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王东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四川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编者按

  2017年10月出版的《党建研究》杂志,刊登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撰写的题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署名文章,现予以转载。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洞悉了我国的国情实际,科学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我国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科学决策、描绘蓝图提供了根本依据。只有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一、“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的重大战略判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意义重大而深远。

  这一重大战略判断进一步宣示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就是当时关于我国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我国社会制度究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的争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党的十三大报告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时也强调,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提是社会主义,离开了这一点就丢掉了原则和立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就是强调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这一重大战略判断进一步揭示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责任担当。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理想,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马克思曾设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将马克思设想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毛泽东同志在规划新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时,指出“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代阐释,是我们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时代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就是要求全党要清醒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为科学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根本依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握我国发展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与时俱进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等重要思想,作出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部署,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就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力指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行稳致远。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使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特征

  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革、彰显的气象都是历史性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从经济建设看,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并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主线,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在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我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需要适应引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从政治建设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追求更加凸显,需要继续深化政治改革,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是从文化建设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四是从社会建设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成就巨大,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正加快向全面小康迈进。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看,鲜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但解决发展中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紧迫,人民群众对新鲜空气、清澈水质、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

  六是从党的建设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此外,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通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努力、砥砺奋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明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工作主题,确立“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奋斗目标,提出并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全省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要素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接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四川力量。

  一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最具决定性的政治成就,就是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在党和国家大局下思考谋划四川发展,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在四川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二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雄厚物质基础。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对四川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来讲,发展更是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更好适应引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四川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三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与时俱进的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通过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需要。要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四川是上一轮改革的发祥地之一,更要在新一轮改革中走在前列。必须坚持转型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蹄疾步稳全面深化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和优势。

  四要深化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对四川来讲,必须坚持“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向往和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医其病、养其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对四川来讲,要聚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让大家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彰显四川安居乐业之幸、政通人和之福。尤其要对脱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为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

  六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四川来讲,“政治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三个不可低估”重大判断仍然没有过时,必须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旗帜鲜明惩治腐败、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坚决有力刷新吏治,彻底肃清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的恶劣影响,不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 上一篇:州委第五巡察组向州教育局反馈巡察情况
  • 下一篇:向总书记报告: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