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1月13日
群众文艺演出,激发奋进热情。
巴塘弦子丰富群众生活。
牧区群众马术表演。
理塘县妮热手艺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德格县非遗手工艺带来人流、带来财富。
◎陈攀峰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 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图
夏日炎炎,乡城县青德镇仲德 村成为避暑佳地,吸引了不少游客。 通过实施文化扶贫,发展文化旅游 产业,这个贫困村正在华丽转身。 仲德村是我州文化扶贫的一个 “样本”。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我州通过 文化启民智,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 力;文化兴产业,拓宽贫困群众致富 之路;文化惠民生,增强广大民众幸 福砝码,把文化扶贫与农牧民求知、 求富、求乐的需求和发展农村经济 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文化更好地与 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增加群众的幸 福感、获得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文化启民智 扶志长精神
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扶贫先 扶智,扶智方扶志。
乡城县青麦乡仁堆村开展“一月一读 报”活动。干部细细道来,详尽讲解;村民侧 耳倾听,不时颔首。村民培水阿麦说:“有了 ‘一月一读报’,对各种政策了解得更清楚, 我们成了‘明白人’。”
“脱贫不是送钱花,勤劳肯干靠自家, 学技术、搞产业,‘自主造血’人人夸……” 德格县龚娅乡雨托村村民多吉传唱的《村 规民约》,“顺口溜”更是道出了村民渴望 致富奔康的共同心声。
目前,全州各个行政村(社区)均修定 完善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 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开展了“议议身边 事”“念念致富经”“扶贫看先进”等活动,为 贫困户脱贫打入思想“强心针”,不断提升贫 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我州积极引导广 大农牧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 和人生观,接受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坚定跟党走、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心和 决心,是文化建设的责任。
最让泸定县冷碛镇木瓜沟村村民骄傲 的是他们的“农家书屋”。2017年木瓜沟村农 家书屋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这是国 家对这个涉藏地区农家书屋的最高褒奖。现 今书屋内共有13类图书,藏书已达1万余 册,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目前,全州已建成阅报栏 1368 个、寺 庙书屋 512 个、农家书屋 2679 个、社区书 屋 51 个,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 室、阅报栏和体育设施,搭建起“扶贫、扶 志、扶智”的重要平台,有效消除部分群众 “无知识、无技术、无志气”的现状,破解了 “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的思想顽疾,让 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了解政策法规、 汲取科学知识、掌握支付技术、融入发展理 念,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增强意识、树立 信念,为新时期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 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 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更要扶精神、扶 智力、扶文化。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 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改变当 地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当地群众思想素质, 尽快摆脱贫困。
台上歌舞飞扬、台下掌声阵阵,雅江县 米龙乡程章村群众用最感人的旋律、最动 人的歌声,歌唱幸福新生活。像这样的活 动,程章村已经开展4年之久,每年都有新 内容、每年都有新体会。如今,感恩奋进的 爱国情怀已植入群众内心、核心价值观的 育人理念正成为群众的行为实践。
文化亲民情、接地气,我州通过丰富多 彩的活动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促进贫困 地区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让村庄 变得更加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广大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 追求,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的 形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 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文化兴产业 拓宽致富路
“上夜校 、学技术、兴产业、奔小康。”这是康定市瓦泽乡 水桥村村民四郎达瓦对“农牧民夜校”发挥作用的深刻体会。我州从“农牧民夜校” “致富讲堂”“农牧民星期天”等“细胞工程”入手,开展培训,教育引导农牧民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虚功实做、大 事细做、难事巧做,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开 展扶智扶志“双扶”工作,不断增强农牧民 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技能本领。
既有小处入手,更有大处着力,打造文化品牌、盘活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活力、 壮大文化产业,助力脱贫奔康。
2019年9月16日,甘孜县格萨尔 王城暨百村产业基地举行开城仪式。 格萨尔王城以格萨尔文化为灵魂,是 格萨尔文化元素最集中、藏式建筑景 观最多样、旅游要素最齐全的文化旅游 新地标。自景区开城运营以来,128个单 体建筑已经全部租赁,为129个贫困村增 加1100余万元的直接收入,成为全县1.5 万余名贫困人口“攻城拔寨”的有力支撑, 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
以文兴业,聚焦平台是关键。“四川甘孜山地旅游文化节”是我州文化产业一大 招牌。从首届到第五届“,山地旅游文化节” 为推动我州全域旅游、脱贫攻坚和乡村振 兴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成为全州、全 省,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文旅节庆活动和全球山地旅游的品牌活动。依托山地旅 游节,我州以丹巴、康定、泸定为核心,奋力推进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让文旅融合成为我州推动旅游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切实抓手“,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成为大渡河 流域乡村振兴的响亮品牌。
近年来,我州紧抓“一县一品牌,一县 一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通过打造“康定情 歌节”“格萨尔故里”“嘉绒文化中心”“康巴 文化发祥地”等知名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形 象;通过建设“文化知名人士”“文化知名企 业”“文化知名品牌”等工程,利用文博会、 西博会等活动扩大招商引资,全州文化产 业实体有了量的突破。全州文化产业经营 单位以达 1000余家,其中文化企业134个,直接从业人员8000余人,间接带动农 牧民群众务工 28000 余人,实现增加值 7.82亿元,较2016年增加值增加3.8亿元。
俗话说: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
德格县达马镇是麦宿民族手工艺非遗大乡,拥有“四川省德格县麦宿非遗体验基 地”的称号,也是全州麦宿手工艺非遗产业的发展基地。该基地总投入1300 余万 元、修建了11栋非集中安置扶贫车间及7栋集中安置扶贫车间。本项目集 雕刻文化、唐卡绘画、铜铸制作及制 陶文化于一体,把麦宿片区建设成 为“生态文化休闲区”。该项目成为 德格县脱贫攻坚核心文化产业支撑,突破文化产业发展困局。
扶贫车间成为德格县在扶贫方面采 取的创新举措,是脱贫攻坚和民族手工艺 的深度融合创新之路。通过“非遗+扶贫” 的模式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将文化助 力脱贫致富的实践展示而出,也为其他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之路。
文化富民,文化兴业。在历史的长河中, 甘孜文化是峥嵘岁月的真实影像,更是展现 甘孜儿女精神的一面镜子。今天,我们依然用 时代独有的方式,讲述着独一无二的甘孜。在 文化产业的引领下,一首首富民安康曲会在 甘孜大地响彻。
文化惠民生 提升获得感
“丹巴的山,丹巴的水,丹巴的姑娘真 正美……”每天晚上8点以后,音乐一响,丹巴县巴旺乡小巴旺村文化活动院坝里的文化惠民专用音响就准时响了起来,悠扬的丹巴山歌,吉祥的弦子锅庄,大家围起圆圈开始舞起来,跳起来。
2018年2月,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 来到小巴旺村进行现场直播,通过电视让 国外华人和小巴旺村村民一起共庆新春佳节。
谈发展、话变化,邻里和谐、生活丰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康巴藏区 这个小山村搭建起文化的“大舞台”,一项 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换来了大家 幸福的笑容和对小康生活的憧憬。
读书有去处、活动有场地、健身有器材,一件件文化惠民实事,让我州群众乐享“文化福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我州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 抓民生、抓文化就是抓未来”的辩证思维 和全局意识,紧扣州委总体工作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惠民工程为 抓手、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满 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着力推进了公共文化 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了人民群 众享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紧紧聚焦贫困村脱贫摘帽为目标,我 州深入乡镇、行政村,通过集体座谈、乡土 文化人士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 求综合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明确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内容、规模和方式, 确保建设既满足群众意愿又适度超前。加 强村级文化建设,把准导向、着眼传承、聚 焦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让群众生活过得有味道、有意义。
农牧民是文化建设受惠者,更是文化 建设的生力军。最大限度把农牧民吸引到 文化队伍来,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 求,吸引更多农牧民关注文化建设、参与文 化建设。道孚县鲜水镇前进一村,积极引导 群众组建和谐舞蹈队,小的16岁,老的67 岁,全村28人参与。这一做法极大调动了群 众积极性,许多群众离开了牌桌、扔掉了麻将,自觉地聚拢一起,自排自演、自娱 自乐,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文化惠民工程让一朵朵鲜艳夺目的 文明之花竞相绽放,释放出无穷的文化活力,老百姓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享受文 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提升幸福指数, 为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增添“砝码”,真正 拥有了诗和远方。
随着文化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州已建 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85个、文化院坝 126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181个。着力把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群众娱乐中心、先 进文化传播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党员教 育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打通文化惠民扶 贫“最后一公里”。文化的力量,对外彰显 魅力,对内惠及民众。文化发展依靠谁、为 了谁,在我州大地,答案清晰。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群众到 基层。石渠县长沙贡马乡挺进一村,海拔 4400米。该村村民尼根看了州歌舞团送文 化下乡的文艺表演后高兴地说:“平时我们想看演出都看不到,这次州歌舞团直接 来乡上表演,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演出 ,大家好高兴。 希望这样的文艺活动越多越好。”
老百姓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我 州结合“四下乡”活动,近年来,州文化系 统积极组织州县文艺院团、格桑花演出队 开展送文艺下乡6万余场次,放映公益电 影10万余场次,惠及群众近420万人次, 让群众在家门口直接享受文化服务。
把握发展方位,锁定奋斗目标,坚持 “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原则, 推动我州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 快速发展,是我州文化扶贫的重要引擎和 抓手,也是118万甘孜儿女的共同心声。如 今,群众文化不断发展,老百姓精神文化 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扶贫在我州扬起风 帆,向文化小康的彼岸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