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凝聚逐梦前行的磅礴力量——我州文化事业发展侧记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31日

送文化下乡,助脱贫攻坚。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谢臣仁

10月17日,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建成交付。该工程是2011年4月启动实施的一项浩大的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工程,总投资近2000万元。工程历时9年,行程20余万公里,采访艺人100余人,组织演职人员5万余人,建立了图片库、音频库、词库、曲库、视频库等。涵盖全州18个县(市)的歌舞数据采录,收录有弦子锅庄2000余首、山歌1800余首、藏戏8部、图片10000余张、视频资料80余小时。这项艰巨浩瀚工程,在全国首屈一指,数据库数据总量名列全国藏区第一。

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只是我州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我州文化自信在新时期的又一次彰显。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事业,助力甘孜发展,增强人民福祉,在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上下砥砺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文化事业绽放雪域高原最美芳华、凝聚成建设美丽 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磅礴力量。

厚底色 红色文化涵养人

一个地方,因一段历史而被人铭记;一段记忆,因一抹红色而历久弥新。

大渡河波涛汹涌,铁索桥横跨两岸。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已经过去84年,早已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信仰、一份力量。走上泸定桥,来来往往的,是从四面八方赶来“朝圣”的人们。他们为着这座桥而来,更是为着那抹靓丽的红色而来。

历史沉淀、英魂汇聚,定格了甘孜的鲜红本色,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甘孜人朝着革命先烈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在甘孜藏区活动期就长达15个月,在我州15个县(市)战斗、停驻。数千名藏族同胞参加红军、数万名藏族同胞支援红军。甘孜是红军发动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人数最多的藏区,为支援红军、支持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红军在这里撒播下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甘孜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不畏雪域千里路,十万大军越关山。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8军进藏部队进入甘孜。在甘孜人民的支持下,18军11万筑路部队及民工,用铁锤、钢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劈开二郎山、跨过大渡河、征服雀儿山……仅用4年就建成全长24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创造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鼓舞着藏区各族干部群众攻坚破难、昂扬奋进。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甘孜人一直在身体力行——

从2018年起,加快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建设,充分挖掘红色内涵,把泸定桥纪念馆建设成四川省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去年5月28日,省干部函授学院、州委宣传部、泸定县委、县政府举办“飞夺泸定桥精神”研讨会,挖掘提炼“泸定桥精神”及其蕴含的时代价值。

今年5月28日,18军老战士及他们的后代同10多家中省媒体前来甘孜重温热血往事、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同时,我州对乡城县红军长征纪念馆、甘孜县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丹巴县红五军团政治部纪念馆、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甘孜州民族博物馆红色展厅进行进一步打造,使之成为爱教基地和旅游“热点”。

巴塘县以“红色传承、绿色崛起、感恩奋进、开放交融”为主题,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对巴塘旅游扶贫产品进行推介……

不忘初心,情怀不老。红色甘孜深受长征精神和“两路”精神的涵养。突出红色教育,推动传承发展,我州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血液,长征精神和“两路”精神在甘孜广袤大地激荡成滚滚洪流,成为一个精神坐标、一座信仰丰碑、一种磅礴力量,引领人们坚定向前,走好新的长征路。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红色甘孜,正用那抹最亮丽的色彩,书写着——甘孜红!

庆盛典 康巴儿女抒挚情

盛世中华,国之大典。

高亢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整齐的队伍、热烈的气氛,9月24日,我州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我和我的祖国” 大型合唱比赛,唱出心中对祖国母亲的赞歌。

“爱国,就要爱得情真意切;庆生,就该庆得有声有色!我们就是要向祖国展现一个光彩动人的甘孜、活力澎湃的甘孜、和谐进步的甘孜。” 负责庆祝活动的总导演杨英对记者说。

祖国繁荣昌盛,甘孜欣欣向荣。国庆长假期间,成都西博城, “壮丽七十年·阔步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甘孜展馆成为黄金周“打卡地”。成就展前,大家凝神参观,细细品味,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州取得的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一张张图片就是一个个音符,汇集成一首高潮迭起的颂歌,唱给祖国母亲、唱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州摄影家协会主席郭昌平深有感触地说。

10月1日早上7点,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海拔4000米的“天空之城”——理塘县,伴随着《爱我中华》嘹亮歌声,拉开了理塘县的“晒国旗”活动。4000余名身穿藏装的农牧民群众、党员干部、中小学生、驻军官兵同携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将长300米、宽200米、共6万平方米的巨幅五星红旗缓缓铺展在壮美的毛垭草原上。这面世界上最大的五星红旗彰显藏区儿女不忘党恩、爱党爱国的拳拳之心。

盛世欢歌,祝福祖国。甘孜大地万众欢腾,以不同形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德格县千名干部群众用藏语激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一场千人快闪大合唱传递着美好祝福。

白玉县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温红色记忆 追寻历史足迹”展览,让大家对祖国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稻城县群众和游客挥舞着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数千人齐声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不同的方式,同样的真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对甘孜儿女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样也是一次激发奋斗志、建设情的思想提升。接续奋进,再创辉煌,甘孜与祖国同频共振、同行并进,奋进新时代,奋发新作为。

盛世盛典,启迪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孜儿女高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奋进力量,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心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

出精品 文艺之花绽芳华

9月5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大全》藏文版(1—300卷)出版,随后,9月16日 “格萨尔文化在甘孜”主题学术研讨会在我州甘孜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格萨尔王传》乃世界最长史诗,让雪域文化熠熠生辉。

作为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康巴文化发祥地、民族文化走廊、格萨尔王故里……我州头顶多顶桂冠。长期的民族交融,形成了底蕴深厚、风格独特的康巴文化,也孕育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姿的传统民族文化富矿。

根植文化沃土,文艺繁花灿烂。10月3日晚,康定剧场座无虚席、笑声朗朗,一句句朴素自然而满含深意的台词直击观众内心,引发出阵阵掌声。当天晚上,作为我州第二届“新人新作”专场评选活动“第一战”的语言类节目评选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康定、稻城、石渠等12个县(市)的12支参赛队伍,呈现了精彩表演。通过评奖活动,让甘孜文艺繁花千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情。立足甘孜,面向藏区,打造品牌;放眼全国,走向世界,树立形象——

以中青年作家为主体、思想内涵丰富、艺术魅力独特、创作成果丰硕的“康巴作家群”,已成为中国文学的现象级典范,已推出“康巴作家群”书系四辑共48部,多名作家获少数民族文学奖 “骏马奖”和四川文学奖。

2019年,甘孜州民族歌舞团舞蹈《格萨尔仲肯》进入全国“荷花奖”终评,《扎聂情愫》《格萨尔仲肯》进入2019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决赛,打造的实景歌舞剧《美人谷》引爆山地旅游文化节,《圣洁甘孜·亚丁情》入选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暨四川文华奖参选剧目。

巴塘天籁童声合唱团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演出交流,美妙的童声、华丽的服饰,将藏族文化以人文交流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藏区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时代楷模其美多吉为素材,出版报告文学《雪线信使——时代楷模其美多吉》,创作话剧《雪域邮路》……

夯实发展基础,创作活力不断迸发、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满怀激情记录时代发展的火热实践,倾听甘孜儿女丰富多彩的心灵律动,书写甘孜文化沧桑变迁的灿烂辉煌,我州创作出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激情盘点,荣耀答卷,喝彩声声,得奖连连。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百花竞相开放,硕果盈满枝头,传唱经年的《康定情歌》如今有了更多更美的“和声”。

惠大众 文化扶贫奔小康

“舞台上的灯亮了,那是我真诚的脸庞;台下的笑脸印证着,我的激情与奔放。面对千千万万农牧民,我忘却了自己的疲倦,只愿用温暖的情怀,为你送来精神的食粮。”这是州歌舞团一名演员在参加文化惠民演出时有感而发,也是每位甘孜州文艺工作者的心声。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群众到基层。在雅砻江上游24个深贫乡、石渠县长沙干马乡长沙干玛三村,海拔4400米。该村村民尼根看了州歌舞团送文化下乡的文艺表演后高兴地说:“平时我们想看演出都看不到,这次州歌舞团直接来乡上表演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演出,大家好高兴。希望这样的表演越多越好。”

台上一个个精彩瞬间,是演职人员的心血凝聚;台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感受到的是“戏比天大、德艺双馨”的台风艺德,更是对广大农牧民最细微的文化需求的充分关注与满足。

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让文艺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

每一次温暖的演出,都意味着一份关爱的持续;每一份灿烂的绽放,都寓意着一份真情的传递;每一个精彩的节目,都彰显着一份前进的能量,全州大力实施一系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利民举措,为老百姓端出一道道“文艺大餐”,让文艺实实在在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

今年以来,我州统筹州县文艺院团、“格桑花”演出队和文艺志愿者力量,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脱贫奔康·文艺同行”“书香甘孜·全民阅读”“四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6000余场次,成功举办四川甘孜山地旅游文化节、州第三届运动会、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理塘仓央嘉措诗歌节等品牌文旅活动,惠及群众31万余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送文化下乡、种文化到村,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鲜明时代精神、绚丽多彩、健康向上的优秀文艺作品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从思想深处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润物于无声,从而感党恩思奋进,激发了脱贫奔康的强劲力量……

文化惠民,不只是陶冶情操、愉悦心灵,按照“文旅相加、节旅相融、旅以文兴、文以旅传”思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抓手,联动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A级景区创建,加快构建全州“一核三区”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我州蹚出了“文化产业+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10月27日,在德格县麦宿片区达马镇钦乐工坊,手工艺者布姆正在打磨铜铸佛像。依靠手工技艺,布姆有着稳定收入,于去年实现了脱贫。在麦宿,以往的民间小作坊被培育成扶贫“大车间”,像布姆这样的手工艺者有2000余人,他们成为脱贫“生力军”,每年实现总收入超1000万元。传统民族手工艺焕发出蓬勃生机,老祖先留下的手艺让更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而9月16日“开城”的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更是“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典范。甘孜县以格萨尔文化为基调,以“百村产业基地”为载体,启动实施了贫困村的“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王城暨百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该王城接待游客10.8万人,为该县脱贫攻坚注入强劲活力。

幸福的歌声在飞扬,欢快的舞袖在翻飞,美好的未来在展望,勤劳智慧、感恩奋进的甘孜儿女尽情地品味着优秀文化带来的欢乐与祥和,文化惠民的累累果实正提升着全州干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用歌声凝聚力量,用舞姿传递真情,用文化创造幸福,肩负职责和使命,我州文化工作正把握历史方位,锁定宏伟目标,扬起风帆,破浪前行。






  • 上一篇: 我州森林草原火灾降至20年来最低
  • 下一篇: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八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