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真心帮 实在扶 全力提升民族地区医疗水平

四川日报    2019年09月24日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传帮带”对口支援取得实效

医院专家下乡为群众义诊。

   □石晓文 (图片由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提供)

      9月2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色达县洛诺乡阿西村10岁的俄措又背着书包愉快去上学了,此前她因为先心病已辍学3年。去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成都五医院)与色达县共同启动先心病专项筛查,俄措等20人被查出患有先心病。8月4日,俄措与另外3名达到手术标准的先心病病人作为首批患者被接到了成都五医院,成功进行了手术。

  俄措是幸运的,她的幸运源自成都五医院对色达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而为俄措手术治疗也是医院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为当地群众健康所做众多实事中的一件。

  “全力帮助边远贫困地区,这既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公立医院应尽的社会责任。”成都五医院院长雷建国说,长期以来,作为大型“三甲”公立医院,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水平,提升当地群众健康水平,成都五医院人责无旁贷,与边远民族地区建立起了深厚情感。

一种责任担在肩

  2018年新年伊始,作为我省健康扶贫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提升边远贫困地区卫生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传帮带”工程正式启动。成都五医院被确定对口支援甘孜州的色达县和泸定县。

  1月的高原,寒风似刀。1月8日,向清平、张华等20位成都五医院的业务骨干作为首批“传帮带”对口帮扶医疗队队员,离开了成都分别前往色达县和泸定县,在那里他们克服高原的种种不适和困难,为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提升尽一份力。

  支援就要帮在点子上,帮出实效来,这是责任使然。在接到任务后,医院派员深入两个县对当地医疗现状、急需打破的医疗瓶颈、群众就医的难点、县医院发展的规划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并确定了色达县人民医院以“普外科”州级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突出肛肠科诊治特色。泸定县人民医院以“妇产科”州级重点专科建设为目的,突出产科特色,以点带面,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有了规划,制定细则,医院又制定出帮扶的实施方案,具化每项工作的进程表,定期进行考核。

  在选派队员上,医院同样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认真考察。“尽管这次任务是驻扎在高原,时间也比较长,但职工报名仍然十分踊跃。”雷建国说,医院最终围绕着两个县的医疗发展重点,选派出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人员。从“传帮带”工程启动至今,成都五医院已有40名高年资、技术好的医务人员被派往高原。

  为保证对口支援的实效,医院做出硬性规定,医院主要领导每年都必须至少两次到高原。尽管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主要领导工作都十分繁忙,但这条规定都坚持了下来。医院班子到高原实地调研,既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完善补充对口支援的内容,又能现场解决问题,还能为队员们加油鼓劲,对支援效果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帮助民族地区医疗事业发展,成都五医院的态度一直很坚定。”雷建国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成都五医院便自发与巴塘县结成了对子,派人去当地传授技术,接收当地医生来医院学习。这些年来,除巴塘县外,乡城县、会东县、西昌市等民族地区都留下过成都五医院人的足迹,留下了他们传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曾经培养过的人才不少已成为当地医院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心系高原,情系高原。现在,成都五医院全院上下形成共识,全力做好“传帮带”,为当地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担当、有能力的当地医疗队伍。

一片真心暖高原

  色达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对于长年在内地的人来说,来到这里后产生心跳过速、气紧、头昏头痛等高原反应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再难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在色达县的医疗队队员们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真心,诚恳地助力当地健康事业发展。

  药剂科的涂正涛是第一批“传帮带”支援色达的队员。稀薄的空气让他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无法行走、上吐下泻,这些症状只有在吸氧后才能有所缓解,更让他痛苦的是重度失眠,这样的情况持续了3个多月。但他仍然坚守,哪怕院领导劝他返回成都,他也一口回绝。就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他针对色达县药房管理不合理情况,梳理流程、建章立制,一个现代医院的药房管理体系在色达县人民医院已见雏形。

  曹瑛是放射科的医生,她于2017年来到色达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是她结束援助的时间。可就在这时,刚刚购进的CT机还没有投入使用,这也恰恰是该医院放射科的“盲区”,曹瑛就主动申请延长3个月时间,直到手把手教会了当地医生后才离开……

  无论是在色达县还是在泸定县,几乎每个队员都有着类似经历和故事,他们对高原的这份爱和真心,温暖着当地群众。

  6月6日,在泸定县冷碛镇镇座落村里,一场义诊活动吸引了上百村民,这是对口支援泸定县人民医院的队员们在该医院工作之外给自己新增的任务。在开展义诊的同时,他们还办起了农民夜校,给村民们详细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防病知识。

  “真要好好感谢成都五医院的医生,他们太辛苦了。”色达县洛诺乡村民扎西的这番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群众的心声。

一组数字看发展

  今年,在泸定县人民医院里,一系列医疗新技术将在当地医疗发展中“大显身手”。在成都五医院的帮助下,他们开展的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无痛人流术及无痛诊刮术、无痛膀胱镜检查术等新技术都填补了当地的空白。在色达县人民医院,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上消化道大出血、救治高原脑出血患者等新技术也同样成为当地的首例。在今年上半年,色达县人民医院门诊22265人次,同比增长11%,出院1190人次,同比增长21.2%。

  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成都五医院对口支援的优异成绩单,看到的是当地卫生人才队伍水平的逐步提升,看到的是当地群众在援助中获得的诸多益处。

  22岁的云登多吉是色达县人民医院外科最年轻的医生,过去,他一直没有独立完成手术的能力,但从去年3月起,手术中“陪客”就成为了历史。成都五医院普外科专家姚佐懿去年派驻色达县后,云登多吉便成为姚佐懿的3个“签约弟子”之一。

  从那以后,姚佐懿有手术都会带上弟子们,从病人的症状到手术指征判断再到手术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姚佐懿都会详细讲解。在做腔镜手术时,姚佐懿都会手把手地教。去年3月27日,是云登多吉从医生涯中重要的一个节点:他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例阑尾炎穿孔的腹腔镜手术。现在,云登多吉已独立完成了多例腔镜手术。

  今年6月,对于泸定县人民医院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泸定县有了首个康复中心。从那时起,患有脑瘫的2岁小朋友周声(化名)和安涵(化名)每天都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而在以前,她们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雅安进行康复训练。挂职泸定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毕艳说,对口支援医疗队来到这里后,发现全县还没有一家康复机构,大家就跑手续、提申请、找场地、培训当地医生,最终建起了康复中心。康复中心建起后,不仅为脑瘫的孩子提供了康复场所,也能服务脑梗等需要康复的病人。“现在,每天都有10多位患者前来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中心的建立,为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办了件大好事,就如同成都五医院长期以来为边远民族地区所做的点点滴滴,体现出全院上下对民族地区的关爱,对贫困地区的全力支持。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成都五医院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无论什么时候,对民族地区医疗事业的支援没有休止符。”雷建国坚定地说。





  • 上一篇: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
  • 下一篇:康定到新都桥高速力争明年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