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03月27日
统战助力,一个藏区贫困村的蝶变之路
俄达门巴村昔日的牧区变成景区。 省委统战部供图
省委统战部协调引进龙头企业定期收购全村牦牛奶,解决了牧民牦牛奶销售难题。
木雅圣地景区每年向俄达门巴村保底分红130余万元。
□川报记者 付真卿
3月的川西高原,湛蓝天空下,山巅上皑皑白雪闪耀着金光。沿蜿蜒的318国道一路西行,翻过高耸的折多山,路边不远处一幢幢红顶白墙的房屋映入眼帘,这就是“木雅圣地”俄达门巴村。
“听说景区很快就能开放了。”50岁的村民拉措大姐笑着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木雅圣地景区暂时关闭,这自然对生产生活有所影响,但大家却并不担心。底气,来自5年来这个贫困藏族村落发生的巨变,来自省委统战部坚持不懈的定点帮扶。
一年翻身
游牧山村摇身一变4A景区
省委统战部干部井钟至今仍记得,2015年9月他第一次走进俄达门巴村时看到的情景,“很吃惊、很忧心,这里守着绝美的自然风光,村民们却过着如此艰难的生活”。
当时被选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井钟,立即组织人手对村情民情进行了全面摸排。他发现,这个村属于纯牧区,大多数村民散居在偏远的山沟牧场,以放牧、挖虫草为生。全村182户8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村民收入偏低被认定为贫困村。但无论是风景资源、还是交通区位,都非常适宜发展旅游产业。
搞旅游,作为统战干部的井钟并不专业,但他有全省统一战线这个强大后盾。省委统战部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对接协调,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优势,组织省内旅游专家到村考察调研,制定新村规划,科学设计、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为俄达门巴村绘制了旅游发展蓝图。
有了规划,还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2015年底,在省委统战部和康定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争取协调下,康定市木雅泽朵旅游投资开发责任公司看中了俄达门巴村这块宝地,一纸协议,投资1.8亿元打造康定“木雅圣地”景区项目。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入股项目,收益与景区按比例分成,并实行保底分红制度。此外,景区租赁了49套村民房屋打造成旅游客房,优先向村民提供40%的就业岗位,并为全村在籍村民购买保险。
一年之间,变化不小。2016年11月,俄达门巴村贫困户日泽算了一笔账,“我女儿在景区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元,家里每年人均1400多元集体分红,400多元保险,放牦牛收入2000多元,日子好过多了”。
久久为功
统战力量持续注入带来蝶变
在省委统战部的定点帮扶下,俄达门巴村在2016年底正式脱贫摘帽。“仅仅是摘帽还不够,还要想办法巩固提高,久久为功。”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扩大“木雅圣地”景区影响力,省委统战部努力争取各个部门支持企业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景区,并成功在2017年通过4A级景区评审。2019年,省委统战部又支持帮助景区发展“黑帐篷”木雅藏族旅游文化项目。当年,来自省民宗委的40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也落地完工,项目帮助牧民打造的318国道沿线14个综合服务站和15户民居接待,每户每年能增收3万元。
为了拓宽收入来源,省委统战部还不断助力当地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引进了康定蓝逸情歌牧场食品有限公司,帮助村民发展牦牛奶产业,四川海外联谊会向村集体捐赠160万元入股公司。公司在俄达门巴村修建奶站,并协议优先收购村里牦牛奶。目前,该项目每年能带动全村增收40余万元。
为了提升牧民素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2015年10月,省委统战部协调四川省中华职教社为牧民们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普通话和旅游服务专业技能培训。自此以后,针对俄达门巴村的智力扶贫工作就再也没有中断过。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也参与进来,围绕汉藏双语运用、旅游服务、汽车维修、牦牛养殖等内容开展培训。
从牧区到景区,养殖能手、旅游接待员、藏餐店主一天天增多起来,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到2019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已接近9000元。
省委统战部的定点帮扶,全省统一战线的关心帮助,还有驻村干部带领全体村民的实干苦干,俄达门巴村就这样一步步走上了蝶变之路,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省级‘四好’村”。
人物特写
用心用情的“第一书记”
3月下旬的一天,井钟接到了俄达门巴村村主任降秋杜吉的电话。
“井书记,我跟你讲个好消息,我们村代表康定接受脱贫攻坚国检,表现优秀,有100万元奖励,我们的温泉酒店可以开干了。”
听到电话那边熟悉的声音,井钟咧嘴笑了。离开俄达门巴村已近半年,井钟依然十分想念那片留下自己深深足迹的土地,想念那里的雪山、牛群,还有质朴的牧民朋友们。
2015年9月,井钟受省委统战部选派,前往俄达门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最开始我还是有些忐忑,感觉肩上责任重大,现实情况又不太乐观。”井钟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得支持”。刚开始,村民似乎都不太相信,这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外来干部”,能干出个什么样来。
“如果没有真心真情,是无法真正走进群众中去,得到他们信任的。”4年时间,井钟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在工作中,他是村里的“总协调人”和“第一执行人”,积极协调好当地政府、帮扶力量和牧区群众的关系,带头牵头学技术、搞项目。在生活中,他是牧民们的“好儿子”“好兄弟”,千方百计为大家排忧解难。
4年转瞬过去,2019年10月,井钟完成驻村任务返回岗位,将接力棒交到下一位驻村的统战干部张翀手中。经历蝶变的俄达门巴村欣欣向荣,井钟也因为表现突出,收获了“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全省脱贫攻坚创新奖”这样沉甸甸的荣誉。
但最令井钟感动的,是他将要离开时,村主任降秋杜吉对他说的那番话,“井书记,你以后一定每年都要回来哦,我们全村人都要来迎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