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倾听民主法制的铿锵足音

《甘孜日报》    2014年12月05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州的生动实践
  编者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尽管经历了曲折,但始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重大成就。201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辟专栏介绍人民大会制度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光辉历程、显著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坚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 张林
  1950年3月24日,康定和平解放。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甘孜各族人民开始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历史新时代。
  60年前的4月25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召开,31日选出桑吉悦西(又名天宝)等27人为出席西康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从那时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甘孜这片神奇祥瑞的土地上逐渐生根、发芽、成长,不断坚持与发展、加强与改善、巩固与创新。
  半个多世纪以来,康巴大地沿着民主法治道路阔步前行。
  州人大常委会一个个锐意创新的举措,演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画卷。在推进甘孜民主法制的宏伟进程中,人民民主的生机与活力正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共同强劲跳动。
  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站在新起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今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
  甘孜州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到,人大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积极回应时代关切,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委会主任李康指出,全州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加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结合实际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真正把这一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如何更好地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强人大对政府“钱袋子”的监督,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如何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使代表真正完成从“荣誉称号”到“法定职务”的角色转换?如何界定“重大事项”,进一步规范和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重大事项决定职权?……
  新形势下,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制度创新,给出答案——
  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的基础上,州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办法》(暂行)、《关于加强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意见》、《甘孜州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关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的决定》、《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翻开这些文件法规,创新精神扑面而来:代表工作方面,提出了确保代表依法履职的系列保障措施;财经监督方面,把全口径预算、重大财政专项资金、国有资产、重大投资项目、地方政府性债务等纳入年度监督工作安排;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方面,把事关全州改革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民生问题、重大政策的出台和调整等纳入重大事项讨论决定的范畴。
  这4个文件法规,基本涵盖了人大依法履职的主要方面,是历年来甘孜人大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总结提升,是我州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大成果。
  一位州人大代表就此评价道,不变的是根本政治制度,变化的是这项制度在改革与创新中的与时俱进。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助推依法治州建设
  立法,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
  从1981年至今,甘孜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把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保障的大事来对待,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努力探索和实践,使民族地方配套法规建设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截至2014年5月,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配套法规共13件,其中,自治条例1件,单行条例12件。尚在制定过程中的有5件。
  翻开自治州建立以来制定的每一部法规条例,我们可以生动地看到受邀人员中充分地考虑了代表性和广泛性,既有人大代表,也有法律专家、企业管理者、社区代表。每一次立法都闪耀着集体的智慧和对法律至上的神圣景仰。
  州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致民指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立法时不能闭门造车,要倾听各方面的声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法规草案制定中,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等从各自的角度提出问题,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听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见和声音,这就使得每一次出台的法规,可以找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平衡点。这种博弈的过程,使立法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从立法项目的编制,到一部部法规的制定……回眸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点点滴滴,既能感受到为民履职的殷殷情怀,又能聆听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向前迈进的坚定足音。
  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注重代表调研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充分调查研究,代表才能更好地履职。”在州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李康这样强调。
  2014年9月15日,州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深入我州九龙、巴塘、乡城等县,对我州“六五”普法工作启动情况及领导干部、公务人员、青少年、僧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对象普法学法情况进行了调研。
  近年来,从城镇到乡村,从矿山到学校,从农田到牧场,从机关到农(牧)户,都留下了人大代表的足迹。一次次调研、一份份报告、一组组数据,转化为“金点子”般的真知灼见,在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中熠熠生辉。
  数据显示,州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共提出建议115件,由政府系统承办的达103件,占建议总数的88.7%,建议涉及承办单位42个。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的有101件,占办理总数的98.1%。“让代表的建议落地有声”成为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改进工作的不懈追求。州人大积极将代表调研成果、意见建议转化为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参考,转化为政府改进工作的措施,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工作牢牢抓住不放松,全州代表工作充满活力:
  ——事例:严吉·洛绒巴登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统筹体系”的建议,列入州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
  回音:今年,为切实解决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费用报销问题,通过积极争取,省政府已将我州纳入首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范围,明确了联网结算异地医疗费用的22家成都定点医院,我州参保人员在成都就医可持社会保障卡即时结算住院医疗费用。
  ——事例:周易洪等代表提出的“请求州政府相关部门为农牧民每户配发一个机顶盒”的建议。
  回音:自2012年我州开始实施广播电视农牧区无线覆盖工程以来,先后在康定等8县启动了试点工程。目前,施工单位正在组织设备生产和调配。待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完成后,将免费为农牧户发放机顶盒,让农牧民群众能够收看到本州本县广播电视节目。
  ——事例:康光友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民族地区执行特殊电价补贴”的建议。
  回音:目前,除藏区留存电量政策和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投资支持外,国家和省对民族地区电价暂没有出台其它特殊补贴政策,我们将继续加大向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汇报力度,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
  ——事例:普呷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年限”的建议。
  回音:2015年起,退耕还林补助年限将陆续到期。该工程是我州农牧民参与面最广、得到实惠最多、受益时间最长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越温、增收的主要渠道,州委、州政府多次就“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年限”问题向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今年初,形成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补助政策的建议》提交全国人代会,再次建设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年限,确保退耕农牧民利益。由于退耕还林补助年限是国务院作出的决定,现只能按照目前政策执行。
  从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结果来分析有三类:及时有效地解决或可以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及时向代表说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无论属于哪种情况州人大常委会都恪守“让代表建议落地”、“让每一个意见建议都听到回声”的工作理念,积极支持广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注重代表意见建议、调研视察的成果转化。
  康巴大地上生动而丰富的实践,正是我州各族干部群众对于民主政治发展这一宏大命题的响亮回答,也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命力和伟大功效的最佳诠释。
  阔步走过一甲子,倾听甘孜大地民主法制的铿锵足音,甘孜民主法治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 上一篇:他们,在危机时刻经受住了检验
  • 下一篇:胡昌升看望慰问困难僧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