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不愁三保障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这一目标被简称为“两不愁三保障”。
四个好
2014年3月26日,省委召开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今后几年,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工作的目标是: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9月5日,在完成两天岗前培训后,925名援藏干部人才陆续启程奔赴藏区。他们是我省“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公开遴选的第四批对口支援帮扶藏区干部人才。为什么要选派援藏干部人才?哪些人可通过公开遴选脱颖而出?他们又肩负何种责任?记者采访了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
■林凌
为何选?
先富帮后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省委作出的庄严承诺。“全省藏区受制于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前所未有。”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直面现状:在我省,32个藏区县(市)都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206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占到了全省贫困村总数的18%,藏区的贫困发生率达14.6%,高全省8.7个百分点。“单凭自身努力很难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该负责人说。
有了帮扶的必要性,还得有可能性。数据显示,现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等在省内率先发展起来了,经济规模、财政实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人才支撑等各个方面都具备较好条件。“这也使得对口帮扶有了可能性。”该负责人说,要想最终实现全省同步小康,就必须先富帮后富,最后才能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对口帮扶的必然性。
选哪些?
补齐短板向急需紧缺领域倾斜
“缺什么就补什么。”该负责人用一句话总结了遴选的方向。
公开遴选前,省委组织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充分征求了受援地的意见。基础条件不好,就选择交通规划的人才;产业发展不好,就选择经济在行的干部;民生问题有难,就选择有着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同时,对于选派的干部人才,我们会注意人岗的相适度,确保人尽其才,千万不能出现‘买菜的’去干‘种地的’活儿这样的情况。”该负责人补充道。
补齐短板,向急需紧缺领域倾斜。通过调研发现,藏区的公共服务的短板集中在教育和医疗上,而这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因病致贫的根本之策。“在选人时,我们适当向这些方面倾斜。”该负责人说。
根据安排,在专业人才去向上,向每个受援县的住建、交通、农业等部门都只派去1名人员,但每个县的援藏教师和援藏医生都在5名及以上。
做什么?
脱贫攻坚力求“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
和前三批援藏干部人才不同,此批选派的925名干部人才肩负着更大的使命:脱贫攻坚。衡量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首先要加快推进藏区特色产业的发展。”该负责人说。要让藏区群众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就得保证他们有持续的就业和收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其实在这方面藏区的潜力很大,比如说藏区的绿色种养业、旅游业等等,都是可以瞄准的方向,关键就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过上好日子,前提是要住上好房子。“房子问题不解决,其他‘三个好’就无从谈起。”该负责人说。前几年,全省藏区通过实施帐篷新生活行动、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藏区新居建设,农牧民群众住房有了很大改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影响他们“住得安心”“住得放心”的突出问题。“援藏干部人才进入藏区以后,就此方面问题将积极开展工作。”
在该负责人看来,对口支援帮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大家还要关注藏区公用服务事业发展,引导贫困人口实现精神脱贫,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总之要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