病了。我是在母亲快出院的时候才知道的。我很着急,给母亲打电话,她笑着说:“我都好了,你妹妹和妹夫都在这里呢,你安心上班,没事了。”我要给妹妹转点钱,她说:“现在看病花不了多少钱,咱娘有新农合,在医院里直接就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了。”我这才放下心来。

转眼间,我们几兄妹已经在城市里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母亲六十岁那年,我们几兄妹给她过完生日后,我对她说:“娘,您年纪越来越大了,咱不种地了,我在城里租了房子,您去我那儿吧。”母亲跟我进了城,刚开始不习惯,因为我儿子在寄宿制学校读书,只有周末才放学。母亲觉得无聊,总是想回老家。后来,她认识了一些同龄的叔叔阿姨,慢慢地,母亲在城里也有了朋友。有时候,母亲也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回老家,她在家里种了菜,她把收获的菜带到城里来,分给朋友们。

去年春节,我看母亲有些发福,问她是不是最近偷懒了,没有锻炼身体。她摇摇头说:“我还是和以前一样锻炼,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心情也好,人不知不觉就发胖了。”母亲说着话,突然神色有些暗淡:“等孙子考上大学,不在这儿住了,我就得和那些老姐妹分开了。”

我明白母亲的意思,笑着对母亲说:“过两年,咱在城里买房子,您想啥时候住都行。”

“可是她们也要回老家呀。”

“娘,您不是有电动三轮车吗,咱可以去看她们,也可以给她们打视频电话呀。”“对,我还可以坐公交车去,现在交通方便得很,我有老年卡,坐公交车不要钱。”母亲说着话又笑了。


  • 上一篇:红歌唱响的年代
  • 下一篇:党的光辉照我家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8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