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14日
图为柏杨坪村黑木耳羊肚菌种植基地。
◎本网记者 张磊 陈斌 张嗥 文/图
3月6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悄悄滋润着海螺沟磨西台地上的每一寸土地。在这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勤劳的人们也开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播撒下幸福的种子。
这里的土地肥沃,但过去人们却只是种植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农作物,土豆、玉米几乎一直是地里的“主角”,但它们却没有为当地百姓创造出太大的经济价值。而如今,走进磨西周边农村,土地里能见到的基本都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蔬果、菌类甚至是名贵中药材,这片肥沃的土地逐渐为大家创造出应有的经济价值,让大家看到了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前景。
“土地上农作物的变化也体现了农村百姓思想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全面脱贫以后,我们通过农畜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促进百姓不断增收,这也是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效果的重要手段。”谈到现在农村产业发展,磨西镇党委副书记高明悟信心满满。
村集体经济鼓起百姓腰包
“今年羊肚菌长势非常好,最多再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希望到时能卖个好价钱,让老百姓的收入再增加一些”。当记者来到磨西镇柏秧坪村时,该村富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全伦看着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破土而出,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柏秧坪村距磨西镇7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17户712人,全村有耕地869亩。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过去的贫困户再也不会“愁吃、愁穿、愁用”,2017年,全村顺利 “脱帽”。
“我们村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气候环境也非常好,但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低、技术又有限,收入基本靠打工出劳力,收入不仅不稳定而且普遍偏低,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两千多块钱,大家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全面脱贫后,群众的日子好了,现在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带领百姓持续增收,一句话就是不能让脱贫群众返贫。”柏杨坪村党支部书记刘继康介绍说。
发展农村经济,产业是关键。在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引导下,柏杨坪村一步步建起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李万洪,现在是合作社种植黑木耳的一把好手,过去依靠传统农业全家人均年收入不到两千元钱。如今在种植专业合作社身兼数职的他,收入可观,一年轻松上万。不仅是李万洪,其他村民也都从村集体经济当中尝到了甜头。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农旅结合发展之路,以旅游发展辐射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记者在柏杨坪村看到了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也看到群众积极奔康的信心。
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奔康
“我们村种了300亩重楼,预计亩产将在1500斤左右,按照一斤400块左右估算,那时村民的人均收入将达到9500元,比过去增长15%,百姓过上小康生活不是梦。”走进燕子沟镇跃进坪村,望着村里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村主任邱建和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跃进坪村,典型的边远农村,过去产业发展滞后,全村有贫困户43户、169人。走进以前的贫困户吕海香、毛进勇夫妇家,大女儿毛燕在学校获得的各种奖状,已将家里其中一面墙壁完全贴满。过去,吕海香一家居住的房子老旧、低矮、潮湿、没有光线,虽然很想翻新重修,但对于这个过去只种玉米、洋芋,全家年收入只有7000块左右的贫困家庭来说,修房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跃进坪村立足实际,坚持农旅结合,聚焦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种植优质白菜300亩、中药材重楼300亩,发展牦牛养殖示范户15户、养殖牦牛600头,发展山羊养殖示范户38户、养殖山羊2000余只。2017年,跃进坪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达8500元,现在全村早已脱掉贫困的“帽子”,正向着小康大步“跃进”。
如今,吕海香夫妇依靠特色种植养殖,收入比过去翻了几倍,早已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过上了勤劳致富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