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甘孜华丽转身

人民网    2020年05月28日

◎人民日报记者 刘裕国

千古呼唤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居息和繁衍。这里的先民与北方羌人相互融合,与汉人茶马互市,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诞生了《康定情歌》这首康藏高原上最古老、最响亮的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美好的旋律,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出几多朝阳,唱落几多夕照。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海螺沟莽林泛涛、贡嘎山冰川交汇、木格错湖水天一色,塔公草原草青地阔,丹巴古朴的藏寨、碉楼,亚丁瑰奇的仙乃日峰、央迈勇峰、牛奶海、杜鹃坪……数不尽上苍馈赠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背影,无不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

这是一片豪迈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穿林海、爬雪山、过草地、飞夺铁索桥……18个县(市)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英雄们不朽的传奇。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和二、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给甘孜人民带来希望和力量。抬担架、送军粮,救护红军伤病员,书写颂扬红军的诗歌,甘孜人民表现出衷心的拥戴和如火的热忱。

文明富裕,甘孜人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诞生后,康巴大地,千年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牛羊。70年来,党的一项项温暖的政策,像一道道彩虹升起在高原。党的干部像一粒粒光亮的种子,撒向康巴,落地生根。甘孜多雄峻,山地面积占80%,山峰5000米以的有200余座、6000米以上有20余座,这一切,决定了建设甘孜的无比艰险与悲壮!有数据显示,几十年来,有300多名干部倒在甘孜奋进的路上。但,我们的干部从来没有畏怯,我们的党从来没有放弃!

2012年,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业拉开帷幕。红军的脉搏,跳动在康巴大地,磅礴的伟力,激励着甘孜儿女踏上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

历史的机遇将重塑甘孜。

康巴大地广袤神奇,旅游资源丰富,拳拳服膺,不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通过旅游扶贫这一项,我们要让88个特困村、2571个特困户的11565人,直接受益脱贫。”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甘孜州州委书记刘成鸣成竹在胸。

初夏,走进甘孜,我被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和智慧之美深深打动。草原辽阔,草地茵茵,种类繁多的花朵竞相绽放,争芳斗艳。彩色卵石铺就入户路,新建藏寨错落有致,藏家乐、乡村酒店彩旗飘飘,宾客满堂。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四季主题,推出环贡嘎山生态文化之旅,香格里拉之魂生态游,川藏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等精品线路,引导全域旅游“连点成线带面”推进……

全域旅游,甘孜人做得潇洒自如,淋漓尽致。甘孜,正在华丽转身。

用双脚丈量

2013年初春,又一次走进甘孜。分管州旅游工作的时任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告诉我:甘孜旅游扶贫是一篇大文章,有许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在毕世祥看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景点靓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进而揭开甘孜州旅游发展的新篇章,实现旅游扶贫的战略目标。

6月,高原上的阳光白得耀眼。高山峡谷间,几队人马正在穿行,土道上迤逦着一行行深深的马蹄印。这是时任州旅游局局长毕世祥组织的旅游开发考察队伍,他们分别来自甘孜南部的稻城、乡城、得荣、巴塘、理塘五县。

几路考察队伍跋山涉水,走得疲惫不堪。高原气候“变脸”快,时儿还被阵雨浇湿了衣服,冷得打颤。当他们到达格聂神山脚下汇合处,迎接他们的是皑皑雪峰、清幽溪流、悠悠彩云、如茵的草地、竞艳的野花……考察队员们惊叹不已,一阵欢呼雀跃。

这是“走”出来的激动。很快,毕世祥勾勒出甘孜州南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一体开发的蓝图。

这是“走”出来的机遇。很快,毕世祥的这一设想被国家旅游局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这对甘孜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乃至亚丁机场项目的落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发甘孜州旅游是大事,却也是难事。毕世祥善抓大事,敢碰难事,靠的就是一双腿。他说:“干部有担当,就要有铁脚板底下出思路的坚持。”

甘孜州尚未开发的景点大多藏在深山峡谷之中,毕世祥硬是凭着一股敢担当的劲头,走进甘孜州一处处美景。冬迎雪花,夏顶骄阳,毕世祥带队骑马,常年穿行在雪山草地间。有同事问他:“每年骑马走那么多险峻的山路有必要吗?”他说:“发展旅游对老百姓是大事,多下去走走,多摸实情,旅游才能规划好,发展快。”由此,他得了个“马背上的局长”的雅号。

一次,他带队考察乡城县巴姆七湖景区,连续六个多小时的奔波,本已人困马乏,毕世祥却还要坚持登上5000米高的顶峰观测。同行的干部说:“毕局长,你歇着,我们上,你等着看照片就行了。”毕世祥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完,抬腿就往山上爬。

上顶峰要攀岩爬壁,毕世祥又有高海拔头疼后遗症,但他依然顽强地攀登着。当登上山巅最佳观测点,望着呈阶梯状分布的七个蓝幽幽的高山湖泊,他不禁脱口赞叹道:七湖连阶,直通天界。他建议将巴姆七湖更名为香巴拉七湖。这个名字沿用至今,被世人熟悉。

“全域旅游”构想

又一次,毕世祥策马赶路,风急火燎地赶到乡城县一个景点。这里正在召开村组以上干部参加的旅游发展现场会,他是调整了手头的工作计划专程赶来的。他明白,当地不少农牧民“身在宝山不识宝”,对发展旅游这门新型产业认知不够。他觉得,要让基层干部群众行动,先得让他们“心动”。

到了现场,他擦了一把汗,往起一站,说开了。他从旅游发展的远景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娓娓道来,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会场鸦雀无声,大家听得全神贯注,不少群众自发赶来听他讲。雪竹区一位活佛会后激动地说:“毕局长不仅腿能走,还嘴能说,甘孜州旅游有这样的带头人,一定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一次次走景区、摸实情,甘孜旅游发展思路在毕世祥脑中越发明晰。

不久后,全州旅游规划体系形成。毕世祥提出:打造东部环贡嘎山旅游圈、南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北部格萨尔王文化旅游区。甘孜先后启动了海螺沟、稻城亚丁、木格措、美人谷、泸定桥、德格印经院等一大批生态文化景区建设。

2013年,甘孜旅游再一次沐浴春风,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到2018年,把四川藏区打造成世界级的自然遗产高原生态观光、藏羌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为藏区主导产业和主体产业,这是四川省委的号令;把旅游业占服务业比重的增量、农牧民收入中乡村旅游收入比重的增量等指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这是四川省委的鞭策。

只争朝夕,策马扬鞭,甘孜州委“一班人”深感使命如山。12月16日,已担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分管旅游的毕世祥再一次乘车上路。他一直惦记着新龙,这个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脱贫的方案亟待形成。清晨,一场大雪刚停,冰雪厚积的路面,车轮碾过,碎冰 “吱吱”呻吟,车轮不时打滑,越野车爬上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突然直溜溜滑向悬崖,随即轰隆一声巨响,惨烈的车祸发生了!53岁的毕世祥不幸遇难,把他宝贵生命献给了旅游脱贫路……

几年来,毕世祥所走的上百个景点,覆盖甘孜州东部贡嘎山、南部香格里拉、北部格萨尔故里,亲手写了几十个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和几十万字的论文,人们都尊称他是甘孜州的“旅游规划师”。事业未竞身先去,他带走的是遗憾和奔忙,留下的是用脚步丈量美、用眼睛发现美的求索精神。

毕世祥走了,从州政府到个18个县(市),无数个毕世祥在行动,他们一次次趟江河,越峡谷,穿密林,一次次摸实情,定方案,绘蓝图,当他们走遍甘孜州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构想喷薄而出。

思路一变,天宽地阔,康巴大地处处是风景,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棵草到一株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从一座建筑到一个人,都是全域旅游的资源。甘孜还营造全民重旅游的氛围,喊响人人都是旅游的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参与者的口号,通过旅游产业开发,确保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2016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把甘孜州全部纳入创建范围,甘孜人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刘成鸣书记万分感慨:“这是我们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们多年来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喜事,是甘孜发展底部突围、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

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大手笔运作——

甘孜州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相关工作。甘孜州政府在2016年创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立足“文化铸魂、旅游兴州”的总体定位和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2018年8月,四川省委领导率领工作组再次走进甘孜。他们历时3天,兵力分5路,头顶烈日,步履铿锵,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他们先后走进康定市20个偏远山村、5个旅游、农牧科技公司。他们看到的是甘孜“全域旅游”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的一幅幅新画卷:木雅村民居旅游红红火火;提吾村优质黑青稞被加工成热销的旅游商品;羊厂村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村民增收新亮点……省委领导越看越欣喜,认为甘孜州旅游脱贫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鼓励干部群众合力决战,殚精竭虑,念兹在兹,昼夜兼程,不胜不休!

全域旅游,一项伟大的创举!两年过去,甘孜旅游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8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2亿元。

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达3316.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6.98亿元。全年新增4A景区5个、3A景区17个。稻城县被命名为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县,康定市、丹巴县被命名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甘孜全州旅游经济平均增长27.26%,旅游业增加值占GDP17%,工商注册的涉旅企业达到34232家,各类宾馆和接待点达到5945家,拥有客房17.83万间,床位26.76万张,A级景区57个,5A级1个、4A级13个、3A级43个。创造就业岗位120531个,引进专业技术人员7519人,解决本地就业112940人,带动近24万人间接就业。

忘我的鏖战

甘孜的旅游脱贫,并非一支浪漫的圆舞曲,而是一场忘我的鏖战。蜿蜒起伏的沙鲁里山、巴颜喀拉山、岷山、大雪山,相互交融的冰川、森林、草甸、河流、湖泊,复杂的自然条件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相互制约,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自我形象,是啃硬骨头,是打攻坚战,是担当与奉献。

2018年5月,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马伍萨带着一身农技专业技术和满腔激情,入驻夏拉卡村任“第一书记”。

甘孜县贡隆乡夏拉卡村地势开阔,是雅砻江造就的一个冲积平原。这里没有雪山草地的先天旅游优势,但在甘孜州全域旅游的推动下,一条从雪山到草原的旅游环线油路穿村而过,为夏拉卡村群众的运输和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发展机遇。尽管如此,马伍萨来到夏拉卡村时,仅有27户人家、430余亩耕地的夏拉卡村,仍有6户贫困户。

通过走访,马伍萨发现很多剩余劳动力待在家,他就鼓励他们外出打工。

土登降措家里6口人,农闲就耍。他会画画,马五萨介绍他去了甘孜州一个旅游景点为游客画纪念肖像,轻轻松松地挣着不高也不低的净收入3000元。马五萨通过景区工作的一些朋友,在全村仅136人中,先后劝导、介绍35人到周边旅游景区打工,实现了家家有外出务工、户户有“外来收入”。

夏拉卡村底子薄,没有旅游景点,增收路子窄,一直种青稞、土豆、豌豆传统品种,农产品单一,马伍萨引进甘蓝、香葱、白菜、西葫芦等蔬菜种子300余包,筹划为7户贫困户分别建一座“庭院小棚”种蔬菜。他说,他负责向各景区农家乐、各宾馆酒店餐饮部门联系供货。

可惜小棚尚未建起,他却不幸去世,把生命融入了老乡们美好的愿望。

在这场鏖战中献出生命的还有为乡村生态旅游奔波而倒下的菊美多吉。他的岗位在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带,他的战场在雨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作为道孚县瓦日乡乡长,菊美多吉最大的期盼就是让乡亲们尽快走出贫困的泥潭。当他意识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旅游扶贫是最现实的出路时,他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全身心扑向大地。牧民建新居,新貌引游客,旅游促脱贫,这是四川省委的新思路,菊美多吉想一想就兴奋。一天,他听说龙灯乡牧区有一位老阿妈对建定居房不理解,她家建房搁浅,便急匆匆翻山越岭,专程来到老妈妈跟前,给她讲道理,老阿妈却说:“牛马跟着水草走,牧民跟着牛马走,千百年来都是这个理。”说完,坐在门口老旧的栅栏处,闭目摇着转经筒。菊美多吉很耐心,说:“政府要给大家修新房子,新房子有大玻璃窗,亮堂得很,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洗澡,条件好了,才好发展旅游……”老阿妈终于笑了。

围绕旅游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甘孜全州一盘棋,让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作为一乡之长,菊美多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这天早晨,天空下着小雨,菊美多吉排好一天的日程表,骑着摩托上路了。快些,再快些,去了尧日村,又奔鲁村。高原春播种时节到了,他担心有村民擅自播种传统农作物,影响州县旅游兴村的统一布局。来到村上,走进田间,苦口婆心劝,以身做示范,从早上一直忙到夜幕四合。晚上8点,他才在老乡家里吃了两个韭菜包,喝了一碗霍麻汤,又让表弟开车送他去县城,开办农家乐,村民们都等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到县城和安装队接洽完毕,已是夜里12点。长期工作在高原,他年纪轻轻就落下了高血压病,这天,他又爬坡下坎,走村串户,一路颠簸,骨头早快散了架,夜里,坐在吉普车后排座就睡着了。这一睡,就成了永远,他脑溢血突发,33岁的生命定格在凌晨2点钟。奋战脱贫攻坚路,菊美多吉交出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表。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人生的句号却画得圆满。

铁索桥见证

红色文化,甘孜州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红军精神,甘孜人攻坚克难的利器。

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自豪地说:“飞夺泸定桥的精神,已经融入泸定大地、融入干群心灵。”泸定美丽而奇峻,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半山区就有63%的行政村,那里居住着全县90%的贫困人口。高山大河,崎岖激流,那一道道天然险阻,80多年前,阻挡红军长征路,80多年来,阻挡泸定致富路。

2014年,凭借甘孜州“构建旅游大动脉,交通三年大会战”的方略,定位红色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相融发展,头号文件应运而生。在迎新春的鞭炮声中,泸定城乡旅游公路网络建设攻坚战的进军号吹响,大渡河畔,彩旗猎猎,机声隆隆。县委书记、县长披甲上阵,挂图作战,他们不分昼夜地上高山,进村寨,指挥施工,督战质量和进度。

依托红色旅游脱贫,泸定不负春光。泸定冷碛镇团结村,素有“康巴第一村”的美誉,却是典型的“藏在深闺无人问”。该村位于川藏公路咽喉部二郎山隧道左侧的山谷里,国道318线与之擦身而过,村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辆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飞奔而来,又飞驰而去……不能再叹息,不再留遗憾,泸定县委果断拨款给团结村修路,让团结村与国道线接轨,连通全州旅游大环线。消息传来,团结村沸腾了,修路的激情,像突遇火种的干柴,燃起腾腾烈焰。村党支部书记陈昌率领村班子打先锋,全村老弱妇孺齐上阵,砸石子、平路基、淘沙子……几个月后,一条蜿蜒光亮的柏油路诞生了,一头弯进团结村,一头咬住国道线。

路通,人欢,业兴。2018年,团结村成立了全州首个伟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全州首家家庭农场——吉祥农场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完成1000亩大樱桃、1000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出集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农家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文明示范村。一辆辆旅游大巴、自驾车、一个个驴友兴致勃勃进村来,尝鲜果,拍美景,住农家。去年,团结村村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200元猛增到一万多元,259户村民提前实现整体脱贫。

陈廷全说,大渡河奏鸣,铁索桥见证,泸定人在新长征路上,拿出了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精神来打造旅游基础设施,换来累累硕果,呈现喜人景象。“过去到处打零工,只能填饱肚子,去年在家里招待游客,尽赚了20万元。” 杵坭村44岁的村民雷元强兴奋不已,他在自家院子里修建小桥流水,办起农家乐,乡村旅游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神采飞扬。目前,杵泥村内有农家乐 20 多家,6000 多米的旅游快速通道沿线,平均 300 米就有一处农家乐。樱桃节、赏花节,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点亮杵泥乡杵泥村。2018 年,全乡旅游产业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元。

凭着一股子拼劲,甘孜高效率推进全域旅游脱贫。去年 5 月,甘孜启动的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州整合首批 1.45 亿元资金,投入到脱贫攻坚、特色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优秀文化传承等 7 个方面,全力打造 282 个示范村。3个国家雪山公园、16个国家森林公园、15个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完善,一批生态工程初露端倪;深度开发的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成为“圣洁甘孜”10大特色旅游产品,正在走出千村万寨;3000多公里的新建高速公路和通乡油路,横贯东西南北,形成网络体系;康定、亚丁机场,去年9月通航的格萨尔机场,在千古高原架起国际空中走廊。交通大动脉成为甘孜旅游脱贫腾飞的翅膀。18个自驾车营地、50个旅游综合服务站、29家评定星级酒店、320家星级乡村酒店、近千户民俗旅游达标户……

甘孜全域旅游风生水起,脱贫情景蔚为壮观。

点燃众人心

激活沉睡的美,点燃众人的心,让美灿万家,让福满高原,这是甘孜州“全域旅游”的杰出效应。

四川甘孜稻城的香格里拉,怀抱著名的亚丁风景区。然而,这里因为美丽而闻名遐迩,是很多年前的事,而用美丽战胜贫困,却是近几年的事。

从稻城到香格里拉镇,新修的旅游大环线蜿蜒盘旋,乌亮宽阔,小车一路下行,溜冰似地轻盈平稳,70多公里的山路,打个小盹就到了。场镇依山而建,彩色卵石铺就步行道,水景观与绿树相映成趣,鳞次栉比的藏式风情建筑展现新姿,桑吉林街,商贾云集,镇里黑眼睛、蓝眼睛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就两三年工夫,这个“偏僻的角落”变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小镇”。

场镇的呷拥社区,声名鹊起,热闹非凡,皆因一家名叫四季莲花的客栈。店主李雪是藏家女子,家住康定,她在情歌城和蓉城都开办了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生意火红,可四年前,她一头扎进这个距离成都近900多公里的偏远小镇。她说是香格里拉的美好前景让她动了心,给她壮了胆。镇党委书记黄晓冬说:“镇上从没见过这么大手笔的女老板,她在场镇中心租了一条街,开咖啡店,开商店,租房合同一签就是15年。”在呷拥社区,李雪租下贫困户阿里呷家的房屋开客栈,900多平米光装修费就砸进去380万元,她花重金打造出一个融藏汉风情于一体的国际化经典小客栈。今年夏天,客房很走俏,北京、上海、深圳的游客都住得不想走,不少老外慕名而来。李雪的好生意,也让阿里呷乐得合不拢嘴,他出租的这10多间房,过去都用来堆柴禾,拴牦牛,屋角结满蜘蛛网,臭气刺鼻,现在却是助他脱贫的漂亮客栈,每年坐收红利。他说,这得感谢亚丁的美景。

景美人气旺,香格里拉从场镇到乡村,闲置房不再闲,一夜之间变成抢手货,脱手就是一把钱。丁杰东是亚丁村的建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几年前,他家那幢闲置破旧的三层石头白房子摇身一变,成了风情浓郁藏家小洋楼,由村上帮助协调,出租给景区旅游公司,年终一结算,25万元的红花花摆在他面前,惊得他目瞪口呆。亚丁村的其他34户村民的闲置房,也都在当地旅游产业的辐射中齐刷刷变成了“摇钱树”。

没有死角

当双臂向美景张开时,香格里拉脱贫便没有空白地带,没有死角。

旅游路段沿线和景区核心村很热闹,理所当然被确定为旅游服务产业区。居民就地转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餐饮和特色产品加工出售一下子火起来。四年一眨眼,全镇民居酒店由零蹦到142家,实现每天8000人的接待能力。

低海拔山区村组乘势而上,定位为农业产业区。这些地方气候有优势,适宜土特农作物生长,于是,群众盯着旅游餐饮项目,规范化种植蔬菜水果,大大提升了品质和产量,效益十分可观。

高海拔山区村组不再偏远,不再孤独,它们被划分为特色肉食品、奶制品养殖区。这里气候相对较冷,适宜于高原藏香猪特色肉食品养殖,村民你追我赶地为当地旅游餐饮和旅游市场提供优质的特色肉制品和旅游产品、崖柏制品等等。效果让你想不到,位于海拔3600米高的拉木格村,16个建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香格里拉镇的发展模式,真具有甘孜州城乡旅游脱贫奔小康全部的特征和内涵:依托核心景区的区位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全域一盘棋,创造跨越式脱贫速度。

今日的甘孜,从农区到牧场,从草原雪山,各种内外因素“叠加共振”“我要脱贫”的口号响彻甘孜大地。

海拔4000余米的理塘县,是川滇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中心城市和一级支撑点,“全域旅游”给理塘人带来全新的机遇,旅游业被嵌入产业扶贫格局中,雪山变成“金山”,草原变成“银滩”。

瞄准旅游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理塘县村村寨寨干得欢。这两年,村戈乡乡长单真成了大忙人。他蹲点托仁村,刚去时,一望无边的草场植被资源天天燎着他的心。他带上村干部,马不停蹄地奔走。白天外出取经,晚上挑灯夜战,很快制定出从“靠天养畜”到“科学养畜”的转型升级方案,开办起集体牦牛牧场,招收7户贫困户到牧场打工,牧场生产的酥油、奶渣、牛毛等产品由县国资公司统一销售。单真乡长很有成就感,他说:“一年下来,全村26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章纳乡查冲西村位于格聂景区核心区,风景这边独好。这两年,这个村老百姓脱贫的心气儿特别高。村上以每户村民10亩土地,加上县里拨给村里的1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作股份,入股州旅游公司,签订15年合同,联手建设旅游营地,累计收益达910万元。村民们越干脑筋越活泛,在村里组建起文艺表演队、导游队、服务队,天天活跃在旅游营地。从此,23户贫困群众源源不断吃上“旅游饭”。

旅游环线是根藤,村村寨寨都是瓜。拉波乡正呷村的蜜蜂养殖产业、德古村的俄色茶种植业、呷洼乡日西村的黑木耳基地、绒坝乡卓亚村的藏香猪合作社……真可谓旅游新村,千帆竞发。

好风凭借力。甘孜州的高海拔县石渠和色达,同样不让一户人家错失脱贫快车。色达县的农牧民技术培训中心,向每一个贫困户敞开大门,目前有200多个来自贫困家庭、爱好唐卡绘画、金银加工和藏装制作的青年聚集在这里学艺。石渠县色须镇达拢牧业发展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6月,最初,在镇党委、政府苦口婆心的劝说下,16户贫困户牧民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合作社。他们没有想到是,从此就踏上产业扶贫道路——生态畜牧、特色手工业等优势资源让他们年年收入颇丰。

5年前,雅江还是一个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小县,如今文旅融合,农旅互动,集聚发展。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82.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7万元。吉仁湖、高尔寺、康巴汉子村、白狼古羌国遗址……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地域文化闹红一方经济,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美景迎笑脸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千秋伟业,人为本,甘孜州委政府睿智决策,彰显大气魄。他们通过引导扶持,在甘孜大地掀起了风起云涌创业大潮,在全州打造出系列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千名创客引领千村万户旅游富民;千名返乡农民工、千名大学毕业生、千名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旅游自主创业……州财政毫不犹豫拨出大笔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每年支持创建5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每年支持创建2000个民宿旅游达标户。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农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成为上乘的旅游商品,近年来,他们将“圣洁甘孜”作为甘孜州公用商标,统领全州“酒、肉、茶、菌、果、蔬、水、药、粮、油、文化、旅游”等系列产品发展,大力实施“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效应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康定、稻城亚丁两大雪域空港让鲜美的松茸走出康巴,走出“天府之国”,北上京城,南下深深圳、广州。从稻城亚丁机场出港的松茸平均每天能达到五吨以上,最多时一天发货量至七八吨。夏季,是甘孜州大量野生食用菌上市的旺季,上午采摘的松茸,下午就能摆上大城市市民的餐桌。如今的成都人,一说到甜樱桃、青红脆李,就会联想到甘孜康定。甘孜不少县的精品小水果都做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一批特色农牧产品悄然崛起,成为产地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近年来,甘孜以山地旅游文化节为统揽,统筹主办、让各地参与文旅活动。去年,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州山地旅游文化节,覆盖全州,持续一个多月,参与人数上百万,接待游客12.89万人次,同比增长35.03%,实现旅游收入1.42亿元。茫茫扎溪卡草原上,1300幅唐卡构成的组画,全景式表现出喜马拉雅地区民俗、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等综合风貌,吸引游人驻足……凝神定气,下笔如有神,像藏族同胞挥舞如云的长袖……理塘县勒通古镇,藏族书法家们把藏文书法朱擦体、丘伊体、乌金体等20余种字体风格展示得十分生动。稻城、亚丁、燕子沟、伍须海、红石公园、磨西古镇、炉霍山歌、霍尔文化……一大批高原瑰宝,沉睡上千年,如今大放异彩。“未来甘孜州将更加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创意的提升,实现文旅融合。”甘孜藏族自治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蒋敦安说。

欢歌伴锅庄,美景迎笑脸,康巴大地尽情演绎着“全域旅游”脱贫壮阔的波澜,向世界展示风采!


  • 上一篇: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175件
  • 下一篇:深化专项整治 严把森林防火关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6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