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07月23日
——对话183·普格县委书记刘若尘
□川报记者 王云 何勤华
贫困发生率如何从37.34%降到9.57%?今年上半年脱贫攻坚成效如何?未来的路怎么走?近日,普格县委书记刘若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普格将实现“县摘帽”目标;未来,普格将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名县”。
今年将实现“县摘帽”目标
记者:普格脱贫攻坚进展如何?近期迎接脱贫摘帽开展了什么工作?
刘若尘:通过这几年的精准扶贫,普格深度贫困的面貌得到根本性转变。截至2019年底,普格县累计退出贫困村88个、脱贫10683户50534人,贫困发生率降到9.57%。目前还有贫困村15个,贫困人口3699户17486人。今年,我们将实现“县摘帽”目标。
今年以来,普格全力推进脱贫“摘帽”工作,重点抓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实贫困群众产业就业,确保稳定增收脱贫;二是持续用力整改落实各类问题;三是建立动态管理、预警监测、帮扶补短工作机制,严防返贫致贫;四是持续消除“视觉贫困”,全面展现脱贫攻坚新风貌、新气象。
总的来看脱贫攻坚进展符合预期。截至目前,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达标率99.9%,乡“三有”、村“五有”各项指标已全部达标。6月30日前,全面达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县摘帽标准,脱贫攻坚胜利在望。
记者:目前脱贫攻坚还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
刘若尘:我们虽然基本达到县“摘帽”标准,但对标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脱贫成效巩固风险隐患较大的问题。
普格自然条件较差,山多地碎、坡陡沟深、灾害频发,农业产业结构不优、集约化程度不够,群众收入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返贫致贫的风险隐患很大。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开展集中攻坚: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短中长”结合、“高特优”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三是加大群众培训力度,增强群众发展致富能力;四是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严防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把文旅产业作为核心支撑
记者:普格有哪些文旅资源?文旅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刘若尘:普格文旅资源绚丽多彩,有气势磅礴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螺髻山,有天下独绝的温泉瀑布螺髻九十九里,有“西南第一泉”螺髻山温泉山庄,有高原杜鹃花海螺髻山海口牧场。普格也是彝族史诗《***女儿》诞生地,有彝族孝文化发源地——“尊母石刻”遗迹,有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日都迪萨。
近年来,我们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编制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了“一山一火两节四线两走廊”旅游构架,螺髻山景区上榜2019《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生态景区。下一步,我们将布局实施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红色文化“五位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战略,提升“螺髻山、温泉、火把节、彝历年”四大品牌,打造螺髻山、温泉瀑布大峡谷、海口牧场、日都迪萨四条精品线路,延伸打造则木河流域林旅康养走廊、西洛河流域历史文化走廊,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名县”,实现旅游富民强县目标。
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记者:未来,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为普格带来什么发展机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
刘若尘:我们坚持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完成国道G248线普格段升级改造,新建950.6公里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目标。特别是穿普格而过的西(昌)宁(南)高速即将开工建设,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我们融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和州委“主干引领、干支协同”发展格局,走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这几年,通过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全县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建成57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彝家新寨,创建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了30.3万亩农业林业特色产业,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把普格建设成为凉山旅游示范县和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县。我想,经过一代又一代普格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魅力彰显、生态美丽、幸福和谐的新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