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战旗村:何以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本

四川观察    2020年10月15日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战旗村考察时对乡亲们说,在实现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振兴乡村。一个川西平原的小村庄,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本,战旗村是怎么做到的?今天的《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被总书记称赞为“战旗飘飘,名副其实”的战旗村,去实地探访和找寻那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一大早,战旗村就迎来了不少外地来的学习考察团。乘坐旅游观光车,穿过一幢幢川西气派青瓦白墙的小楼房,在亭台流水、花木掩映中,便是战旗新型社区。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村民张玲说:“现在搬进来以后,水电气三通,以前我们散居的时候,洗个澡烧水都要烧很久。(现在)绿化很漂亮, 村上的物业这些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张玲说,2009年,全村50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入驻战旗新型社区,不仅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新村建设花了不少钱,不过,村民却几乎没花什么钱。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抓住土地增减挂钩这个政策,换取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把我们整个村庄就进行了规划,形成了我们这个集中居住区。”

向土地资源要效益,战旗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先后通过三次土地整理,复垦村民原有宅基地、院落等,新增土地440.8亩,其中225.8亩挂钩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资金,其余215亩用于安置村民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便是眼前这个成都市首家新型农民社区的由来。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说:“村上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老百姓就将我们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实现土地的规模集中经营。”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村民张玲说:“村上根据我们土地入股的亩数,我们家有4个人,每年能够分到5000块钱左右,年底还有集体经济分红2000块钱左右。我就在蜀绣坊上班,我老公在村上上班,我妈妈在家里面做民宿,这样比以前种地时候收入高了很多。”

2015年,成都市郫都区被纳入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战旗村再次抢抓政策机遇,将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闲置集体用 地,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全村收益超700万元,敲响了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

记者 王星:平日人气不断,假期生意火爆,在我身后这块13.4亩的集体用地,被打造成了具有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旅游商业街——第5季·香境。这里不仅有餐饮美食,特色手工体验,还有乡村民宿等等,同时又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2018年,战旗村结合小作坊改造,将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布鞋、酱油、豆瓣等十几种农村土特产推到前台,以“前店后坊”的方式打造出了“乡村十八坊”,持续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和农副产品销售。

乡村十八坊酱油坊老板杜丹说:“去年我们的酱油还是卖了一二十吨,(营业额)可能就是三四十万吧。”

乡村十八坊豆乳酱菜坊老板易顺琴说:“十八坊的人气还是可以,我们在这儿主营就是豆豉豆腐乳。”

此外,战旗村还以土地租赁、入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建起了杏鲍菇、花卉、蔬菜等多个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 

 

数据显示,2019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70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60元。去年,战旗村成功晋级国家4A级景区。今年4月,以战旗村为核心的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开门迎客。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我们好的生态环境向经济价值转换,围绕我们的农商文旅体这么一个方向,来做我们的产业。让更多的人来我们乡村体验,来我们乡村旅游。”

记者 王星:这一圈走下来,战旗村真的是村如其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犹如一面飘扬的旗帜。借力改革东风走集体经济发展新路,是战旗村实现振兴带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如今的战旗村,产业旺、生态美、人才兴,正成为四川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缩影。




  • 上一篇:脱贫群众笑脸还能这么”拼“? 这节数学课带给你别样乐趣
  • 下一篇:过上好日子,更要养成好习惯—— 一个“办不下去”的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