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激发源动力 提振奋斗志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30日

扶贫遇“冷”需“捂热”,精神脱贫要“补钙”,近年来,我州大力实施“润育工程”,在扶贫需扶智、扶贫先扶志方面大胆探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党委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通过实施“润育工程”,真正浸润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内心深处,让农牧民群众感恩于党的温暖

丰收的喜悦最甜,干群齐心忙碌的身影最美。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谢臣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奋斗”这一时代主题词,生动地揭示了美好生活的真谛。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等不来”。“奋斗”二字在我州有了新的诠释和新的内涵。我州以实施“润育工程”宣教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五大行动”为抓手,实现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主动脱贫意识明显增强、致富激情明显高涨、法治思维明显养成、精神风貌明显改观、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八个明显”,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确保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同奔康”。

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奋斗成为一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前行姿态,成为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为奋斗进取作上了生动注脚。

“接地式”宣讲越来越“入心”

“新中国成立70年,百姓生活有巨变,要把问题说明完,新旧对比表一番……”10月24日,在康定市折东片区的宣讲场上,全国劳模、康定市金汤镇先锋三村的周易洪用快板进行宣讲。

快板声声抒胸怀,字字句句入心来。大家听到动情处,掌声响起来、喝彩亮起来。

不仅在康定、不只是周易洪,在我州各地,形式多样的宣讲随处可见——巴塘县以手绘本《巴塘故事》为蓝本,通过州、县、乡三级宣讲员讲好“巴塘故事”,在火热实践中发现和提炼具有宣传价值、鲜活生动的好题材,群众拍手叫好;理塘县“帐篷学校”走进虫草山开课堂、办讲座,一线宣传政策解难题,让群众采挖虫草和接受教育两不误;石渠“马背宣讲队”奔驰广袤草原,让2.3万平方公里的“生命禁区”迸发勃勃生机;得荣县村村有夜校、半月有宣讲,让高密度高质量宣讲环环相扣、绵绵不绝……

把“想讲的”和“想听的”结合起来,把“想听的”融进“想讲的”,用干部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讲脱口秀、说乡土话,变说教为故事,变深奥为生动,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切实解决了群众听得懂、易接受、上心头的问题,让宣讲大受欢迎、深入人心。

进帐篷、走村落,到田间地头、跑牧区草场,开展多语种、多层级、多渠道宣讲,依托农牧民夜校、结对认亲、群众大会,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采取“定点+流动”相结合,开展案例剖析、丰富教育内容,讲解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群众坐得住、感兴趣、能认知、有收获。

既有传统的“口口相传”,更有现代的“无线传播”。“网络+媒体+宣讲”模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手机报等媒体,扩大宣讲覆盖、增强宣讲实效。丹巴县中路乡波色龙村村民雍西拿着手机高兴地说:“没能去现场听宣讲,也可以从手机上听到。用村子的土话说道理,我们老头儿都能听懂。”整合新媒体平台,甘孜藏语语音手机报、党政参考手机报通过发送概要式信息,已覆盖手机用户5.3万余人次、消息阅读量达到300万次。

欢声笑语小故事,潜移默化大道理。“土话”宣讲拉近群众心、“坝坝会”提高参与度、网络平台实现全覆盖,整个甘孜大地成为一个“大课堂”,融入了优秀的道德文化、文明的生活风尚、昂扬的干事激情、欢快的娱乐生活,蕴含形势政策“大道理”、承载愉悦身心“大功能”、激发奋进奔康“大情怀”、聚集社会进步“正能量”。

说透心里话,讲明大道理。近3年来,“接地式”宣讲在我州已举行超过2万场次。这些宣讲接地气、粘泥土、带露珠,生动形象的宣讲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心坎上。“今天的宣讲是我听得懂的土话,好多以前没有听明白的道理,现在都明白了。”日前,听了宣讲的新龙县大盖镇汤科村村民四龙翁姆点头称赞。

实现精神“补钙”、点亮心中“明灯”。“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深入人心,让广大农牧民知晓“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宣传扶贫政策,提高脱贫成效,引导群众牢树“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的观念,自觉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我一定要做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甘孜县贡隆乡夏拉卡村村贫困村民扎西泽仁在聆听宣讲后说。

“示范式”引领越来越“动心”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

在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上,一个人29年来坚持每月不少于20次往返,行驶总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他,就是“雪乡邮路的幸福使者”、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长途邮运驾驶员其美多吉。

其美多吉获得众多各级荣誉,但他最看重的是家乡的奖励。8月13日,其美多吉获颁“时代楷模·最美德格人”。其美多吉说:“今天很激动,能够在家乡获得这么高的荣誉非常荣幸。”在颁奖晚会上,其美多吉以自身经历说敬业、言奋斗、抒情怀,让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激情澎湃。

勠力脱贫攻坚,激励勤政作为。得荣县奔都乡俄木学村支部书记泽仁邓珠是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他在全县巡回宣讲,以他在脱贫攻坚中带领全村脱贫奔康的事例,让全县找到可学可比的先进支部,在脱贫攻坚中掀起强堡垒、做先锋的热潮,形成党支部和党员引领群众勠力奔康的磅礴力量。

雅砻江上游4县24个乡镇是我州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我州在高质量摘帽县选派力量,深入深贫“腹地”,走进去、沉下来、带起来,强力推进氛围大营造、队伍大提升等“九大活动”,分区域、分行业开展“润育工程”品牌创建,切实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学有标杆、干有方向、行有示范。

一群好人,满地春风。大力树推宣传身边先进典型。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成功树推“中国好人”张灵波、“四川好人”王晓宇等身边好人13名,深入挖掘其美多吉、王志刚、白马曲扎等先进典型16个,宣传先进典型事迹200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30万余人次,见贤思齐思奋进、勠力同心齐奔康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民星”来自基层,激发万众共鸣。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身边典型成为培育内生动力的生动教材,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的“贴身榜样”,传递着向上力量,引领奋进步伐。

好民风是“聚宝盆”。雅江县八角楼乡王呷一村以往是出了名的后进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村以“润育工程”为抓手,扶贫先扶志,改变陋习、重树新风、发展经济,成为了致富奔康的先进典型。

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乡风好,民风淳。遵守法律法规、遵循乡规民约、争做先进典型,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和睦家庭蔚然成风,先进村镇不断涌现,奋进之风在甘孜大地强劲吹拂。

亲其行,信其道。推树标杆、示范带动,扎实开展竞优创评、典型宣传和惠民服务,让人感动、影响、改变、实践,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学有方向、行有标杆、干有实事。

“融入式”活动越来越“走心”

后进看先进,观照知奋进。10月28日,得荣县斯闸乡八浪村,村民格达站在该村“‘讲文明 爱卫生 树新风’红黑榜评比栏”前认真反思:“丢人啊,那比给你几耳光还难受,大家看你的眼光都是火辣辣的,那些天我走路都低着头不敢看大家。”吸取教训,痛定思痛,格达说,“上了‘黑榜’很丢人,但不改正缺点,那以后会更丢人,我要搞好卫生,发展产业,争取上‘红榜’。”

得荣县紧扣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同奔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开展“润育工程”,让“奋斗”二字有了新的诠释和新的内涵,激发广大农牧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得自己加油干”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强大动力。

创评促提升,面貌日日新。在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开展了“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三新”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全村30户,一月评一户,为了评上流动红旗,大家都是铆足劲去争、去创,流动红旗评比评出了好风气。村民多登说,以往比的是谁的首饰多、谁的衣服贵、谁的房子大,现在比的是谁的习惯好、谁的荣誉多、谁的致富本领强。

评比招招实,精益再求精。“‘十星’评比中,我得了九颗星,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得到十颗星。”10月27日,巴塘县竹巴龙乡拉扎西村村民大占堆说起“十星”评比结果,不无遗憾,也表达了努力奋争的决心。

巴塘开展的“十星”评比涉及脱贫攻坚各个方面,凡达到一项标准的相应授予一颗星。 “ ‘十星’评比让全员融入争先创优活动,现在大家都想上进想致富,也把这些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拉扎西村村支部书记洛绒直观地道出了“十星”评比带来的变化。

评比进乡村,精神得提振。“以前大家都想‘懒就懒到住,政府有照顾’,都等着党和政府送钱来;现在大家不这样想了,都在铆起劲挣钱。”白玉县麻绒乡格塔村村民泽仁拉姆说起村子前后的变化,更多的是谈到人的变化。“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脱贫最终要靠自己,不能一味地依赖政府帮扶。”她说,以往大家是“人穷志短”,现在村子里的人都是“人不穷了志也不短”。

全州各县(市)、各乡镇、各村,根据不同情况,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开展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各级开展“润育工程”评创活动1200余个,确保“润育工程”教育活动事事能落地、件件有成效、年年有提升。

一场场声情并茂的宣讲,一个个引领风尚的先进,一个个激励上进的活动……“润育工程”滋生强劲动力,激荡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大家又一次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向着全面奔康的目标再发力、向前进。

奋斗在新时代,幸福在创造中。团结奋斗中的甘孜人深切地感受到,幸福并不遥远,幸福就在眼前。


  • 上一篇:香巴拉并不遥远——写在洁白的现代藏乡
  • 下一篇:甘孜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