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2020年05月23日
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今年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
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
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
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
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
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
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推动消费回升
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发展养老、托幼服务
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
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保障能源安全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
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
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恢复生猪生产
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
●积极利用外资
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
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
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
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
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
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等事业
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