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通向世界屋脊的幸福大道

新华社    2014年12月24日

 
               ——写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世界筑路史上的壮举——60年前的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结。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天路——全长4360公里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位烈士。
   铺下的是道路,树立的是丰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部署下,西藏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向世界屋脊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宽广。

从川藏公路到青藏铁路,如座座丰碑,将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对西藏的关怀和支持,矗立在世界屋脊上

   西藏与内地之间,千百年来,只有骡马、牦牛踏出来的古道可走。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协议在北京签字。两天后,毛泽东发出进军西藏的训令,号召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朱德25日为进藏部队发布《进军西藏,巩固国防》的命令:“不怕困难,不怕险阻,管你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我们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人民解放军通不过的道路。” 
   10多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在没有路的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1954年12月25日,当两条公路通车拉萨的消息传到中南海时,毛泽东欣然题写了“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的贺词。
   1955年,国家撤销了西康省的行政区划,将其大部分地区划入四川省,康藏公路从此被称为川藏公路。
   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决策下,继“两路”通车后,雪域高原上又相继打通了西藏连接云南、新疆的国道主干线,修筑了区内省道和县乡公路,初步建立了西藏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党中央自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内,相继召开了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了国家直接投资项目、中央政府财政补贴,全国人民对口支援西藏的大格局。
   2011年7月17日,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举行通车典礼,前来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出席典礼,并为公路通车剪彩。
   2011年7月19日,习近平在拉萨与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时说:“加快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还来到林芝县八一镇巴吉村,走进村民家中,看望慰问村民,希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这是情意殷殷的关怀,也是着眼长远的要求。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雪域高原上凝练出的“两路”精神,高扬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和信念

   两条公路沿线,有1300多座烈士墓和300多座无名烈士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是空洞口号,而是筑路大军们用血肉写在高原上的誓言。
   西藏达马拉山下昌都县妥坝乡的晋美巴顿老人,至今回忆起来仍眼含泪水:1951年冬天,18军在山顶上爆破土石时,两个小战士当场牺牲,遗体安葬在妥坝乡政府背后的一个小山坡上。
   原18军汽车十六团驾驶员高文虎至今记得那十几双目光:在矮拉山以西的便道上,十几个筑路战士看着运送大米的汽车,恳求道:“同志,给我们留下一袋吧。”“对不起,前面的同志更需要啊。”一听到“前面的同志”,几名战士沉默了,那里的筑路部队更多,离供应点路程更远,缺粮的日子也就更长。
   任时光流逝,筑路大军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昭示着后人。
   胡长顺一生致力于青藏公路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和团队研究开发出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2003年8月13日,他在青藏公路上遭遇车祸遇难,年仅48岁。
   青藏线上109道班因驻地海拔5231米,被称为“天下第一”道班,处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生命禁区”里,38名职工天天工作在风霜雨雪中。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曾经想把这个道班撤下来,但道班工人们不同意。工区长巴布说:“这条路联系着汉藏民族的感情,我们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养护公路,就是在维护这种感情。”
   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道班——雀儿山道班,第16任班长、藏族人陈德华曾经跳进齐腰深的雪里,以自己的身躯做路标,指挥推雪机推出一条平整的路面,人冻得全身紫乌,晕倒过去。
   为了让经过雀儿山的车辆不用再翻山,国家投资11亿多元的雀儿山隧道正在建设。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隧道。在呼吸都困难的地方,工人们轮班24小时昼夜不停地开挖隧道。
   这样的当代英雄,在两条路上,还有很多。

  从农奴到主人,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裕,走在北京连着拉萨的大道上,雪域高原上的各族同胞正迈向团结、文明、幸福的新生活

   60载跨越千年,雪域高原换了人间。
   西藏交通从没有一条公路的原始状态,跨入到现代交通运输时代——
   截至2013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591公里。以拉萨为中心,由进藏公路、青藏铁路、民用机场以及国省道干线公路和众多农村公路编织起立体交通网。国家调拨支援西藏经济建设所需的物资,95%通过公路源源不断地运进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出行,从人背马驮迈进了汽车时代。在旧西藏,英国人运进一辆汽车,只能拆开零部件用牲畜驮到拉萨。如今,西藏机动车保有量达32.5万余辆,10年间增加了322%,平均每10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昔日封闭的荒原,如今有了“人间天堂”之美誉。2013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数接近1300万,而10年前只有100万人。
   昔日的百万农奴,如今自由奔放地舒展着自我。解放大军进藏,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从此获得人的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
   天路沟通了藏区和祖国内地,也架起一座座致富的“金桥”。高原特产、宗教文化,有着鲜明西藏特色的风土人情从天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藏区儿女与内地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弘扬“两路”精神,激扬理想信念,推动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求确保到2020年,西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党中央对西藏的战略定位——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从“两个屏障、四个基地”的战略定位来审视,今天的西藏,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今年9月中旬,新华社“同走进藏路”报道团在翻越二郎山时,遭遇山体滑坡,一块巨石阻塞了道路,沿线十几公里国道从当天下午3点,一直堵到次日中午。这种突发灾害在川藏公路上还时有发生。
  “川藏公路,几乎集中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所有的病害。”交通运输专家们表示,“随着科技攻关的进步和国家实力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将对川藏公路再次进行大修。”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坦言,西藏路网主骨架还不完善,74个县(区市)中只有65个通了油路,693个乡镇中,只有346个通了水泥沥青路。
   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绘出6年后雪域高原的出行新蓝图:
   ——公路等级更高。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国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65%,县县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
   ——铁路里程更长。在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通车后,拉萨至林芝铁路也将兴建,干线铁路网初步形成,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00公里。
   ——民航网络更密。干支结合的民航机场布局网络初步形成,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
   蓝图令人神往,奋进快马加鞭。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持,有西藏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雪域高原必将挥写出更加路通人畅、政兴民和的美好画卷!(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 上一篇:党政机关将实行与企业相同养老保险制度
  • 下一篇: 四川藏区地空立体交通网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