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19日
——来自色达县人民医院翁达分院的报道
■本网记者 唐闯
9月13日,“喜迎十九大·行走幸福路”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北路采访团第三采访小组来到色达县人民医院翁达分院采访,见证色达卫计事业由弱变强,医疗卫计综合实力日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悄然巨变。
变化一:硬件设施看齐大医院
2014年4月,通过中央生态转移支付和成都市温江区对口援建, 翁达镇卫生院已经正式更名为“色达县人民医院翁达分院”,卫生院名称由“小”变“大”,曾经的翁达镇卫生院也旧貌换新颜。
“初期的中心医院房屋破旧,医技人员量少质弱,诊疗设备陈旧匮乏,整体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以前,卫生院只有一栋楼,没有独立的科室。”站在新建并已投入使用的门诊科技大楼前,该院副院长刘波介绍着翁达分院的过去,记者们感受着变化。
在刘波的带领下,记者们走进了门诊科技大楼。整栋大楼,从一楼到四楼,门诊、内儿科、外科、妇产科、藏医科均有了独立的就诊科室,医务人员正有条不紊为前来就诊的农牧民看病。
在门诊科技大楼对面,住院大楼已经建好。在住院大楼的B超、放射和检验等辅助科室,记者看到,先后添置的彩超、DR数字摄片机、辅助检验等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已经陆续就位,并投入使用。放射科的两位医生正在查看病人的X光片。
在翁达分院,记者采访了一位前来就诊的村民仁真切,他住在几公里外的杨各乡。通过他的讲述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随着翁达分院的医疗设备更新,医务水平提高,仁真切及附近的老乡不再舍近求远,花费不菲的车费前往炉霍县城看病。
据了解,近两年来,随着翁达分院提档升级,前来就诊的农牧民由每天5、6人上升到现在的30多人。现结合预防接种、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下乡随访工作的开展,与改扩建前相比,翁达分院门(急)诊人次不断攀升,年综合服务对象达20000余人次,有效覆盖全镇6个行政村387户。
变化二:医疗管理制度大创新
翁达分院名称变化的背后不仅仅是医疗设备的提档升级。
翁达镇中心医院探索试行县人民医院托管运行的创新模式,敢于简政放权,率先探索试行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模式。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该院注重多措并举,采取技能竞赛、在岗自学与举办农民夜校相结合等方式,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预防接种、公共卫生服务6类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等方面采取“县、乡、村”整体跟进和重奖重罚非常举措;在包虫病扶贫攻坚行动中进一步加大人群普查和病人规范治疗管理力度; 在结核病督导管理上探索建立“5个N+1”管理模式(即:1名疾控人员+1名乡镇党委政府包村干部+1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1名村两委人员+1名村医或村计生服务员,共同管理1名结核病患者)。 在此基础上,该院同时采取“抓两头”的办发控制感染率,一头抓出生医疗机构新生儿卡介苗首针接种率,一头抓结核病人规范管理,免费向结核病人发放痰袋、口罩、纸巾,力求切断传播途径。同时, 该院还牢牢抓住“两个扶贫基金”,力求做到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基金救助及时快捷,努力争取县域外就医及时救助帮扶政策,最大限度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变化三:小卫生院助力甘孜“大旅游”
翁达分院正好位于一个交汇点上:无论从炉霍方向前往色达,还是从阿坝州马尔康方向前往色达,来往的车辆和旅客都将经过该卫生院。
随着色达县在翁达镇及其周边乡大力发展乡村民居接待旅游业,翁达镇独特的风光、传统的村落和民居,吸引着过往行人选择在这里停留,再继续前行。据了解,十一黄金周尚未到来,色达县城100多家酒店客房及不少乡村民居接待房大部分已预订。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翁达分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仅仅限于当地的农牧民群众。
9月13日,翁达分院的医务人员接到出诊电话,一位前往色达的游客突然晕倒,病情紧急,急需治疗。医务人员当即赶到几公里外,对该名游客及时进行了治疗。由于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一个小时后,游客逐渐恢复。
据翁达分院医生付佳丽介绍,每个月,翁达分院都会接到不少类似的出诊电话。付佳丽表示,随着翁达卫生院医疗服务覆盖人群逐渐扩大,对医生的医疗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色达县卫计部门记者了解到,未来,色达县将继续加强医疗卫计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2名全科医生,并继续推进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培养招录合格村医,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制,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和继续教育,培训各级各类卫生专业人员100人次以上。同时,色达县将投入300万元,启动该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重点在激励医务人员机制建设、人才培训、设备添置、优化诊疗服务流程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还将继续加大民生项目实施力度,加强对包虫病、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等民生项目的宣传、实施和监管力度,确保卫生计生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随着上述计划的逐步落实,类似翁达分院这样的乡镇医院将成为色达县乃至我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健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