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齐心共育“石榴籽” 绽放团结幸福花

甘孜日报    2024年08月28日

1964年12月22日的《甘孜报》。

巴塘群众表演《洗衣歌》。

◎本网记者 周燕 文/图

“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呃?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呃?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一曲根据巴塘弦子的舞步和旋律改编的《洗衣歌》再现巴塘红色记忆,道出了军民鱼水情。

一个地方,因一段历史而被人铭记;一段记忆,因一抹红而历久弥新。翻开1964年12月22日的《甘孜报》第三版,刊发了文章《重看巴塘弦子》。作者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四川省的演出中,又看到了熟悉的藏族歌舞,想起了自己在12年前参加巴塘县巡回医疗,和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情谊的故事。

1964年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西藏军区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舞蹈《洗衣歌》一炮打响,荣获多项大奖。作曲罗念一、作词、编导李俊琛都是50年代初随进藏大军徒步到西藏,边修路、边打仗、边宣传。他们在10多年的工作生活中收集获取积累了大量的藏民族音乐素材和舞蹈元素。

每当这首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大江南北的《洗衣歌》在耳畔响起,总能让人激情燃烧、心潮澎湃。文化和艺术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一首经典歌曲的诞生,既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又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与时俱进 不断深化 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巍巍贡嘎见证着甘孜的发展变化,滔滔江河诉说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在幅员15.3万平方公里的康巴大地上,传颂着藏、汉、彝、回、羌、纳西、蒙古等35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包容、团结和睦、共谋发展的动人诗篇。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似锦繁花在这里尽情绽放。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时代楷模”其美多吉在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上,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因为一句承诺,被道孚人称为“活雷锋”的藏族汉子小热登,悉心照料汉族孤寡老人陈远达长达19年;在泸定县岚安乡,从1979年开始,“鞋垫大妈”史国秀为抢险救灾官兵亲手缝制了数千双鞋垫;在九龙县呷尔镇王友珍一家中,有藏、彝、汉、满、回5个民族,全家人团结互敬,书写了民族团结大家庭的传奇……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我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途径,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家里都还好吧?日子过得怎样?组织上安排我结对联谊你们家,以后我就是你们家中的一员了。你们有什么新鲜事烦心事记得与我分享,党中央和省委有什么好政策和新精神,我也会及时转达给你们……”2022年7月,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启动,架起了6.5万名干部职工与26万余户农牧民家庭及寺院僧尼的全覆盖联谊桥,建立了300个“石榴籽工作中心”、2242个“石榴籽工作室”、2737支“石榴籽工作队”、培育6087名“育籽员”。

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9·5”泸定地震后,全州上下闻令而动,642名州级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及时新增联谊642户泸定、海螺沟受灾困难家庭。组建104个驻村(安置点)工作队,派出442名干部职工背包入住开展群众工作。驻州部队把国防教育与实践行动深度融合,第一时间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广泛凝聚起民族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正能量。

小小石榴籽,粒粒见人心。一个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故事是我州民族团结的生动缩影。

强化宣传 多措并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年,我州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16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确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节,以立法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成为全省第一个和全国民族地区较早把民族团结进步上升到立法层面的地区之一。

2019年,我州被国家民委正式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前,全州共有6个县(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称号, 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社区),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8个县(市)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先后有2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手足相助共和谐。“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蔚然成风,持续引领我州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情歌文化、木雅文化、嘉绒文化、红色文化、锅庄文化、格萨尔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孕育了“宇宙歌曲”《康定情歌》、“世界最长史诗”《岭·格萨尔王》、“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等一大批世界级文化瑰宝,充分绽放着康巴文化的绝世风韵。格萨尔、德格雕版印刷、南派藏医药浴法、噶玛嘎孜唐卡绘画、白玉河坡手工艺、稻城阿西土陶、新龙药泥面具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非遗技艺,充分展示着康巴工匠的独特风采。

多年来,我州深入挖掘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内涵,高标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着力打造“全域博物馆之州”,不断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激活特色文化资源活力,举办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创编《长征长征》《康定情歌》《红色金沙情》等文艺作品。

同时,充分发挥各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广泛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宣传教育,构建起分众化、多维度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不断讲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故事,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的浓厚氛围。

以“民族团结进步月”“民族团结宣传月周日”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树立先进典型,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大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提高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晓率、参与度,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增强“五个认同”和“三个意识”,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地方最和谐。我州通过正义雪莲女子宣讲团、大篷车宣讲团、统战民宗佛协宣讲团广泛开展“五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五热爱、两遵守、三负责”学教活动。

叶层层成荫,木棵棵成林。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在甘孜高原这片民族团结的沃土上,各族群众情感相依、守望相助、亲如一家,一颗颗“石榴籽”破土而出,一朵朵民族团结的绚丽花朵竞相绽放,一幅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 上一篇:我州德格县麦宿镇(中藏药)通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评估
  • 下一篇:时政微观察|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10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