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穿越灾难铸辉煌——写在得荣县“8•28”、“8•31”地震两周年之际(上)

本站原创    2015年08月27日


州委书记刘成鸣在瓦卡视察灾后重建工作

州长益西达瓦在得荣视察灾后重建工作

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因都坝全景

白松通归村安置点
   2013年8月28日和31日,得荣连续发生5.1级和5.9级地震。顷刻间,山河破碎、房屋倒塌、公路受损,处处断垣残壁,……那一刻,村民们无家可归。灾害发生后,得荣儿女站在废墟上,擦干伤心的泪水,挺直腰板,在重建的热土上,洒下辛勤的汗水,那一张张平常的面孔,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汇聚成重建家园的正能量。大灾之后,党的关怀,社会支援,如春风拂面,如缕缕晨曦,驱散了灾后的迷惘。 
   2015年8月28日,历经7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迎着太阳谷炙热的阳光,得荣儿女用辛勤和汗水精心浇灌震后的废墟,嫣红的花朵抖落满身尘土和伤痕,坚毅地盛开在高山峡谷间,生机勃勃。700多天,得荣灾区吹响了重建家园的集结号,700多天,蓝天白云依旧,满目疮痍的大地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迎接着崭新的日出,这是涅槃的家园,浴火重生,这是得荣县委、县政府带领灾区人民砥砺奋进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700多天,得荣县按照“三年规划、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感恩奋进,在灾区重建两周年之际,灾区已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灾难发生后,如何破茧成蝶打造藏乡田园风情小镇?今年7月23日,到我州履新州委书记才一个月的刘成鸣来到得荣调研灾后重建。瓦卡镇灾后重建现场如火如荼,新建房屋鳞次栉比,灾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看到繁忙的施工场景和已经入住新居的部分群众,刘成鸣十分高兴,他详细了解灾后重建进度,走进重建房中查看工程质量,与搬迁户交谈。他要求得荣县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好于、优于、快于”云南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尽快让受灾户搬进新居。要按照规划抓好建设,包括风格、色彩、绿化等;要切实把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管理秩序重建和思想观念重建等作为重要内容;要综合建设好道路、产业、配套设施,努力把瓦卡镇打造为亚丁到香格里拉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建设成为金沙江源头的新型旅游城镇。 
   在得荣县白松乡集中办学点现场,刘成鸣要求县委、县政府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强化督查,加强管理,确保建成优质工程。刘成鸣寥寥数语,为得荣灾区的未来发展准确定位,绘制了一副触手可及的小康蓝图。 
   如今,放眼瓦卡镇灾后重建安置点,统一风格的崭新民居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灾民们住进了城里人都不敢想象的“别墅”。 
   8月23日一大早,笔者来到灾后安置点简安拉姆的家里,简安拉姆正在葡萄园里忙碌,听说有客人来,简安拉姆风风火火地回来了。这是一栋270平方米造价达30多万元的两层楼房。小院里用鹅卵石和青石板铺成小道,庭院里种了许多花草,家里干净整洁。简安拉姆一家是震后新建户,以前居住在奔都乡奔色村,交通极为不方便,从公路尽头走到家里需要4个多小时。2013年地震的时候,她们才搬到瓦卡新建的房屋成了危房。没法住人,家庭条件差,夫妻俩又是残疾人,简安拉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终日以泪洗面。 
   地震发生不久,看着破败的家园,村民们都丧失了信心,县乡干部每天以家访的形式逐户宣传,逐户动员灾民生产自救,科学重建。,简安拉姆的丈夫动心了,她却不为所动。 
  “我和我老公都是残疾人,两个儿子都在上初中,当时,我们仅有2万元积蓄,拿来修房了,大儿子马上初中毕业,我们没有钱供养他读书。”简安拉姆始终认为培养孩子读书比修建住房更重要。 
   两口子互不相让,闹到了快要离婚的地步。乡干部告诉她说,灾后重建户一户人家能够享受到建房补助5万元和政府贴息贷款6万元,再加上农户按照县旅游局的要求打造民居接待户获得的7万元补助,自己再贷一点款,房屋就修好了,有这么好的政策一定要珍惜。 
简安拉姆听了乡干部的劝说,她们向双方亲戚借了10万元,在大家的帮助下,不到一年时间,崭新的住房就落成了。今年春节,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新家里度过了暖意融融的春节。 
   坐在宽敞的客厅里,简安拉姆向笔者诉说她的打算,大儿子想上康中,但分数不够,只有交高价,不管花多少钱,她还是准备让大儿子去读书。 
  “我们两口子都没有文化,吃了很多年的低保,这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每次去乡政府领低保,我都无地自容。我希望我的儿子以后要自强不息。现在我和我丈夫还能够打工挣钱,等以后老了,我就种葡萄发展经济,搞旅游。”简安拉姆信心满满地说,地震发生后,我一直在想,我们这个家完了,没有想到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还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 
   在瓦卡镇塔热贡山脚下,32户白色的藏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这是得荣地震灾后重建安置点之一,规划面积96.7亩,现已安置31户, 185人,去年5月启动工程建设,为统规联建,由安置户成立业主委员会,选择户型、比选队伍,监督施工,县重建指挥部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房屋建筑面积按两层计算,共240平方米。供水排污、道路建设已经纳入市政规划。 
   瓦卡镇党委书记肖江说,地震发生后,县领导和灾区群众心连心,由于当时道路因地震中断,县委书记陈洪暴带领工作组步行30多公里赶到重灾区瓦卡镇。交通部门和驻县企业动用大型机械立即抢修公路,很快恢复了交通。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得荣县各级干部齐心协力转移群众,实现了大灾零死亡的记录。干部始终坚持与灾民在一起,疏导灾民的恐慌情绪。由于宣传到位、物资供应充足,在过渡安置工作中,没有出现一起哄抢救灾物资的行为,灾区社会秩序井然。在重建家园阶段,由于瓦卡镇贫困面大,村民积蓄不多,特困户还有很多,对灾后重建失去了信心。县乡村干部不放弃一名困难群众,把重建家园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一对一做好群众工作,帮助灾民树立自信心,解决实际困难。按照重建要求,民房重建在8月底地震两周年时全部交付使用,卫生院、派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将于10月完成。 
   在瓦卡镇瓦卡村,笔者看到村民嘎土泽仁拿着水管在浇灌开得正艳的花朵,这座两层楼的住房是地震后他花了60万元修建的,他也同样享受到了12万元的建房补助款。他告诉笔者,才搬迁时,这里只有12户人家,人烟稀少,荒凉无比,和那边(云南德钦县奔子栏镇)简直没有办法比,人家高楼一座连一座,上等级的公路修到村里,旅游发展得好,有很多驴友都在他们那里居住。在我们看来,那里就是天堂,羡慕得不得了,我们用的手机信号还是云南的。2013年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我的住房震出了指头大的裂缝,不能住人了,我当时很悲观,心想我们大家都很穷,又遭了天灾,因灾返贫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没有想到地震发生后,省长魏宏和州县的领导亲自来给我们打气,告诉我们重建家园后,我们的日子会更好,至少要超过奔子栏。灾后重建开始后,各路建设工程队开进村里来。我们小小的瓦卡镇将有三横一纵的公路,学校、幼儿园、卫生院、游客集散中心、乡村主题酒吧,这些建筑马上就要封顶了,很快就会交付使用。以后,瓦卡不仅是全县最重要的集镇,也将成为连接乡城,得荣,香格里拉三个县(市)城的中心点。 
   随着大量工程队的涌入,瓦卡镇到处都是操着各种口音的建设者,他们的到来,为镇上的村民带来了商机,嘎土泽仁家的房屋出租了6间,一年能够收到3万元的租金。灾后重建结束后,嘎土泽仁还希望在县级部门的帮助下,提升住房的文化品位,打造乡村主题酒店,提高竞争实力。嘎土泽仁作为卸任的老支书,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村民只接受种植玉米的时候,他就开始摸索葡萄种植了,家里种植了7亩土地,现在葡萄已经成为瓦卡镇村民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瓦卡镇镇长扎西尼玛介绍,重建家园后,县上拟投入86万元资金实施瓦卡镇产业重建,总计400亩左右,连片200亩,大力实施临街、临江(金沙江)葡萄产业。根据群众意愿,实施土地流转,让村民最大限度获得最好收益,发挥金太阳农合组织作用,依靠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为群众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得荣县按照“科学重建、民生优先、安全第一、保护生态”的原则,明确“三年规划、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把灾后重建与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产业提升紧密结合,制定下发了《民房重建方案》、《民房加固维修工作方案》、《民房重建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灾后重建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实施方案》等,通过领导干部大会、重大事项通报会、村干部会、村民大会等形式,让农牧民群众深入了解灾后重建各项政策,了解具体工作程序,自觉支持灾后重建,为灾后重建凝聚了民心,赢得了时间。 
   得荣县灾后重建指挥部规范工作例会、信息公开、倒排工期、督促检查等制度,省州县各级领导心系灾区,莅临救灾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县委、县政府及指挥部围绕重建目标任务深入工程建设工地进行督查,掌握工作进度、协调工作难题。县委提出“以群众工作助推灾后恢复重建,以灾后恢复重建检验群众工作成效”,全县1923名干部职工与单位签订《得荣县干部职工结对认亲助推灾后重建工作责任书》,建立《深化群众工作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台账》,每月填报《结对认亲助推灾后重建工作回执单》,强化政策宣传,为灾民排忧解难。两年来,共宣讲政策209场次,参与群众13213人次,进村入户收集灾后重建建议意见196条,制定整改措施20条,落实整改措施20条。指挥部召开工作例会11次,开展督查调研50余次。 
   “鉴于重建项目小而散、小而杂,管理难度大,在考察了其他地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通过EPC模式打捆建设灾后重建项目的设想。报请州政府同意后,我县将性质相同、类别相同、时间相近、功能满足、规模投资不变、行业主管部门相同的重建项目分为了房建、交通道路、水利三类项目实行打捆总承包,也就是EPC模式建设。这样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节约投资,保证质量。”据该县灾后重建指挥部负责人介绍,EPC项目实施后,县政府配合总承包工作尽快完成了勘察设计工作,并通过聘请过程控制公司,选择了甲级造价咨询公司,为我们作全过程的投资控制管理。在进度和质量上,我们通过县项目促进中心专业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内部和质监站等相关单位,多层次控制进度和质量。 
   针对瓦卡镇用地矛盾突出、交通水利项目施工战线长带来协调问题多等困难,该县配强攻坚力量,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针对灾后重建EPC项目集中实施,机制不规范、审批环节多、程序要求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指挥部在严格遵守EPC项目合同的前提下,制定了统一的资金拨付程序,加快项目财评工作,做到“成熟一个、财评一个、实施一个。” 
   笔者从得荣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了解到,根据《得荣县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农房恢复重建”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和首要,该县按照“一年完成加固维修、两年完成民房重建”的目标和“政府扶助、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的方式强力推进民房重建工作。明确了加固维修户政府补助1万元、按最高3万给予第一年全额贴息信贷支持和重建户政府补助5万元、按最高6万给予3年贴息信贷支持的政策。同时,根据抗震设防要求,按传统风貌规划了木结构、砖混结构等9套设计图纸,提供重建户选择户型、指导建设,并组织农房建设监管人员及农民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该县已全面完成2565户的维修加固任务,兑现补助资金2565万元,实现了“一年完成加固维修”的工作目标;除个别受基础建设影响的农户外,已新开建农村居民住房521户、开工率达99%,完工382户、完成率达72%,兑现了重建户补助资金1728万元;发放农房重建贷款2838万元。 
   截至目前,灾后重建各类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完成投资43%。房建类11个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767万元。得荣县第二人民医院、客运站、游客接待中心、瓦卡镇幼儿园、派出所、村民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干部周转房、农业综合服务站(均为瓦卡镇建设项目)、白松幼儿园项目正有序建设。交通类项目开工3个,累计投资5184万元。斯闸至白松新区公路已全线动工。瓦卡镇道路新改建工程正加紧施工。水利类5个项目开工4个,完成2305万元。得荣县东谷水厂补充水源工程全线开挖;瓦卡镇供排水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清水池建设和污水管网安装。白松茨巫渠系配套一期工程、因都坝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有条不紊推进施工。 
   县委书记陈洪暴告诉笔者,该县将围绕8月底完成农房重建、9月底完成基础设施重建的目标,突出责任、抓进度、抓保障,加力推进民房重建,加大征地工作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重建进度,确保房建类8月底完成主体工程,交通类项目9月完成主体工程。让灾民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是得荣县委、县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庄严承诺。700多个日日夜夜,全县干部职工与灾民同心,夙兴夜寐,同舟共济,把蓝图变成了现实。 
   “我们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落实项目招投标制、项目合同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强化跟踪督查,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工程。同时,我们加强重建资金管理,加大定期巡查、专项检查和综合督查,以铁的纪律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普呷说,灾后重建是得荣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交出的一份民生答卷,不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要经得起群众检验。

            浴火重生写华章

——写在得荣县“8·28”、“8·31”地震两周年之际 (下)

   灾后700多天,得荣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科学重建、实干重建、和谐重建、安全重建、廉洁重建,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展现出一幅美丽生态和谐幸福“西部太阳谷”的壮丽画卷。

   8月15日,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来到得荣县瓦卡镇,实地检查地震重建项目建设情况,参观民居旅游接待示范户和乡村主题酒店。行走在恢复重建安置点,一幢幢重建房外墙上布满防护网,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呈现出一派建设的繁忙景象。在水街项目建设现场,就如何围绕旅游抓重建,益西达瓦与施工企业充分交换意见,“要把每一个重建项目都打造成为景点景观,让游客留下来……”他强调,要以长远目光和勇于挑战的胆识,把重建与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与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要严格执行重建规划,保持原生态,不准随意增建一栋房子,不准减少一块农田;要大面积种花栽树,吸引游客眼球;要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位”的要求,真正把瓦卡打造成藏乡田园风情小镇,将得荣建设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驿站。

   在得荣县太阳魂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益西达瓦深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萄萄酒、黑苦荞茶等农副产品加工制作流程。益西达瓦指出,得荣县要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以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思考和研究“十三五”规划;要围绕旅游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增加吸睛点,大力发展菩提子、酿酒葡萄等县域内特色产业;要按照景城、景镇、景村一体,注重“三去三加”(去磁砖、去水泥、去人工痕迹,加水、加绿,加文化),打造各有特色的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努力把县城建好,把乡镇做大,把村寨做美。

   如何把领导的构想和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瓦卡镇有没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

   8月25日,笔者到瓦卡镇一家名为日玲卡瓦的农耕文化主题酒店。这家酒店8月8日刚开业。因为是震后第一家开业的主题酒店,县上十分重视,专门派旅游局组织工作组进行了规划建设、营销指导。

   日玲卡瓦是一家土木为主的乡村酒店,体现了瓦卡镇古朴原始的建筑风格,主要突出农耕文化主题,刚进大门,但见门口有几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用具,主人告诉我们,为了让客人了解更多的农耕文化,许多农具还在收集之中。

   日玲卡瓦有两栋楼,第一栋是此次地震维修加固,为主人自用,第二栋楼为新建,一楼有2个标间,1间套房,二楼为1个标间和可容纳26人左右的咖啡屋。标间价格为120元一间,套房288元。如果旅游发展起来了,每天达到饱和量,一个月仅住宿就有10000多元。

  “这是我们瓦卡镇独特的招牌菜——酥油炖藏鸡,营养价值高,味道独特。您还可以喝到我们自酿的葡萄酒,没有加香精,没有加色素,纯天然,这也是我们得荣县的一个品牌,才10元一斤,不上头。”巴桑拉姆说,我们这家客栈是经过旅游、物价等很多部门验收合格,并制定了统一价格的。诚实守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您放心消费吧。”

   吃饭间,笔者和巴桑拉姆交谈。她们一家应该算是瓦卡勤劳致富的典范,全家人不仅经营了一间小卖部、一个磨面作坊,还利用惠民资金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运车和一辆中型客车。

   “我们是靠贷款迈进了小康生活。”巴桑拉姆开玩笑说,因为客栈占地面积不大,只能停6辆车,所以她们要在小而精和精品特色菜品上下功夫。

    巴桑拉姆说,她们一家是1988年从斯闸乡尼日村搬迁下来的,算是瓦卡镇最老的居民了。她们养了两头荷兰进口的奶牛,牛奶主要自用。她们一家分工很明确,公公开面粉厂和小卖部,丈夫经营大车。她主要种葡萄,种了2.7亩,刚上市的时候,拿到对面奔子栏桥头去卖,一市斤可以卖到10元,大量上市了,只有5元一市斤,她就自酿葡萄酒。葡萄一年的收入在1.7万元左右。现在开了民居接待,生意好的时候,她打算雇请服务员。

   坐在全部用木料装修的酒吧里,笔者推窗远眺,浑浊的金沙江水缓缓流淌,满目葱绿的果树,奔子栏小镇的风景尽收眼底。

   巴桑拉姆羡慕地说,对面的旅游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有很多驴友和背包客,自驾游也不少。以前游客嫌弃我们条件落后,吃住行都比奔子栏差,很少在我们这里住宿,现在看到灾后恢复重建,一幢幢新式建筑快要建成了,一座座白色民居让我们镇增色不少,州县领导提出要把我们镇打造成得荣县的旅游示范区,我们有信心把乡村旅游搞好。

   新建成的阳达观景酒店位于瓦卡镇入口处,坐在全木质架构的酒吧里,凭窗可以看见奔子栏的金沙湾大桥,居高临下,可以观赏到奔子栏靓丽的风景,这是一处陶冶闲情逸致的好地方。在这里,笔者巧遇县文旅局的职工刘麦和负责瓦卡镇首批10户民居示范户风貌设计的艺人丁真。

  “瓦卡镇10户民居示范户的风格定位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结合得荣文化特色打造的。”在外打拼了20多年的设计师丁真告诉我们,他是理塘人,主要在云南香格里拉和大理等地从事民居装饰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得荣县倾力打造瓦卡藏乡田园风情小镇,邀请他来担任民居设计的技术顾问,他就义无反顾回来了。

 “民房重建后期,我就和丁真守在这里严把质量关。作为旅游部门的技术负责人,我要监督民居示范户严格按照设计风格来,坚决不能自行其是。”刘麦说,他们几乎每天都往这10户人家跑。

 “她这个酒店主要以红酒文化为主题,你想想看,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子里,窗外是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景色,品着红酒,欣赏着美景,这是怎样一个境界?”丁真说,游客都是从钢筋水泥的建筑中走出来,想找一处原始古朴又不失时尚的世外桃源修身养性,这里就是游客心目中的天堂。

   忠拥志玛的民居接待除了有三间标间、两间套房以外,还有藏式客厅、书吧、多功能酒吧卡座、红酒店体验园等,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丁真告诉笔者,按照“一户一特色”的理念,他在设计时,内部均用原木装潢,图案绘制由本土工匠完成。发展旅游必须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为什么许多精品景区的旅游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他们的景区有“灵魂”,那就是无法复制的风俗民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瓦卡镇打造成为藏乡田园风情小镇”的总体要求,瓦卡镇农户只要按照民居接待功能建设标准经过三个阶段验收合格后,可享受7万元补助;其中第一阶段为外观风貌改造,第二阶段为庭院建设,第三阶段为内部装潢。目前已有126户完成第一阶段风貌打造,72户以鹅卵石、青石板铺地,并种植花果蔬菜等完成了庭院绿化建设,达到了验收标准。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以农户自愿报名实施,政府规划设计和适当扶持的形式启动了乡村酒店建设工作。目前有两户已对外营业。

   县文化旅游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将瓦卡镇打造成得荣县发展旅游的名片,并非空穴来风,瓦卡镇与云南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山水相连,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地处国家级“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该镇八子斯热村、子庚村、阿称村、子实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目前,稻城和乡城县正在加快修建到香格里拉市的公路,瓦卡镇处于几个核心景区的中心地带,其旅游后发优势不容小视。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对瓦卡镇灾后重建要求,得荣县将坚持以持续发展为根本,依托瓦卡镇旖旎的自然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创新与提升传统旅游开发模式,树立得荣县在“甘孜州全域旅游先行区”的独特面貌,把旅游业打造成瓦卡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

   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引领下,瓦卡旅游集镇努力拓展旅游内涵,挖掘瓦卡的文化旅游资源,明确旅游产品定位,用地方文化引领景观打造、城乡建设、基础建设、旅游餐饮和旅游活动,确保“游有看点、住有档次、行有保障、吃有特色、购有商品、娱有品位。”积极引导民居接待户转变观念,以给游客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文化、休闲体验为目的,将瓦卡打造成旅游要素发育、业态丰富、文化浓郁、活动有序的旅游精品小镇。

   “我们利用瓦卡海拔低,气候温和、物产富饶的优势,打造藏房错落有致、景观连点成片、庭院清洁卫生、藏族风情浓郁的民居接待,依托水果、葡萄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刘麦说,随着瓦卡镇房屋重建工程的结束,村民住房风貌统一,具备了今后发展民居接待的条件,县上已经将瓦卡所有新建的住房都纳入了民居接待范围,以后家家户户都可以搞民居接待。为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范民居接待行业,县委、政府已经在着手成立旅游协会,制定章程,加强行业自律意识,让民居接待户有章可循,文明待客,诚实守信,树立得荣县良好的旅游形象。

   县文化旅游局负责人告诉笔者,金沙江在瓦卡境内流速平缓,可以利用充足的日照条件开展沙滩阳光浴活动,每年7到9月份还可以参与酿造葡萄酒活动,以阳光瓦卡、生态瓦卡、文化瓦卡、绿色瓦卡为吸引点,让游客“住特色民居,品自酿葡萄酒,尝藏家生态菜,观康巴特色歌舞,享受高原沙滩阳光浴”。

   据县灾后重建指挥部介绍,投资估算为2800万元的瓦卡镇旅游集镇游客接待中心目前完成三层外架搭设及钢筋绑扎,完成了590万元的投资,该接待中心包括旅游产品展示区、游客接待区、休闲餐饮区等,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规划由金沙湾大桥白塔为起点,总长约3.4公里的步游道,设计为鹅卵石、青石板、花岗石、木质栈道相结合的铺装,中途跨越3条冲沟,设置休闲凉亭6个,金沙江峡谷观景台3个,绿化面积达7500平方米,该项目估算投资521.8万元。目前正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

   旅游业成为瓦卡镇未来的支柱产业,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地震发生后,得荣县制定了一系列灾后重建、精准扶贫的策略,以葡萄酒现代产业和旅游业为指引,以生态移民为重点,保证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不掉队。

   同样是移民集中安置点,距离县城100公里,与云南同样一江之隔的因都坝,2005年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得荣县通过论证,看到了开发因都坝的发展潜力,从2007年启动,2008年着手实施的移民搬迁工作,集聚了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心血,县上投入大量资金,开垦出1110余亩耕地。开发之初,村民疑虑重重,不愿意搬迁,县领导挨家挨户,不分昼夜搞动员,现在却主动要求搬迁,原因很简单,这里物产富饶,能够脱贫致富,目前这里已经安置了9个乡镇的286户移民。经过11年的开发,这里成为继瓦卡移民搬迁小集镇之后,得荣县又一个田园风光秀美的人间乐园。

  “因为干旱缺水,水源成为制约这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县委、县政府从关心民生的角度出发,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从13.2公里以外的4个饮水点引水源建成了5口蓄水池,包括1个人畜饮水池和4个农业用水池,每个水池容积为3500立方米。”据该县曲雅贡乡乡长格绒益西介绍,这几天,工人们顶着烈日,在悬崖峭壁上施工,脚下是滔滔不绝的金沙江,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建设者被媒体誉为得荣太阳谷的“蜘蛛人”,他们舍生忘死的施工,为的是在地震两周年之际,让这个灾后重建项目早日见到成效。

   震后重建,发展现代农业是帮助灾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赤霞珠葡萄是我们得荣的拳头产品,12个乡镇都出产,非常适宜酿造葡萄酒,尤其是酿造高级葡萄酒‘冰酒’。近年来我们派遣懂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的人员组成工作队,进乡入村手把手地帮助农户种植葡萄致富。去年,得荣葡萄产量达812吨,种植户人均增收500多元。今年预计挂果面积1480亩,产量达990吨,产值超过700多万元。”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常选战介绍说,目前,得荣的葡萄酒产业已经逐渐走上了“小酒庄、大产业、做特色、做高端”之路。通过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在瓦卡镇和古学乡等地通过扶持得荣县太阳谷酒业和得荣县太阳魂公司等本地中小型企业,建造葡萄种植基地及酿酒庄,雇佣农户种植葡萄,并酿造本地特色的“翁甲”牌和“扎西尼玛龙”牌干红和葡萄酒,以及高端产品“冰酒”等。在2012年至2014年的西博会、农博会上,得荣葡萄酒受到业界广泛赞誉,目前,得荣葡萄酒在北京、成都、昆明等地也有市场。

   得荣县找准葡萄酒产业发展定位,编制了《得荣县万亩葡萄基地发展规划》和《得荣县葡萄酒产业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酿酒葡萄基地,打造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为主,融观光、休闲、会展及藏民族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规划种植面积达64500亩,覆盖12个乡镇。

  “有了县上的支持,科技人员的帮助,有生产葡萄酒企业的收购,我不会担心全部村民都种植葡萄后,葡萄会卖不出去。县上帮助我们找到了销路,这就是我们长远的财源。”来自瓦卡镇的受灾村民忠拥志玛感慨万端地说。

   灾后700多天,得荣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科学重建、实干重建、和谐重建、安全重建、廉洁重建,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展现出一幅美丽生态和谐幸福“西部太阳谷”的壮丽画卷。

(得荣县委宣传部 文/图)
  
 
 
 
 
 
 
  • 上一篇:我州抓实关键动作确保专题教育高效推进
  • 下一篇:雅康高速360个作业点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