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雨托村的通与变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22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刘廷飞

正值高原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群山环绕的雨托村生机盎然,欣欣向荣。雨后的柏油村道格外干净,一排排藏房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前往村里的产业基地上工。

雨托村藏语意为“坐落在绿松石上的村落”,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龚垭乡金沙江高山河谷地带,与西藏自治区隔江相望,是一个布满红色足迹的地方。雨托村平均海拔3700米,村民依山零星而居,最远的居住点离公路48公里,过去这里一直是穷山沟里的“五不通”村,路电水电话电视几乎不通。全村共有117户523人,其中贫困户28户125人,一度是脱贫攻坚工作“老大难”村。

为彻底改变雨托村贫困现状,甘孜州、德格县认真调研论证后,下决心让大山里的村民整体易地搬迁。

搬迁面临着重重难题:很多群众守住“穷窝子”不放,观念转变难;作为县里最大的整体搬迁项目,在山沟里成片用地难;如果没有后续支撑,住上好房子却还过穷日子,“造血”增收难……

但整村易地搬迁是雨托村实现脱贫摘帽、彻底改变面貌最实际有效的办法。决心已定,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搬迁难度越大,监督执纪任务就越重。越是艰巨越要把工作做实做细,为雨托村实现历史性跨越助力护航。”德格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分片包乡联系人罗布拥错向龚垭乡纪检监察干部反复动员。

为了能近距离监督,更好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和情况反映,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状况,龚垭乡纪委专职副书记龚永芳向乡党委申请,带领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直接就住在村子上。

“你们同意搬迁吗,有没有强迫搬迁的情况?清楚自己该出多少钱吗,筹集资金有什么困难?对搬迁后如何务工就业,乡上村里和你们谈过没有?”这些易地搬迁中的问题,龚永芳走进每家每户,逐一认真询问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和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沟通提醒,尽快协调解决。

龚永芳在走家串户中发现,有不少群众对政策并不理解,有的对搬迁后的生活存在顾虑,不愿意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龚永芳与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商量,一定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18岁入党的老党员泽登占玛带头同意搬迁,并和村里的其他12名党员一起,分组包户做工作,龚永芳也一边做监督工作,一边宣讲政策。在多方努力下,雨托村实现无矛盾零纠纷易地搬迁。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实现整村搬迁,“五通”项目顺利落地,成为雨托村蝶变的起点。但村里可利用资源少,整村搬迁后如何致富增收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又一道坎。

“制定的产业规划符不符合村民意愿和村里实际?招商引资企业是否最大限度照顾村民的利益?分红应得的每一分钱是否都到村民手里?”完成搬迁后,当地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停下脚步,带着新的问题走访调研,监督产业发展。

在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雨托村充分利用河谷地带的气候地理条件,发展经济林木和蔬菜大棚,建设集培育花卉、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雨托产业园区。此外,通过就业培训、精准输出劳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使得雨托村贫困户家家有出路、人人有保障。今日雨托,已是甘孜州“民族团结先进示范村”“四好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以前我们是全乡最穷的村子,现在全都搬进了新房,还建了产业基地,每年年底还有分红,我自己也有了工作,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村民松吉说。

德格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郅云洪告诉记者,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总共易地搬迁1469户,是甘孜州易地扶贫搬迁量最大的县。“把全要素、全过程‘贴身监督’嵌入脱贫攻坚战,既能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又能精准定位问题,及时推动解决。后续还要因地制宜加强对‘四不摘’情况监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郅云洪说。



  • 上一篇:构建高效运行医保制度 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 下一篇:用作品记录变化 用真情讲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