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2020年10月20日
老兵档案 姓名:周全弟 年龄:86岁 籍贯:四川南部县 经历:原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1营2连战士,一级伤残军人。1950年10月25日,他随部队从辽宁丹东夜渡鸭绿江入朝,行军大半个月后,抵达长白山脉南麓长津湖地区的军事要冲黄草岭。在对抗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美第七师31团的阻击战中,他身穿单薄棉衣,依靠雪水充饥,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埋伏三天三夜,严重冻伤致四肢截肢,负伤时年仅16岁。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戴竺芯 摄影 刘陈平
10月14日,成都气温骤降,86岁的周全弟在毛衣外面套了件棉马甲。
老人四肢残缺,骑着特制的手摇三轮车,也能行动自如。距离老人被截肢已经70年了,他早已学会独立生活。
1950年10月,周全弟穿着薄棉衣、背着38式步枪入朝参战。黄草岭战役中,为了阻击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美第七师31团,他所在部队在冰天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待冲锋号响起时,他发现自己四肢麻木,无法动弹。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夺走了他的四肢,那时他年仅16岁。两年后,他作为一级伤残军人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
14日上午,荣军休养楼里,原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一营二连战士周全弟讲述了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带我们重回70年前的峥嵘岁月。
/被抽壮丁/
“我胆子大,去就去嘛”
1934年6月,周全弟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的一个小山村,兄弟姐妹五个,他是三兄弟里的老幺,也是全家人的希望。
父母都是农民,生活本就清贫,却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家里人都不识字,过年想写个‘福’都不会,他们就想办法让我读书。”周全弟在私塾念了五年,直到1949年,发生了改变他命运的事情。
他清楚记得,那是忙插秧的四月。一天傍晚,国民党突然敲门抽壮丁,当时只有他一个男孩在家。“三丁抽一,要么给钱,要么给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我只有去了。”父母虽然不舍,也只能点头答应。
彼时,周全弟还不满15岁,自称是个“小鬼”,他并不清楚过去几十年国家经历的动荡,也不明白当兵意味着什么,“好嘛,去就去嘛,反正我胆子大。”
不久之后全国解放,周全弟所在国民党47军于1949年12月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9兵团26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所在部队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26军。
1950年,他先后随部队在上海、江苏等地练兵,之后前往山东。“在山东的一个礼拜就是爬山。”当时,周全弟并不知道为何要爬山,直到入朝参战后,每天在大山里行军几十华里,他才明白训练的意义。
/入朝参战/
阻击美军王牌师 海椒面拌雪充饥
离开山东后,部队一路向鸭绿江开拔,抵达安东(今辽宁丹东)。“没告诉我们去干嘛,只知道去保卫边疆。”在边境,他领到了单棉衣裤、大檐帽和胶鞋,准备了馒头条、炒面等干粮。为了隐蔽作战,他们还撕掉了衣服、帽子上的标志。
1950年10月25日晚,部队夜渡鸭绿江。大桥已被炸毁,他们就搭浮桥前往。入朝行军30华里,部队原地休息,才宣布此行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可能没法活着回去了,可能再也见不到父母了。”周全弟一时间思绪万千。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参军打仗意味着生离死别。不过,那时的他已经有了军人的自觉:“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战斗到底!”
部队一路向东挺进,目的地是长白山脉南麓长津湖地区的军事要冲黄草岭,执行阻击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战斗任务。白天敌人的飞机在空中侦察,他们只能按兵不动,夜幕降临时才急行几十华里。
战斗是艰苦的,志愿军们不仅要与敌人战斗,还要与大自然战斗。
那一年,朝鲜遭遇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志愿军们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靠着雪水拌炒面充饥。身上带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连队里的翻译官会向当地老百姓要些土豆,后来土豆也没的吃了。
实在饿得遭不住,炊事员“献出”身上仅剩的一包海椒面。辣椒没法直接吞,战士们就拿雪拌着吃,一人一瓢,勉强充饥。
/阻击美军/
雪地埋伏三日夜 手脚冻伤截肢
大约半个月后,部队抵达黄草岭,对敌人进行口袋式的包围。
“我们是阻击战,命令没下来就不能动。”为了更隐蔽,战士们将棉衣翻过来穿,将白色露在外面。身下是冰冻的雪地,天上还在不断下雪,背上积雪厚了,只能稍微抖动一下。
周全弟几乎一动不动在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听到冲锋号响起时,却发现手脚已经麻木了,任他怎么挣扎都动不了。再后来,他眼前一黑,什么都不记得了……说到这里,周全弟眼神有些落寞:“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冲锋上阵,打死美国鬼子。”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返回搜寻时发现了还有一丝气息的周全弟,医务人员发现他双手双脚严重冻伤,火速将他送回国内的东北35陆军医院。为了保命,医生给他做了截肢手术:双手从前臂处、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
周全弟再次醒来,已经是手术后第七天,“我是被梦中战场里的轰炸机炸醒的。”醒来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自己被截肢了。几天后,一名护士给他做护理时说出了真相。
“我一下就哭了,蒙到被子哭,每天只晓得哭。我才16岁的娃娃,我以后怎么办,怎么生活啊!”院长、政委、参谋长都来劝慰,但十几岁的孩子哪那么容易想得通,特别是想到自己可能再也坐不起来了,他就无比绝望。
/难忘女护士/
“感谢她把我拉起来”
1950年12月,周全弟被转到徐州的医院继续治疗。有一天,他跟一名护士调侃:“我说你一定不敢拉我起来。”结果护士抓着他的衣服猛地一拽,只听“咔嚓”一声,他坐起来了。
周全弟不知道那名护士的姓名,却默默把她视作恩人:“坐起来的那一瞬间,我心情就愉快了一些,感谢她把我拉起来。”
后来,有人送给周全弟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他慢慢找到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思想斗争不是一天两天,起码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1953年,周全弟来到位于成都新繁镇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那时的他已经重拾信心,但失去四肢的他想要重启生活谈何容易。
首先是生活关,洗漱、穿衣、吃饭……一个简单的生活技能,他都要学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如今,周全弟已经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做饭都难不倒他。
“我还要不断学习,提升文化水平呀。”读过私塾的他决定从写字开始学,“我战友、朋友都很多,平时收到他们的书信,只能求别人帮忙回,我想自己回信。”他与之后的妻子,也是通过两年多的书信来往建立的感情。
最初,他把钢笔绑在手臂上,练习了一两年才做到横平竖直;之后,他用两只断臂抱着毛笔写书法。
经过长期练习,他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并多次参加各级书法作品比赛、展览、获奖累累。每当各级机关单位、院校师生来到休养院进行慰问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周全弟都会赠送书法作品,几十年来已积累了书法作品近2000幅。
名词链接: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期间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50年冬季,志愿军共牺牲9800余人,其中4000余人因严寒冰冻牺牲,悲壮历史可歌可泣。(资料取自新华社稿件《铭记英烈 矢志传承——中国青年代表赴朝祭扫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