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27日
乡城县葡萄基地。(本网资料库图)
“村子要摆脱贫困,我们自己也要努力。”12月19日,虽然临近夜晚,乡城县沙贡乡寒风袭人,但该乡仲古村农民夜校里却暖意融融,一堂生动的致富发展课正在进行。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乡城县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准确把握群众思想动态,激励贫困户燃起脱贫的锐气、热情和决心,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同步”。
■县委中心报道组 吴远胜
立志前行 点燃藏乡希望之光
“为了让更多群众能自力更生走上致富道路,我们也根据自己村的实际,给群众讲解致富的知识和方法,让群众在思想上有所转变。”刚在农民夜校上完课的仲古村“第一书记”春花介绍,自己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除了在农民夜校给大伙讲解脱贫先立志的故事,还挨家挨户走访,并为每位贫困户制定了帮扶措施。
由于乡城县很多贫困村地处偏远,村民思想停留在过去干部“包办”扶贫的层面,为了转变这样的思想,激发群众自身要致富的内生动力,乡城县通过服务上门、课堂入户等形式,让扶志成为转变群众脱贫的一个重要抓手,不断改变群众思想,变脱贫“输血”为脱贫“造血”。
家住然乌乡克麦村的村民拉姆回忆说,自己也是穷了大半辈子的人了,以前干部也常来看望,邻居也常来救济,自己也习惯了。自从在夜校听了课后,再加上干部面对面讲解,自己的想法也想通了:脱贫还得自己加油干。今年,在大伙的帮助下我家养了4头猪,按市价15元/斤、每头猪100斤来算,收入有6000元左右。
为了推动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观念,充分调动自身致富动力,乡城县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而异、按需配菜,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一门种养技术。
“我们就是要走进困难群众内心,准确把握大伙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唤起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乡城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负责人肖东宏说。
全力扶智
厚植脱贫文化底蕴
漫步在青德镇豆改村,干净的村道、清晰的鸟鸣、朴素的民风总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村文化室一角,农闲的村民正聚在一起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活动间歇,乡上来的农技员彭显红给村民讲解着冬季果树保养知识。
为了转变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乡城县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通过诚信建设、文明创建、文化传播、环境建设、志愿服务等行动,聚焦公职人员和党员、工商能人、青年学生、困难群众等群体,全民践行新民风,着力在培育本土脱贫文化,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正能量。
“我们现在举办的文艺活动在这里有个很乡土的名字叫作农牧民星期天。”豆改村支部书记昂翁丁真介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伙聚在一起除了唱歌跳舞外,还有各种政策讲解和技术服务,大伙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这样的日子不光本村有,其它村里也有。
笔者了解到,乡城县通过农牧民星期天活动开展,现在打牌、喝酒、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快、节俭、琢磨挣钱的人多了,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目前,乡城县91个村(社区)均修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开展了“议议身边事”、“扶贫看先进”、“念念致富经”等活动,为贫困户脱贫打入思想“强心剂”,不断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很多时候,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想办法走上富裕的道路,也在无形中刺激了自己的想法。”然乌乡克麦村的村民拉姆由衷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