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四川“9+3”免费职业教育:点燃民族青年的成才梦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7日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进站、对标、停车、开门、关门、确认、驶向下一站……在成都最新开通的地铁7号线上,司机肖芳每天都要一次次精确地重复这些动作。这位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普通农民家庭的姑娘,是四川实施的“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首批毕业生。2012年毕业后,肖芳考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今年被评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2009年起在四川民族地区实施的“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改变了包括肖芳在内的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及其家庭的命运。

  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占四川省总面积62.9%的民族自治地方非常贫困落后,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更是因集中连片贫困而备受关注。为从根源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四川省开创性地实施了大规模跨区域的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四川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四川内地优质职业院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这项政策民生指向明显:对到内地“9+3”学校就读的藏区学生,全部免除学费,提供生活补助和交通、住宿、书本、一次性冬装等杂费补助及学校工作经费补助,每生每年总计7000多元,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对在民族地区内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给予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的资助。

  2009年春天,300名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学生,怀着憧憬,走进四川内地5所“9+3”计划试点学校。同年秋天,90所内地优质中职学校迎来来自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万余名学生,越来越多高原深山的少数民族学子搭上了“梦想列车”。

  2014年,这一惠民政策又走进了大小凉山。比照藏区的免费和资助政策,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正式启动。2016年,“9+3”部分资助政策扩展到包括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在内的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实施以来,承担教育任务的学校覆盖了四川三个民族自治州以外的全部18个市,参与学校都是国家级示范、国家级重点和省级重点的优质中职学校。内地先后有90所中职学校、5所高职院校承担藏区“9+3”教育任务,共招收藏区学生近5万人;有34所中职学校承担彝区“9+3”教育任务,共招收彝区学生近2万人。统计数据显示,“9+3”实施以来,已毕业的6届藏区学生和首届彝区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8%。

  “‘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这一职教新模式弥补了民族地区职教短板,做到了应读尽读。学生中近九成来自农牧民家庭,较好地解决了过去藏区、彝区部分学生因贫失学的问题。”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

  政策效果日渐显现,如何让民族地区学生更好融入内地学校的节奏和生活?如何让更多学生受益、百姓满意?四川省把文章做到了制度创新上。四川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1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省教育厅组建了“9+3”办公室;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纳入目标管理实施绩效考核;藏区、彝区先后选派近千名驻校干部教师到“9+3”学校协助工作。

  在省级层面高位推进、大胆创新的推动下,由省到市县的党委政府和学校统筹领导,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州内外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工作体制,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9+ 3”计划经费保障体系,健全的教育管理队伍体系等,符合民族地区青年成才规律的培养制度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由此探索出一条“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新路。(原载2017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


  • 上一篇:四川“一村一幼”:一项着眼长远的教育奠基工程
  • 下一篇:四川在民族地区实行15年免费教育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