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百花齐放风姿绰

甘孜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图为德格印经院。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1991年10月8日,《甘孜报》第一版刊发了《德格印经院维修工程全面竣工》一文。文中指出,德格印经院维修工程历时三年,工程全面加固、外墙不动、在保护现存壁画的基础上,达到基本保持原样的要求。

2024年05月10日,《甘孜日报》第一版刊发《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文。文中指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届MOWCAP大会现场,中国提名的3大项目中,“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全票入选。

两篇文章的“对歌”,其内里承载着甘孜文化事业数年来的砥砺前行,亦见证着《甘孜日报》用文字定格发展脉络的使命担当。

文化资源交相辉映

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六市交界,我州格萨尔文化、情歌文化、嘉绒文化、木雅文化等丰富多彩,算得上是历史绵邈兼具人文蔚盛。不仅如此,各类文化生态资源交相辉映,为甘孜大地赋予了独有的魅力与神韵。

“现在还是很激动!”再度提及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一喜事,德格县“申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县档案馆馆长达瓦拥西仍是心潮澎湃。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自1703年开始刊刻,至今完整保存着30余万块藏族文化典籍印版,堪称“中国活板印刷的活化石”。

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的“申忆”之路并不容易,自2015年11月27日,我州组织“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正式启动至今,先后耗费了9年光阴。从撰写申报文本、摄制申报片,到召开相关会议、组织翻译工作,再到提名表的反复修改和提交,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的“申忆”是无数心血的结晶。

如今,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圆梦“申遗”,成了我州文化事业发展的典型写照。从它延伸开去可以窥见,我州一直积极作为,全力以赴投入到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我州坚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全局各项工作始终,自觉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十五字方针,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日臻完善,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康巴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科学理念和合理方针的引领下,截至目前,我州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25项、省级项目140项、州级项目681项;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省级101人,州级967人;拥有文物保护单位1320处、文物点2927处,国有馆藏文物4439件,寺藏文物数万件,州级以上非遗项目数量和文保单位总量均位列全省第一;拥有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6个、特色文化之乡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71个。

这些令人瞩目的文化成果为全州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铺展筑牢了“底子”。在此基础上,全州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在全州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州县乡村四级覆盖之际,诸如州博物馆、农牧民演艺中心等公共设施顺利建成,州全媒体中心、州文化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逐一启动。此外,多达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360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大功告成,18个县(市)的县级“两馆”已全面建成,并且363个“两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和赞誉。

当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民众生活时,其满满的“能量条”也为文艺队伍的壮大营造了优越环境。2000余支州县乡村文艺队伍、总量居全国涉藏地区第一的州歌舞数据库数据、不断被满足的精神文化需求等似繁茂文化丛林,为我州文化事业发展孕育无尽的创造力。

在这些详实数据之上,我州文化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跃然眼前。从众多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涌现,到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再到活跃的文艺队伍创作,甘孜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清晰可见。这些积极的变化充分证明了我州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得力有效,也为我州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展成果持续涌现

当我们审视甘孜州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时,每一抹色彩都凝聚着努力与智慧,在它们的齐力作用下,我们得到的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八月初,我州“四普”相关数据显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至今,我州文物保护单位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我州已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20处、文物点2927处。

近年来,我州积极统筹协调,开创了文化繁荣的新局面。其中包括,新增不可移动文物4725处,完成大渡河流域康定、泸定、丹巴3县(市)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普查,编撰出版众多相关丛书和书籍,成功申报涵盖全州18个县(市)的康巴文化(甘孜)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成州级歌舞剧场1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0所、民间小微博物馆46所。

“舞台大幕开启,影像结合舞美形成巨型浮雕,灯光映照下,红军战士坚毅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大型原创舞台剧《飞夺泸定桥》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该剧以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战役”为背景,艺术展现了红军的坚定革命信念。每当演出结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甘孜红色文化的生动再现”等赞美总会如约而至。

舞台剧《飞夺泸定桥》是我州演艺传承实现新跨越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围绕“文化+场景、文化+艺术、文化+时尚、文化+创意、文化+消费”五大发力点,我州精心打造了游客走进来、坐下去、爱消费的文艺消费新场景,各大演艺精品满足了多元文化需求,更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园区基地的发展同样体现了我州文化事业的丰收景象。以甘孜州郎卡杰唐卡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基地纷纷设立,超级文化IP的雏形初现,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同步并行的是,各大非遗产业蓬勃发展,55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省级非遗,4个州级文化产业园区顺利建成,四川省首批非遗体验基地成功创建,还有众多国省级传统特色村落、省级文旅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网红村脱颖而出,更有百条非遗之旅线路吸引着八方游客,全国首个天文考古公园也在积极打造之中。

除开以上内容,我州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的实际行动也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我州启动“南丝路”建设强化中华文化意识认同。“丝路甘孜·川西秘境”科考活动,以大量实物遗存和事实有力佐证了我州在“南亚丝路”走廊要道和“战略支点”上的独特历史价值与意义,厘清了康巴文化与中华文化、康巴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和内在关系。

另一方面,我州进一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雪域手造”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选拔大赛将民族民间手工艺开发创新和非遗传承弘扬推至新高度,山地旅游节、冰川温泉节、情歌节、赛马节等节会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认同,让广大游客朋友充分感受甘孜文化的同时,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再者,我州发挥“独特性”优势,搭建了中华文化融合平台。据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统计,近5年来,我州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8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26.7万余人次,开展红歌合唱、全民广场舞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并大力实施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推优工程,加强与浙江省的文旅交流协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相通。

回溯昔日征途,我们深知,收获是新的起点,前路迢迢,唯有继续保持敬畏与执着,全州文化事业发展才能再铸辉煌。因此,接下来的工作中,提升甘孜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带动力、文旅产品竞争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宣传推广传播力都将是绘制新蓝图中的关键笔触。


  • 上一篇: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下一篇: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党组、州政府党组、州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举行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10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