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风雨兼程谱华章 砥砺奋进铸辉煌——甘孜州建州70周年成就新闻发布会之经济社会篇

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01日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70年前,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甘孜藏族自治州于1950年11月24日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州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沿着1950到2020以年为刻度的“时光隧道”,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砥砺前进。康巴儿女用奋斗与变迁,见证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发展历程、繁荣历程。70年深情,历久弥新,康巴儿女用勤劳与勇敢,谱写出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奋斗之歌、团结之歌、巨变之歌,向党和人民献上了一曲曲美妙动听的发展乐章。

从荒凉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铸就辉煌。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七十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

——经济总量从1950年的0.3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88.46亿元,是70年前的1142.5倍。

——财政收入从1950年22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4.12亿元,是70年前的15507.4倍。

——人均GDP从1950年66元,增长到2019年的32440元,是70年前的491.5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9.43亿元,是1952年的276.9倍。

让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书写了康巴大地文明进步史上的华丽篇章。

产业发展让经济实现跨越

我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业兴方能民富。产业是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所在、是群众脱贫的根本保障所在、是全面小康的基本依托所在。我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州委“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健、抓好三件大事、补齐四大短板、夯实五大基础、实施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奋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

“以前都没有想过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还能每月拿到这么高的工资。”巴塘县松多乡村民拉真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拉真告诉记者,他家里有三个孩子,以前的主要收入都是靠种玉米等农作物,人均收入不足脱贫标准,是巴塘县的建卡贫困户。3180矿泉水厂入驻后,他被聘为门卫,负责公司厂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成为了按时上下班,每月领工资的上班族,休假的时候,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就可以回家照顾家里、陪陪家人。

道孚墨石公园以4A景区的身份运营后,该县八美镇中谷村村民泽翁把自家一栋300平方米的藏房租给众奥公司打造成民俗主题酒店,按照协议租期为20年,租金每年增加6000元。在雅江县相克宗村,村民阿志玛凭着自家经营的“阿志玛青年旅社”今年已经获得20多万元的收益。在稻城香格里拉镇仁村,多吉在今年旅游旺季为游客牵马,挣了两万多元,另外他家的房子租给外地老板开酒店又有20万元的租金。在色达县,贫困户降措到县城新开的一家酒店打扫卫生,每月有2400元的稳定收入。在乡城县青德乡仲德村,斯郎开的民宿在去年国庆黄金周就接待了300多人,他家的苹果、核桃等土特产品也被游客买了个精光……

我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州整体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三环一带两湿地”发展布局,精心打造4条最美景观大道、6条最美精品线路,聚力打响“五张名片”。目前,全州建成国家5A景区1个,4A景区13个,A级景区总量达到47个,去年接待游客3316.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6.98亿元。

据了解,依托丰富的生态能源资源和优势矿产资源,我州全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两江一河”干支流开发加快推进。全州累计建成长河坝、猴子岩、黄金坪等大中型电站34座,装机规模达1216万千瓦。两河口、硬梁包、苏洼龙、叶巴滩、巴塘等干流大型在建电站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装机容量约1000万千瓦。全州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36万千瓦。甲基卡锂辉矿国家整装勘查新探资源量48.4万吨。甘眉、成甘“飞地”园区为工业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2019年全州工业企业达到13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74.59亿元,是1950年的6781.3倍。

我州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千方百计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全力推进“三个百公里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和“两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理塘县成为首个中国牦牛绒原料生产基地。累计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99.3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03.3万亩,引进和培育涉农企业5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36家、家庭农场392家、种养大户3497家,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1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5万亩。2019年,全州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6.52亿元,是1950年的222.8倍。

同时,编制完成全省首个市(州)级中藏医药产业规划,藏药三类新药“然降多吉”胶囊成功申报国药准字号。2019年,建成中藏药材种植基地8.71万亩,药材加工254吨,州藏医院武侯医院正式运营。按照打造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建成白玉非遗展示和销售中心,打造提升《美人谷》《红军飞夺泸定桥》《康定情歌》等精品剧目,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项项真实的数据,都显示着康巴大地的产业越来越兴盛,甘孜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基础建设让城乡喜换新颜

道路制衡、交通制约,高原险道曾一直阻碍着甘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交通建设,改善出行条件,实现货畅其流,是百万甘孜儿女多年来的共同心愿,更是脱贫攻坚必须打通的“关隘”。

70年的建设,70年的变迁。秀丽崎岖的康巴大地,从“人走马驮”的原始交通,迈入以空中“金三角”为代表的交通格局。公路交通、空中运输从无到有、从差到好。如今,县县通国道、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和甘孜格萨尔机场建成运营,甘孜州交通“天亮了”。

2018年12月31日,甘孜交通迎来高光时刻——从四川雅安通向康定的雅康高速公路全线建成试通车。这条135公里的“云端天路”终于结束了甘孜州府不通高速的历史,成为辐射带动甘孜的经济大动脉,大大拉近了雪域高原和平原腹地的时空距离,为甘孜脱贫产业发展筑就了“大通道”。

近年来,我州投资千亿元先后实施四轮交通建设大会战,覆盖全州18个县(市)、连接滇青藏的国省干线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3万公里,是建州初期的48.7倍。2019年,甘孜格萨尔机场通航,甘孜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机场的市(州)。泸石高速加快建设,川藏铁路即将开工,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快形成。

据了解,我州实施新甘石电网联网、电力天路、川藏联网、电力送出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中心村农网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提升了电网网络骨架和供电能力。仅“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210亿元,是“十一五”期的4.4倍。截至2019年,全州累计建成500千伏变电站8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26座,电力外送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全州18个县(市)、325个乡(镇)全部与国家电网相连,实现了全州“一张网”,彻底结束“无电乡”历史。

我州1997年开通无线寻呼,1999年开通移动电话,2001年开通互联网,2013年开通3G移动通信,2014年开通4G网络,2019年在康定开通5G网络试点基站。截至2019年,全州所有行政村实现4G网络、宽带通信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5%。随着通信基础设施迅猛发展,通讯方式日新月异,建成了容量大、层次高、技术先进、功能多样、覆盖全州、连接世界的信息通讯网和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通信网,“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同时,全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按照“做强县城、做大乡镇、做美村寨”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甘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18+2”魅力县城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建成“风情小镇”121个、“美丽村寨”458个。累计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71个、省级214个,均居全省第一。全力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建成康定色龙、泸定杵坭、丹巴小巴旺等示范村102个。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首批67个试点村加快建设。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737个。命名州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市)4个、先进乡镇15个、示范村114个。完成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

计划,白玉、理塘、巴塘、泸定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道孚、色达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2019年,全州镇化率达到32.94%,较1950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我州先后实施13个中型水利工程,乡城玛依河、得荣白松茨巫、丹巴嘉绒、道孚尼措、稻城俄雅同5个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修建大江大河堤28.8公里、中小河流堤防218.6公里,完成18个县(市)城区堤防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惠及全州31.3万城乡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万人。

民生实事让群众内心更暖

民生连民心,民生大如天。

多年来,甘孜州着力解决教育、住房、就业、看病、社保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没想到这么快就领到了救助金,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这钱真的是雪中送炭,真是解我燃眉之急的及时雨,谢谢你们!”“有了低保,我的日子比以往好多了,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好,我也要好好干,早日脱贫。”……

“脱贫奔康路,一个不掉队。”这是州委、州政府的庄严承诺。一桩桩实事,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句句感谢,传递着感党恩、思奋进的情愫,体现着人民大众对社会保障的充分肯定。

我州强力办好省下达30件和全州28件民生实事,社会保障从无到有并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2019年,新开发各类公益岗位11100个,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5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五险”参保195.81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40元、350元。全面推行医疗报销一站式结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跨省异地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达39家。累计建成涉藏地区新居41713户,改造农村土坯房17153户。粮食安全州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州长负责制全面落实。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我州先后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9+3”免费教育计划、“两免一补”、十五年免费教育等政策,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州已初步构建起各阶段教育相对协调的民族教育体系。2010年全州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为100%。截至2019年,全州拥有各类学校846所,专任教师1.37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3.47万人,高考、中考录取率分别达90.3%、96.4%。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通过推进“健康甘孜”建设,逐年更新医疗设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华西甘孜医院挂牌运行,色达县、甘孜县成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截至2019年,全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825个,病床床位5381张,医技人员6775人。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提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弘扬藏民族文化,文化事业日益兴旺。先后建成州民族博物馆、州体育馆、北门体育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寺庙书屋、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截至2019年,全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术、藏医药浴法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甘孜踢踏、川西藏族山歌、巴塘弦子等24项民间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正帆悬今又是,勇立潮头谱新篇。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解放的康巴儿女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空前的热情,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开创了和谐小康的历史新纪元。在又一个催人奋进的时刻,我州将继续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紧扣“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三件大事、补齐四大短板、夯实五大基础、实施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深入推进“三创联动”,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






  • 上一篇:我国开启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
  • 下一篇:甘孜州建州70周年成就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会议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