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14日

   

老师在精心辅导加班拉姆。

    ■陈丽 本网记者 袁飞 /

    今年35岁的加班拉姆是炉霍县旦都乡棒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拥有一双大而清澈的眼睛及修长的双手,当然,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那笑得比阳光还灿烂的微笑。

    “早在一个月前,驻点干部就到我家讲起培训的事,我当场就报了名,因为我知道要想过上好日子,不仅要靠国家的好政策,更重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现在生活好了,更要学一门技术让自己不再受穷了……”加班拉姆微笑着说。

    912一早,她和同村的泽拥拉姆来到该乡中心校,和她们一样参加培训的还有本乡沙湾和棒达两村的35名贫困学员,她们将接受为期一月的缝纫技能扶贫专业培训。在专班开班仪式上,该乡乡长向阳讲解了此次培训的目的意义,强调培训纪律,希望学员们转变思想学本领,谋出路,珍惜机会求发展,拔穷根。

    “锦江区坚持‘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志’的思路是正确的,今年投入80万元对口帮助炉霍县开展就业培训,也让我看到了群众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基层扶贫一线干部与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一心为民办实事的配合劲,希望通过培训可以带动群众增收。”锦江区挂职炉霍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周松深感欣慰。

    2016年以来,炉霍县聚焦“学会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深入开展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培训,广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开展缝纫、摩托车技能培训391期,涉及贫困群众8205人次,推进就业6000余人,大大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改“穷相”,摘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

    据了解,一个月后,参训的学员们将通过结业考试获得就业机会。乡党委、政府一方面将推荐全部学员到县城已有的缝纫店务工就业,另一方面计划精选干将带头,成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缝纫专班,开办一间属于他们自己的铺子,走出一条就业致富增收的脱贫路子,让学员们从“富口袋”转向“富脑袋”。

 

  • 上一篇: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发布“一带一路”合作成都倡议
  • 下一篇:古老神秘的唐卡助力脱贫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