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07月28日
——专访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川报记者 梁现瑞 李秋怡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刚刚落幕,成都掀起了一轮与省内其他城市深化协同发展的合作签约热潮:眉山、泸州、自贡……
密集行动背后,有怎样的考量?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成都如何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意义?如何更好服务这一战略,并落实国家赋予自身的使命?
记者日前专访了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谈全会认识
专章部署“四件大事”,体现对成都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
记者:成都如何认识省委七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
范锐平: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经略西部战略腹地、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牵引、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新格局的重大擘画,是西部面向未来最重大的历史机遇。
省委通过全会系统谋划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彰显了讲政治、谋大局、重规律、务实效的政治担当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深远谋划和战略考量。
省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并在省委《决定》中专章部署“四件大事”,体现了对成都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
省委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赋予了成都率先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时代使命,有利于推动城市规划理念、建设方式、治理体系、营城逻辑全方位变革,形成以独特生态本底、创新生态环境、鲜明生活特质为核心的城市比较优势。
省委明确要求加快“两区一城”建设,强化了成都建强高能级功能体系的战略承载,有利于持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和经济发展动能,构建生态融通、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创新策源牵引动力体系,加快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省委明确要求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赋予了成都引领带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与传统城乡结构,探索“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形成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的区域经济生态。
省委明确要求持续提升成都门户枢纽地位,赋予了成都深化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政治责任,有利于成都依托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广阔腹地优势,提升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快走近世界城市舞台。
谈融入路径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既是政治责任,更是根本动力和方向指引
记者: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全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新的谋划。下一步,成都将如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
范锐平:我们将把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更好发挥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和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作用,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我们将把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作为成渝共建新兴极核的时代机遇,全面加强与重庆在战略规划、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创新协同、人才引育等领域合作,加快形成双核驱动、区域共兴新优势,引领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把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作为新时代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构建创新赋能、空间赋能、生态赋能、开放赋能、治理赋能的新动力体系,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公园城市的先行示范地。
我们将把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作为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发展高度的方向指引,以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对标世界先进城市,积极抢占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供应链体系、投资贸易体系的枢纽节点战略位置,朝着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加快迈进。
谈公园城市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在四个方面先行先试
记者:省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下一步,成都重点将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试?
范锐平: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明确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
两年多来,我们牢记嘱托、创新探索,出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绘制了一幅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公园城市大美画卷,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正成为不少年轻人追逐的新风尚。
省委明确要求成都当好“试验田”、走出新路子,高质量建设示范区。
我们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特质,重点在四个方面先行先试、创新突破。
一是在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上先行先试,构建城市级绿色发展动力机制、创新生态资源产业级转化路径、深化产品级生态投入平衡机制,实现城市生态投入可持续、资源循环增殖可持续;二是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先试,推动形成驱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供应体系;三是在以人为本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上先行先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创新超大城市全周期管理体系、党委领导双线融合社会治理机制、互联融通智慧治理体系,探索创新公园城市现代治理路径;四是在创新空间治理增强城市韧性上先行先试,坚持以空间治理为抓手,增强城市空间环境韧性、功能韧性、工程韧性,提升城市长期自适应生长能力和短期应对风险能力。
谈“两区一城”
高能级平台聚势赋能,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落地,链接更多资源和要素
记者: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在成都做强极核和主干功能中有何作用?如何推进?
范锐平:省委明确提出“两区一城”重大战略部署,就是要通过高能级平台的聚势赋能作用,争取更多溢出效应明显的国家先行先试政策落地,链接更多国际国内战略资源和高端要素,增强改革创新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战略平台作用,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总部商务、科技创新、会展博览、文化创意、现代金融、高技术服务等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公园城市典范。
突出“未来城市”特点和“公园城市”形态建设东部新区,遵循“人城产”逻辑和“职住平衡”原则,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成渝相向发展新兴极核、成都走向世界“未来新城”。
统筹推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发展,努力在前沿医学、区块链、能源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策源能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谈同城发展
从四个方面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五区协同发展
记者:成德眉资同城化是成都进一步增强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有哪些成效?还将有哪些具体行动?
范锐平: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既有利于做强做优成都极核功能,又有利于引领“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实现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有机融合。
今年以来,成都与德眉资三市强力推进183项年度任务,同城化发展“1+1+N”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三区三带”产业协作成效明显,实现良好开局。
面向未来,我们将探索推动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积极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
加快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同城同网”,织密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运营网,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天府大道眉山段、金简仁区域联通主骨架建设。
深入推进跨区域产业合作和市场协作,以“三区三带”为牵引在更大范围构筑产业生态圈,在统一要素市场、统一政务服务、共建共享高端要素聚集平台等方面先行先试。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搭建教育、卫生、养老、体育等领域人才和技术共享平台,建立以都市圈为主体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法律服务、体育会展、文化遗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
辐射带动五区协同发展,以开放通道和经济合作为重点协同带动川南经济区,以特色战略性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开发为重点协同带动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实现区域共兴共荣。
谈成渝协同
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
记者:成都和重庆如何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范锐平:成渝自宋后归统一体,一直是引领川渝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的“双子星”。
2019年成渝经济总量分别为1.7万亿和2.3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国家经济总量排名的第46和第38位,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96。产业同质构成了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实力。
一要立足既有产能规模优势,以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全力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和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要从产业前端创新破局,紧扣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延伸供应链,推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以新经济为主动能的新优势。
三要改变区域市场定位,放眼亚欧大市场,以成渝为原点绘制产业生态全景图、组建产业联盟,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经济效率,全面增强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功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