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甘孜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提出支持我州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举措一
按照“全要素旅游、全过程旅游、全时空旅游、全人文旅游”的理念,构建“三环一带一地”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举措二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生活建设,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
举措三
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作为夯实甘孜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本网记者 刘小兵
甘孜既是全省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首批试点,又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地区和全省生态最为脆弱的极地高原,也是四川最大藏区和川藏互通的连接地带。毋庸置疑,甘孜旅游前景极其广阔、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战略位置极其关键。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做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明确甘孜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表示省委将支持我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省委的部署就是甘孜的方向。8月27日,中共甘孜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积极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部署,并将大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下简称“三创联动”)定为主要实现路径。“三创联动”虽然此时才被确定为甘孜积极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实现路径,但相关工作却早已开展,并且成效显著。所以,关于积极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及其实现路径的部署与州委总体工作格局一脉相承,与我州当前和过去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高度契合。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是融入全省发展新格局的业态保障
甘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定位,发挥好生态屏障功能,就必须坚持“环境优先”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对生态影响最小的“环保型”业态。2015年底,我州就确定了“优先发展全域旅游,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和优势矿产,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中藏医药和民族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显而易见,我州早已开始构建“环保型”产业格局。而处于优先发展位置的“全域旅游”,更是作为全州的产业龙头,得到了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
今年以来,我州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年、服务质量提升年、旅游营销宣传年“三大行动”,甘孜“全域旅游”持续纵深发展。上半年,全州重点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9.7%;累计接待游客816.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2%和47.72%。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品牌的不断成熟,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起到了有效推动。
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甘孜要立足世界级旅游资源,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不动摇。要按照“全要素旅游、全过程旅游、全时空旅游、全人文旅游”的理念,构建环贡嘎山旅游圈、环稻城亚丁旅游圈、环格聂山旅游圈、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中国最美高原湿地“三环一带一地”全域旅游空间布局;要建设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服务保障、旅游扶贫新格局五大体系;要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导则和考核验收标准,补齐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短板,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对特色农牧、特色文化、中藏医药等其他生态产业有直接带动作用,能有力推动我州构建“环保型”产业体系,而构建“环保型”产业体系正是我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定位,发挥好生态屏障功能的必然要求。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融入全省发展新格局的业态保障。全州上下要围绕“到2019年,70%以上的县(市)通过创建考核验收,全面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0亿元”的目标,强力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是融入全省发展新格局的生态保障
甘孜拥有广阔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和广袤的湿地,是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等重点河流的重点流域,生态地位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越来越高的标准,越来越大的力度”,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2015年12月,我州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州总体工作格局;3年以来,我州各级各部门深入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统筹抓好退耕还林、退牧环草、沙化治理等工作,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等工程,大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全州生态质量和干群生态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今年以来,我州以大规模绿化国土、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改革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以全面抓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今年,我州共安排生态文明建设项目204个,投资17.87 亿元。截至6月底,已有70个项目超序时进度、133个项目达到序时进度,其中有33个项目已超额完工、37个项目已全面完成。
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要求:全州上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生活建设,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积极探索具有甘孜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时,还为我州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定下了“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开发格局,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标准;到2023年,全面建成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州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达到55万元/亩,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90%以上,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达到80%以上,80%的县市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时序计划。
对于甘孜而言,生态是立州之本、生态是生命底色。大力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既是为了给我州融入全省发展新格局提供生态保障,又是有利于全州、全省、乃至全国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是融入全省发展新格局的社会保障
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祖国最强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团结共荣,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财富,是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实现发展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甘孜,既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交融之地,又是川藏互通的连接地带和反分维稳的前沿阵地。甘孜的民族团结工作不仅关系全州人民的福祉,也影响整个藏区的民族关系,而藏区的民族关系则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大业。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抓好民族团结工作,并于2014年开始,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为全州重要工作。几年来,我州深刻领会“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紧扣发展要务、突出服务主题,大力实施“六大战略”,让全州各族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有力筑牢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和民心基础;深刻领会“思想是指引一切行动的先导”,扎实开展“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主题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月和“宣传月周日”活动,大力繁荣民族团结主题文艺,频繁举行民族团结专题展演,广泛投放民族团结宣传广告,密集举行民族团结专题培训,在全州干部群众中根植了拥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共识;深刻领会“榜样能引领一个群体的步伐”,在各行业、各区域,大力培育、公开表彰、广泛宣传示范乡镇、示范寺庙、示范景区、示范单位和示范个人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在全州营造了“维护团结光荣,争当团结先锋”的社会氛围。
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要求:全州要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作为夯实甘孜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力争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所有县市、90%的乡镇、80%的村(社区)及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寺院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或单位。并从认真贯彻执行《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办好民生实事,用好对口帮扶平台等方面,为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是一项总体部署、一项综合工程。州委科学研判、统筹全局,将大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定为我州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主要实现路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三创活动”是一个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整体,将其统筹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