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9年02月13日
将为中国乃至世界保护和管理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翔实的借鉴经验
我省第一部以单一濒危野生动物为主要记述内容的特色志
志书82万余字,历时12年编纂、审核,共计29章100节
以1950年到2005年为主要记述时段,书中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以四川省为主,兼顾甘肃和陕西
本网讯( 钟振宇 袁婧)在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际,由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原省林业厅承编的《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在历时12年的编纂、审核后,于日前正式出版。2月12日,记者从省地方志办公室获悉,这部志书是国内首部以大熊猫为主要记述对象的官修志书,将为中国乃至世界保护和管理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翔实的借鉴经验,也将为构建大熊猫文化提供丰厚的宝贵资料。
大熊猫是四川的亮丽名片。2006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四川省志(1986-2005)》第二轮编纂工作,把《大熊猫志》作为《四川省志》一个展现四川特色的分志列入其中。这部82万余字的志书中,除概述、附录和编后记外,正文分设大熊猫种群、大熊猫保护管理、大熊猫保护区、大熊猫受灾与抢救、大熊猫资源调查、大熊猫科学研究和大熊猫文化等7个篇章,共计29章100节。志书中所记时限上起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末期,下限截至2005年,以1950年到2005年为主要记述时段,个别内容向后延展,书中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以四川省为主,兼顾甘肃和陕西。“这部志书是四川省第一部以单一濒危野生动物为主要记述内容的特色志,没有经验可循。”《四川省志·大熊猫志》责任总编张兆法介绍,参编单位和主要编纂人员克服资料分散、信息浩瀚等困难,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编修志书。
《四川省志(1986-2005)》审核委员会的终审专家认为,这部志书以大熊猫保护为基础,兼记伴生野生动物概貌,以大熊猫科技为先导,以大熊猫宣传和对外交流为纽带,以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制为保障,重点记录大熊猫的神秘身世、物种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人类为保护、拯救、研究大熊猫经历的曲折历程,突出了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工作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用史实、事实展现大熊猫生活史、研究史、保护史、发展史、文化史的综合性书籍,极具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