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州政协第二十次常委会议“精准扶贫”专题协商建议意见摘要

《甘孜日报》    2016年05月17日

    4月26—27日,州政协召开第二十次常委会议,围绕“推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决胜小康”进行了专题建言协商。
    树立发展意识
    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
    州政协常委四郎翁吉: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要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的发展意识。要加强对口援助合作。深化省内“7+20”和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对口支援,实施好广东省对口援助,依托甘眉、成甘、雅甘等工业园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增强内生动力。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旅游发展,将山地生态旅游业培育成最具优势和最具带动作用的富民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强水电开发,建成“西电东送”、“川电外送”战略水电基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中国锂都”,协调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开发;加大农牧业、中藏药业、特色文化产业投入力度。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先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及农村公路建设;提高电力外送能力,优化农村电网布局,满足农牧民群众用电需求。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地区和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要优化项目实施环境。在土地、税费、奖励上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入驻和发展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项目秘书制、保姆制,着力提高服务水平,高效解决项目和企业遭遇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着力优化社会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建立有力的督查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确保项目推进好、快、省,不出问题。
    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
    助力脱贫攻坚
    州政协常委洛绒拉珍: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创建具有公募性质的公益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助力“脱贫攻坚”;创新组织形式,采取“1+N+X”模式(即乡镇设置1名专职群团工作员,培养N名各行业兼职群团班子成员,发展X名兼职群团干部),加强群团力量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构建群团组织帮扶体系,整合帮扶资源、帮扶力量、帮扶手段,为更多群众提供便利、高效、多元服务;构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立体宣传格局,扩大“一网两号”(即群团网站、公众号、微博号)的影响力;深入开展“最美扶贫人”、“最美第一书记”、最美农牧民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脱贫奔康。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旅游,组织开展乡村讲解、民宿服务、特色餐饮等实用技能培训;助力绿色品牌,发动企业家协会、商会、工商联等组织,做大“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文章。要坚持开放工作理念。构建民族地区群团区域发展联盟,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与发达地区青年企业家协会的联系,助力专项招商引资。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围绕生产扶贫,打造“创业·精准助梦”品牌;围绕教育扶贫,打造“教育·精准助学”品牌;围绕人才扶贫,打造“人才·精准支持”品牌;围绕公益扶贫,打造“公益·精准关爱”品牌。
    开展教育扶贫
    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州政协常委杨思微: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县乡村三级幼儿园师资和保育人员等问题,全面推进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国民教育体系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县长、局长、乡长、村长、家长“五长”负责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推动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建成甘孜州高级中学,改扩建康定中学、泸定中学,续建丹巴高中、九龙高中,扩建康南中学,筹办康巴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从教育惠民和学生资助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计划、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普通高中“两免”教育计划、中职免学费和补助国家助学金政策,形成15年免费教育体系;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困难学生上大学;建立“农村留守学生之家”,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加强关心关爱。从队伍建设和技术手段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公开考试聘用、特岗招录等方式,大力开展教师补充工作;实施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和订单定向双语紧缺学科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充实农村教师;建设甘孜州教师培训中心,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完善甘孜州云平台教育建设,加大“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硬件投入,实现A、B两类远程网络教学全覆盖。
    加强彝区经济社会发展
    及时壮实软肋、补齐短板
    州政协常委陈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力。以“筑巢引凤”的理念夯实基础设施,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和部门协作机制,把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安全饮水、文化和教育卫生等部门帮扶等项目整合起来,将资金重点投放到贫困村、贫困户硬件设施建设上。在内生动力上激发。尊重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调动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农牧民群众适应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在产业发展上拓展。在产业观教育上“传招”,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在增收体系上“想招”,做好“高原特色农牧产业”这篇文章;在创新经营机制上“出招”,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在土地流转模式上“有招”,构建土地与金融和资本的桥梁;在奖励举措上“出招”,实施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在智力扶贫上发力。推进教育救济式扶持,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做实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行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在社会帮扶上用力。把社会帮扶力量、后盾单位力量、对口帮扶力量、领导力量做大。在队伍建设上加力。把肯吃苦、肯奉献、有担当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打造党性强、作风好、能发展、懂管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严格“第一书记”管理,落实考评管理制度,让精准扶贫成为培养好干部的“大熔炉”。
    加强宣传教育
    引导贫困妇女立志脱贫
    州政协常委充芬:引导贫困妇女坚定脱贫志向,增强脱贫信心,明确主攻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妇女能力脱贫。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企业、定点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贫困妇女种养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技能培训。用好小额贷款,助力贫困妇女创业脱贫。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重点向贫困地区贫困妇女倾斜,帮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妇女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提高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发展居家就业,推动贫困妇女增收脱贫。引导贫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积极参与手工编织、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关心关爱妇女,助推贫困妇女健康脱贫。开展妇女生殖健康咨询、健康教育讲座、妇女常见病免费筛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动员社会力量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缓解贫困妇女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凝聚社会力量,助力贫困妇女爱心脱贫。依托“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切实为贫困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注重典型引领,带动贫困妇女互助脱贫。培育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致富女带头人,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鼓励女能人采取“合作社+贫困妇女”、“市场+贫困妇女”、“协会+贫困妇女”等模式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构建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州政协常委李平:围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水果、乡村旅游”四大产业,科学制定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质粮油、特色水果、绿色蔬菜、中藏药材、特色养殖、生态林果业等基地建设,把农牧产业培育成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破除农业发展瓶颈制约。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力;加大牲畜标准化棚圈、户营小围栏割草地、牧道、巷道圈等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态建设,筑牢持续发展生态本底。设立“高寒草地生态保护示范区”,扩大草地生态补偿范围,适度提高补助标准;支持贫困区域退牧还草、鼠虫害防治、草原灌溉、沙化治理以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支持贫困乡村农牧民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增加生态建设管护收入。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提升助农增收发展后劲。发挥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借助对口帮扶、对口援建以及院(校)州合作等渠道,加强技术创新和主推技术、主导品种以及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选派优秀科技干部驻村推广科学养畜、绿色植保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粮草轮作等现代农业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助农增收发展后劲。
    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
    让大病患者看的好病
    州政协常委康兰:扶贫医疗救助对象包括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老年人,是对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或个人无力承担的患者进行的医疗救助保障。应加大财政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放宽救助条件,让更多大病患者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广泛筹集救助资金,建立贫困人口大病慈善救助平台,扩大救助对象。开展精准扶贫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将建档的重病患者纳入与重病患者享受同等标准的资助参保、重大疾病救助等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及人才培养,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减少群众辗转求医的负担。强化公共卫生工作,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创新发展思路
    将优势矿产业与产业扶贫对接

    州政协常委陈道前:矿产业是我州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能吸纳大量农牧民就业,对地方发展带动力强,且产业链条长、发展的“乘数效应”显著。矿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对接需要创新思路:创造条件引导企业招录本地农牧民就业。通过加大技能培训、成立专业劳务公司等方式,引导本地农牧民参与矿产业开发;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返还等措施,引导企业为本地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探索入股合作开发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合作开发模式,或以村、组集体土地等资产作价入股,或以农牧民劳务收入、股利分红、政府补贴等入股,或以政府扶贫资金及其它支农资金直接打捆投资矿山企业,或者以优先股的形式进行投资,还可将矿业权授于当地乡镇企业,由乡镇引资开发从而持有矿山企业的股份。成立专业公司,承接企业的劳务、服务外包。成立或扶持有管理能力的农牧民设立劳务、服务公司或合作组织,以招录贫困农牧民为主,以灵活的用工形式,承接企业的劳务、服务外包,为贫困农牧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机会。发挥大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特色农牧业,增加农牧民就业和收入。
    克服制约因素
    善打脱贫攻坚硬仗
    州政协委员张建国:当前我州扶贫工作面临基础脆弱、贫困特征明显、矛盾问题较多、驻村帮扶不力、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突出乡村关键。要强化执行,敢于担责,善打“脱贫攻坚”硬仗;要发动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贫困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要加强培训,增强就业劳动技能等培训;要培育产业,突出特色农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引导创业,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驻村帮扶。大力开展“第一书记”、帮扶单位负责人、帮扶责任人培训,提升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完善考评办法。抓好重点项目。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抓好人口安全饮水、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同时还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打好干部队伍这个基础。积极往上争取。将我州整体纳入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安排专项资金发展旅游扶贫;加大地方病防治工作,落实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项目与资金;协调州内开发资源的大型国有企业,投身扶贫开发,反哺贫困农牧民。抓好教育科技。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机制,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深化“院州”“校州”“厅州”合作,实行扶贫包干制。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州县乡医技人员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巩固“参合”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注重项目的争取和实施
    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件
    理塘县政协:高原农牧区贫困程度深,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路径单一,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更加注重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着力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件。争取好项目,建设好通乡、通村公路和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多元投入、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因地制宜,突出农田水利灌溉、牧区饲草地建设、农牧产业调整等工作重点。要加大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在旅游资源开发、农牧产品加工提升、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下功夫,增加农牧民就业渠道和增收门路。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开展脱贫帮扶。要找到适合扶贫对象发展的路子,帮助引导“扶上马”,并扶持一段时间“送上一程”,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要注重发挥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充分征求村两委班子、村民本人的意见,让老百姓能够做、有兴趣做,使扶贫工作沉得下去、坚持得长久、见得实效。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斩掉贫困的根源。在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劳务技能培训,提升农牧民就业从业能力和水平。
    补齐认识不够的短板
    把精准扶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乡城县政协:准确解读和科学运用扶贫政策,防止不切实际层层提前脱贫时限;转变思维,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对症施策、科学制定脱贫目标和帮扶措施。补齐基础不牢的短板,用信息化引领推动精准扶贫。扎实搞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避免不知道谁是贫困户的问题。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数据库,开发与数据库相对接的专项扶贫工作软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大扶贫开发格局。补齐政策不力的短板,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扶贫规划的精准度,确保贫规划既契合本地实际,又与上级扶贫政策相互衔接。提高项目资金安排精准度,提前安排扶贫项目,合理投放扶贫资金,对重点贫困村实行扶贫项目和资金捆绑式下达,改变“先实施、后报账”的资金拨付方式,探索实施“担保预付制”。提升配套服务精准度,加强联系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干部等的合理调配,确保帮扶人力、财力、物力相对集中。补齐投入不强的短板,着力构建整合资源的平台载体。构建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平台载体,盘活现有存量,确保增量。五要补齐能力不足的短板,全面提升减贫治理能力和水平。治理和消除贫困,需要政府、企业(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社区(村)、贫困人口等五个基本主体协作互动、各尽所能。要补齐扶贫机构先天不足的短板,充实扶贫队伍工作力量;要补齐机构职能不匹配的短板,当好参谋助手,加强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要补齐履职能力不够的短板,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加强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
     
    
  • 上一篇:我州召开《州气象条例》《州草原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实施座谈会
  • 下一篇:全州21.5万农牧民彻底告别无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