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0年09月22日
近年来,雅江县西俄洛乡康巴汉子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图为8月,康巴汉子村的自然风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衡昌辉 摄
8月的康巴汉子村。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衡昌辉 摄
“在修的松茸大道可以说是村里的‘小318线’。顺着它能看到藏寨、帕姆岭、河堤等,景色美不胜收。”8月10日,甘孜州雅江县八角楼乡松茸村,顺着包村干部王嘉龙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山脚下错落分布着几栋藏式民居。
2019年5月,经村民大会确认并走完相应程序,原先的“日基村”更名为“松茸村”。沿着松茸大道,松茸村聚焦核心资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长安 郑志浩 伍力
产业之路更清晰:松茸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早上5点钟上山,在杂草和落叶中寻找松茸,下午4点下山。这是松茸采摘季贫困户泽仁志玛的日程。她采摘的松茸,相当一部分被位于松茸村的雅江松茸产业园收购。
“小318线”正在修建,“大318线”从村内穿境而过,距雅江县城只有19公里……松茸村交通条件可谓优越。村子背后的帕姆岭,松茸产量大,资源富集。
看中这些优势,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在这里建立甘孜州日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雅江县政府共建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打造以松茸为主的食用菌资源开发、精深加工、生态观光等全产业体系。
在产业园的带动下,附近不少村民向园区供货,在园区工作,得园区分红。过去,泽仁志玛一家十口人每年收入只有两万元。今年,单靠采摘松茸,泽仁志玛预计就可挣到1.5万元。非松茸采摘季,泽仁志玛还可在园区培育菌种,每月领2500元工资。“一个人一年能挣超过4万元。”2016年投用以来,松茸产业园平均每年吸纳约150名村民务工,其中贫困村民约30名。
为让更多村民共享松茸产业“大蛋糕”,当地还在园区内建立食用菌产业“飞地”示范基地。雅江县脱贫攻坚办专职副主任杨杰介绍,2019年,“飞地”示范基地向由30个贫困村组成的联合社分红120万元,553户贫困户受益。
对外形象更鲜明:松茸文化牌打得更响亮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松茸村有了更大的目标——该村正建设集特色餐饮、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拥有松茸产业园和特色藏寨,紧邻318国道……发展文旅产业,松茸村可谓底气十足。可没改名之前,“说起雅江松茸,大家都知道,但说起以前的日基村,知名度就下了好几个台阶。”王嘉龙说。
雅江县民政局局长绒木占堆表示,以前,村名辨识度不高,改名后,松茸村人文标识和自然特色有机统一,成为雅江松茸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窗口。
2019年,松茸村建成了13户达到旅游接待标准的乡村酒店,其中4户为四星级乡村民宿酒店,1户为民族团结乡村示范民宿酒店。旅游接待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源泉。
雅江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松茸村、松茸产业园等为核心,在交通、卫生、邮电等方面发力,力争创建4A级景区,让松茸文化这张牌打得更响亮,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手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近年来,为发展文旅产业,提高知名度,不少地方都用旅游景点、特产等名称代替了之前的名字。
更改地名,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承。改得好了,知名度扩大,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改得不好,容易让人一头雾水,影响地方外在形象。
要“改”出水平,必须要秉持严谨、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要了解群众的期待是什么,当地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在雅江,因盛产松茸,日基村变成松茸村;因村内男子身材魁梧、雄姿英发,杰珠村改名为康巴汉子村。它们的改名,就遵循了以上逻辑。目前来看,改名之后,这两个村庄对外传播的标识更凝练精准,发展乡村旅游也更有底气和特色。
不过,当地能否更好地利用改名这一契机,今后发展又能否更上一层楼,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